從5.96漲回7.56,海灣石油的狂歡低價沒能撐過三天

狂歡尚未開始,就驟然停止了。

近日,美國海灣石油在中國的第一家加油站在廣州開業,對比國內同期7元以上的油價,其憑藉低至5.26元的油價一時風光無兩,讓眾多車主躍躍欲試。畢竟,對於車主們來說,加油的費用是養車中最大的開支了。

從5.96漲回7.56,海灣石油的狂歡低價沒能撐過三天

能省一點省一點。

然而,好景不長,有前去加油的車主爆料,海灣石油的油價即日便上調了,與“兩桶油”的油價持平,一時之間流言四起,各種猜測紛至沓來。官方解釋稱,5.26元的定價只是開業三天內的促銷活動,“因有關部門干預而上調油價的說法只是傳言。”

但網友們似乎並不買賬,即便廣州發改委都特意澄清並未進行價格干預,也依舊沒能壓住針對兩桶油的指責之聲。

從5.96漲回7.56,海灣石油的狂歡低價沒能撐過三天

其實,網友們的有這樣的猜測及不滿並不奇怪。一直以來,廣大車主們對於國內居高不下的油價一直怨聲載道。國際油價都已經一降再降,為什麼國內油價不降反漲?

以至於這個經典段子又在網上瘋狂流傳:十年前,2008年3月20日,國際原油每桶147美元,國內油價6.3;十年後,2018年9月10日,國際原油每桶67.75美元,國內油價7.5元,難道桶貴了?

從5.96漲回7.56,海灣石油的狂歡低價沒能撐過三天

段子終究是段子,油價的邏輯自然是不能如此簡單概括。那麼,到底是什麼使得中國的油價一直居高不下呢?

眾所周知,中國原油來源大部分為進口,僅部分由國內開採。雖然隨著國際油價的跌落,進口原油的價格確實下降了,但為了國家戰略安全,並不能完全依靠進口,必須維持著國內石油開採現狀。

中興便是前車之鑑,石油在現代工業中的重要性毋需多言,這種能源命脈,是萬萬不能被其它國家捏在手裡的。

但國內石油的開採成本較高、品質又較差、浪費也多。同時,進口石油的長距離運輸以及通過美元交易也進一步推高了成本。

想便宜都便宜不起來。

此外,為了避免石油運輸過分依賴馬六甲海峽給國家安全造成的危險,中國也一直在戰略修築開通其它的輸油路線,如中緬、中俄之間的輸油管道。這些設施的修建,也是由兩桶油承擔前期的成本投入。

總的來說,為了國家利益和能源供給的戰略安全,對油價中附加的成本,大多數民眾還是理解與支持的。畢竟,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隨著國家能源安全保障體系的逐步建成,對於未來油價的平穩甚至下降是大有裨益的。

從5.96漲回7.56,海灣石油的狂歡低價沒能撐過三天

只是,國有石油企業大多機構臃腫,體制僵化,效率低下。部分領導尸位素餐,不作為,甚至亂作為,以權謀私,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而極大地損害國家與企業的利益。如2008年中石化花費18億美元收購加拿大Tanganyika石油公司,卻從買“甜油”變成“苦油”,最終損失超百億;2011年中石化的天價酒事件等等。

而這些損失最終卻不得不讓廣大民眾買單,這怎能不讓百姓詬病?

若想堵住悠悠之口,還是要正視、重視這些問題,做出改變。最終提高企業效率,降低油價,惠及廣大民眾。而不是不了了之,一味地因循守舊,反覆讓普通民眾為他們的錯誤買單,品嚐他們種下的苦果。

當然,也還是要對國家有信心。今年國家對石油行業的改革又進了一大步,放寬了對外資的限制,正視取消了外資連鎖加油站超過30家需中方控股的限制。希望這些在國外有著良好經營模式、服務和品質的企業能夠起到“鯰魚效應”的作用,促使國內石油企業做出改變。

讓石油價格在未來降得更猛烈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