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逝去!從此再無「下回分解」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 於露)9 月 11 日下午 3 點 30 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先生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 84 歲。


大師逝去!從此再無“下回分解”

" 一生嚐遍甘苦,書中說盡情仇。" 對單田芳來說,這句話幾乎是他一生的註解。從 1954 年走上評書舞臺開始,他為觀眾帶來無數經典作品,曾在全國 500 多家電臺、電視臺播出,"30 後 " 到 "90 後 " 都能聽出他的聲音,至今每天還有 1 億人在通過各種渠道聽他講故事。他的語言魅力,早已打破地域、文化和年齡的界限。

為了紀念這位逝去的大師,現代快報邀請三位文化名人,講述各自與單先生的交往緣分,共同還原單田芳對評書的無比熱愛。


大師逝去!從此再無“下回分解”

【沙啞嗓音,其實是年輕時喊壞了聲帶】

聽過單田芳先生評書的人都知道,先生嗓音沙啞,別具一番風味。

但對於這口獨特的嗓音,單田芳本人卻並不怎麼喜歡。

1934 年,他出生在遼寧營口的曲藝世家,母親唱大鼓,父親是弦師,從大環境來看,評書藝人顛沛流離難登大雅之堂,所以單田芳更喜歡工科,想念書。但是 1953 年,家中變故,他不得不開始評書生涯。

當時,評書屬於草根藝術,沒有專門的學校,嗓子也沒想著要去保護。行內有句話叫 " 書隨性走 ",說書人一登場不拉滿了弓、用足了勁就覺得說得不過癮,常常就靠六神丸、胖大海簡單保養。久而久之,聲帶就喊壞了。

曾經動過三次手術後,嗓子總算能說話,但難免沙啞。沒想到錄著錄著,觀眾喜歡,單田芳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大師逝去!從此再無“下回分解”

【累中帶甜,很多人喜歡我我就幸福】

改革開放後,評書迎來了復興期。

1978 年,單田芳錄製了他最為膾炙人口的長篇評書《隋唐演義》。

1993 年,單田芳錄了 80 回《七傑小五義》,播出以後反響很好。1994 年,他又錄了《百年風雲》。此後中央電視臺《曲苑雜壇》欄目請他錄了 400 集《薛家將》,在全國播出後產生很大影響。" 單田芳 " 的名號在國內也越來越響。

每天,都有無數人守在收音機和電視機前聽他說書,聽那一句無比熟悉的:"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我是兩條腿走路,電臺、電視一起上,一直就忙到了今天。" 單田芳生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自己很喜歡退休後忙碌的生活," 很刺激。我有一技之長,很多人喜歡我,這就叫幸福。儘管累一點,但這個累裡是帶著甜的。"

2007 年 1 月 26 日,單田芳宣佈收山。

2012 年 9 月 15 日晚,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在南京頒發,78 歲的單田芳與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霆、蘇州評話代表人物金聲伯、著名曲藝理論家作家吳宗新、單絃表演藝術家馬增慧以及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一起上臺,獲頒終身成就獎。

這,是單田芳一生唯一獲得的獎項。獲獎後接受採訪時,單田芳談起評書藝術的發展:" 有人擔心評書會消亡,現在是一種自生自滅的狀態。我認為評書是有根的,它的根深深紮在老百姓的心中,只要老百姓喜歡,評書就不會消失。

與獎項幾乎無緣的單田芳,卻有著不可思議的觀眾緣。

據統計,單田芳共錄製了廣播和電視評書 110 部,共計 12000 餘集,節目時間約 6000 餘小時,演播內容包羅萬象,縱橫古今,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他的評書作品不僅在國內,在海外華人中也有很大影響。

薩蘇(著名作家、單田芳弟子):

先生教我的,是說書人的魂魄

嚴格說來,我只能算是先生的記名弟子,於這一道,並沒有入門。

然而,先生教了我的,是說書人的魂魄。說書,也有魂魄嗎?我原來也不知道有沒有,和先生相處長了,才知道,說書人不能沒有魂魄。

評書,大體有幾分真,有幾分假,有幾分寫意,有幾分誇張。然而,說書人走到臺前,心中必要有一份神聖與清白。莫言先生曾經講過,古代的劊子手臉上抹了油彩雞血,站立在堂上的時候,見到皇上都是不跪的。這是因為劊子雖然卑微,此時象徵的,卻是朝廷法度。法度,帝王亦不可侵犯。

而說書人拿起驚堂,你便是天地良心。

這一瞬間,你就是岳飛,你就是包公,你承載的是宇宙間正氣,書寫的是人心汗青,雖神聖不可凌。所以,先生的書,幽默有之,詼諧有之,就是找不到猥瑣。

說書的,只是個藝人。然而,藝人有義,一書一國。


大師逝去!從此再無“下回分解”

曾推掉所有工作,專程趕來南京為單先生頒獎

對中國人來說,單先生的逝世是個挺大的事。

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從小就聽單先生說書。一啪,一頓,一句 " 且聽下回分解 "。如今單先生走了,再也沒有下回分解了。

"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誰能像他一樣,風靡全國五六十年?哪個歌星、影星都做不到。

單先生可以,他的聲音辨識度太高了,滄桑,渾厚。他一張嘴,那就是沙場,就是江湖,所有的歷史演義風雲變幻,都在他一個人的聲音裡。我想,如果要評選中國聲音的代表,單先生是可以的,因為,他是不可替代的人。

2012 年,我接到了姜昆老師的電話,讓我到南京去,給第七屆中國曲藝 " 牡丹獎 " 終身成就獎頒獎。姜昆老師知道我特別忙,調不開時間,但是他堅持讓我來。他說:" 不是讓你來領獎,只是頒獎,但我可以給你一個必須來的理由:你要為單田芳老師頒獎。"

因為這句話,我推掉了所有工作,趕到南京。

我想,我要代表所有聽著單田芳評書長大的孩子,去給他鞠躬致敬。

這一次舞臺上的頒獎,是我與單先生唯一一次交集。我很慶幸與他有過一面之緣,也很遺憾只有一面之緣。但我相信,單先生留下的那些 " 上一回 ",將永遠成為中國人的集體回憶。


大師逝去!從此再無“下回分解”

錄製評書從不照著稿子讀,藝高人膽大

我的老師袁闊成先生,曾稱單田芳先生 " 單百套 ",因為他肚子裡的評書特別多,效率也高,特別高產,曾經國內大街小巷都是他的嗓音。

我和單田芳先生也是好友,還曾一起錄過評書。

有一年,單先生在央視錄《白眉大俠》,我錄《康熙大帝》,共用一個錄音間。他不管是在電視臺錄也好,廣播電臺錄也罷,從來不照著稿子讀,藝高人膽大。

我在他家裡住過,如果今天要錄哪些書,他就會在腦子裡過三遍,記下來後就把稿子一扔,隨心所欲地說,不會照著稿子來。他對藝術一直是有追求的,即使功成名就,還是希望自己博採眾長,更上一層樓。

但在生活中,單先生為人卻很低調,從不爭強好勝。除了喜歡抽菸和喝花茶外,平時就是簡簡單單的五穀雜糧,也不喝酒。錢是掙了不少,但花在自己身上的微乎其微。他是當之無愧的評書表演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