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半杯水,避免心絞痛!原來這類心絞痛更危險!

睡前半杯水,避免心絞痛!原來這類心絞痛更危險!

老人的心血管疾病在臨床常見,後果很嚴重。其實,睡前喝水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睡前半杯水,避免心絞痛!原來這類心絞痛更危險!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此外,血液粘稠度、纖維蛋白原也是造成冠心病的原因,嚴重時可導致心梗。一般情況下,老人需靠藥物改變血壓、血糖、血脂情況。不過,血液粘稠度跟喝水有關。研究表明,每天喝6~7杯水比喝2~3杯水,發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更低。

人體的血液也是有生物鐘的,血液黏稠度在生物鐘的調度下此起彼伏。血液最黏稠的時間段是半夜到清晨,因為此時人基本在睡眠狀態,無法飲水,但卻無時無刻不在丟失水分(呼吸、出汗和排尿,特別是炎熱的夏天),且排洩量很可觀。相關研究顯示,人體平均一晚上要排出450毫升水。

睡前半杯水,避免心絞痛!原來這類心絞痛更危險!

老人如果整夜不喝水,血液粘稠度會增加,易導致血栓形成,誘發心血管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栓等。如果睡覺前及起夜時適當喝水,稀釋血液濃度,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睡前喝水有助血液循環,而晨起飲水可通便、喚醒腸胃,也能預防心血管意外。晨起喝水時,便秘老人要大口吞嚥,動作快一些,這樣可讓水儘快到達結腸,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如果小口地喝,水很容易被胃吸收,產生小便。胃不舒服的老人,可採取喝粥的“水養護”措施。熬粥溫度要超過60攝氏度,這個溫度會產生糊化作用,軟糯熱騰的稀飯入口即化,下肚後易消化。糖尿病老人保持身體水分,有利於控制血糖。

需要提醒的是,睡前喝水也不要太多,半杯就行,否則造成頻繁起夜,影響睡眠。也可在白天少量多次喝水,每次100毫升,以保持體內水分,晚上就不用喝太多水。

突發的心絞痛更危險

心絞痛是冠心病的常見症狀,所以冠心病人會謹慎預防。但對健康人來說,突然被心絞痛偷襲則更加危險。

睡前半杯水,避免心絞痛!原來這類心絞痛更危險!

首先,這些人可能對心絞痛缺乏瞭解。經常發作的患者一般會規律用藥,注意症狀變化,發現異常會迅速就診。而很少發作的人缺乏經驗,不知道什麼程度應該去醫院。數據顯示,人群中約有40%的猝死者是過去沒有任何心臟病史的人。這時的心絞痛雖然是“初發”,卻可能一擊致命。

其次,

心臟自身有保護性機制,第一個是在反覆缺血時,心臟表面就長出了一些額外的血管,保證整個心臟的血液循環。即使原有的主幹道堵上了,這些血管還可以起作用,不至於在突然一個打擊來臨的時候心臟停跳。第二個是預適應,就是說反覆心肌缺血,時間長了,心肌細胞習慣了,適應了,再次缺血對心臟的影響相對小了。而突發心肌缺血時,心臟的保護機制還沒來得及啟動,心跳就停了。所以突發心絞痛往往更加危險,發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循環衰竭或猝死的概率更高。

睡前半杯水,避免心絞痛!原來這類心絞痛更危險!

此外,許多人出現心絞痛時,以為是年齡大了,體力不濟,並未意識到這就是心絞痛,從而被偷襲,甚至出現危險。其實,心絞痛並不像這個名字給人的印象,很多時候並不表現為典型的胸痛,而是壓榨樣或緊縮樣疼痛,出現胸部悶、憋、堵、脹、發熱等不適,部位在心前區、胸骨後,有拳頭大小,發病過程持續幾分鐘,一般停下來歇一會兒可能會緩解,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等,並且每次發作的疼痛部位是相對固定的。因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應該馬上就醫,大家要樹立“有胸痛,上醫院,撥打120”的概念。

最後,要特別說明,不是說心絞痛天天發作就是好事,只是說過去沒有心臟病史的人,一旦犯病可能更重,危險性更高。如果心絞痛患者沒有及時 發現並治療,尤其是已成為不穩定心絞痛時(程度加劇、時間延長,含服救心藥效果不明顯),隨時可能發生心肌梗死。近些年,業界把不穩定心絞痛與急性心梗一起歸入了急性冠脈綜合徵的範疇,提醒醫生和患者碰到不穩定心絞痛要與急性心梗同等重視。

睡前半杯水,避免心絞痛!原來這類心絞痛更危險!

還需要提醒的是,心絞痛一般歷時1~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如超過15分鐘,或者連續含服3次救心藥不緩解,應考慮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