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郑州空姐遇害后20岁女孩又遭奸杀,滴滴给我们一个交代!

8月25日,恶性事件再次发生。

网约车第一平台滴滴,再次向公众道歉。

一天前,年仅20岁的浙江乐清女孩赵某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被顺风车司机强奸并杀害。

滴滴出行在道歉声明中说,“对于乐清顺风车乘客赵女士遇害一事,我们感到万分悲痛。在顺风车整改期间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们深感自责与愧疚。作为平台,我们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愤怒!郑州空姐遇害后20岁女孩又遭奸杀,滴滴给我们一个交代!

这份道歉声明,距离滴滴的上一次道歉,只隔了3个半月。

整份声明,回避了滴滴网约车平台整改的信息,也回避了平台监管和治理的程序。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全球最大网约车平台uber总部所在地美国。2018年的春天,CNN曾刊出一份调查,称全美至少有103名司机,在过去4年内被指控性侵或性虐乘客,这些司机已被通缉、逮捕或提起诉讼。其中31名司机已因为强奸、非法拘禁等罪名被定罪,还有数十件刑事与民事案件正在审理中。

似曾相识的危机公关

这次危机公关很面熟。今年5月初,一位空姐在郑州乘坐滴滴顺风车,结果不幸惨遭司机杀害。

“悲痛”“愧疚”“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还是熟悉的措辞,还是熟悉的味道。

危机公关背后,是滴滴危机处理的重大失误,这次失误,直接导致女孩丧生。

愤怒!郑州空姐遇害后20岁女孩又遭奸杀,滴滴给我们一个交代!

遇害女孩的朋友与滴滴客服的聊天截图,图片来源网络

从以上对话截图可以看到,客服带着程式化的一种彬彬有礼的敷衍。敷衍的背后,是平台安全机制的严重疏漏。

在最新的道歉声明中,滴滴还对没有及时提供涉事司机信息的问题进行了解释:“由于平台每天会接到大量他人询问乘客或车主的个人信息的客服电话,而我们无法短时间内核实来电人身份的真实性,也无法确认用户本人是否愿意平台将相关信息给到他人。所以我们无法将乘客和车主任何一方的个人信息给到警方之外的人……”

看上去合情合理,却忽视了整个问题中最关键的部分:家属真正想知道的,并不是涉事司机的信息,而是乘坐滴滴顺风车却“意外”失联的赵某的下落。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网约车平台的滴滴公司,在已经有乘客乘坐顺风车遇害的前车之鉴的情况下,真正要做的,绝对不是程式化的礼节性回应。消费者和全社会看的也不是你的危机公关,而是你防范平台风险的整个机制。

滴滴平台上,在专车、快车、出租车、顺风车等多个服务项目中,出事最多,安全风险最大的,就是顺风车。专车和快车,目前都属于名正言顺的网约出租车,其准入门槛和监管水平,都需要严格遵守网约车的管理规定,只有顺风车这一“共享出行”的遗老,还在以“共享”之名,行网约出租车之实,在管理上也处于边缘的风险地带。

滴滴顺风车的车费标准也要明显低于快车和专车,其产品策略,一度给人一种“无非就是赚个油钱,路上有个聊天的,还能勾搭个妹子”的印象。

这种带有社交属性的出行服务,背离了共享出行本应遵循的安全、高效的初衷。在今年5月的郑州空姐遇害案后,自然而然地成为千夫所指。迫于舆论压力,5月12日起,滴滴宣布下线顺风车业务一周,在之后的整改措施中,也弱化了顺风车的“社交”属性。

遗憾的是,滴滴的整改显然并不成功,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整改尚未结束,悲剧又发生了。

愤怒!郑州空姐遇害后20岁女孩又遭奸杀,滴滴给我们一个交代!

浙江地区顺风车已暂停服务。

恶性事件的背后

滴滴所在的领域共享出行,用市场化的方式调节出行资源,大幅度的提升出行效率并优化出行成本,是大势所趋。

这个行业,很绿色。被资本盯上,也是必然。过五关斩六将的超级独角兽滴滴,从2012年诞生开始,就活在了竞争中。

六年前,滴滴和快的的网约车大战的硝烟让人印象深刻。双方经历了烧钱20多亿的补贴大战,2015年,双方合二为一后,迎战优步中国。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2015年整个网约车市场烧掉了200亿美元。最后,2016年,滴滴又成功烧掉了Uber,完成合并,一度垄断网约车市场。

一家独大的滴滴,失去了竞争对手,2017年出现了对滴滴平台打车难、打车贵的质疑。

2018年,美团打车登陆上海后,滴滴和美团又开始了补贴大战,不仅对乘客进行巨额补贴,也以优惠条件大量的吸引网约车司机。疯狂地拉客、拉司机背后,必然导致缺乏对网约车驾驶员的资质审查和行为监管。涉及网约车的治安和刑事案件高发,是这种竞争方式导致的必然结果。

愤怒!郑州空姐遇害后20岁女孩又遭奸杀,滴滴给我们一个交代!

得行车安全者得天下

滴滴恶性事件,发人省醒。烧的上百亿的钱,吞并的那些对手,打出来的天下,在人命面前,一切需要重新思索。

有的人,拿统计学中的概率为滴滴辩护:任何一个网约车平台(甚至线下的出租车公司)都可能发生司机伤害乘客的事件。但接连发生的顺风车乘客遇害的悲剧,就是偶然中的必然。

不能苛求一个平台绝不发生任何意外,但是,一个管理水平足够高的平台,是可以将意外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但烧钱抢乘客和市场的方式,却可以无限放大恶性事件的概率。

网约车平台,符合共享经济的创新趋势,不仅为整个社会提高效率,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而在错误竞争方式中的滴滴们,却在自掘坟墓,如果持续如此,很可能毁了自己,也毁了一个创新经济模式。

同样难以避免网约车司机作案的Uber,在加强对司机背景审查,Uber界面上保护乘客隐私外,在一部分国家,乘车时,Uber会给乘客一个SOS按钮,用来“一键求救”。如果这次那个受害女孩,坐车时触发紧急求救按钮,平台方也能提供完善的救援帮助,可能会避免这个结局。

愤怒!郑州空姐遇害后20岁女孩又遭奸杀,滴滴给我们一个交代!

在滴滴APP-设置中可添加紧急联系人。

愤怒!郑州空姐遇害后20岁女孩又遭奸杀,滴滴给我们一个交代!

遇紧急况时可点击按钮发送信息给紧急联系人。

如果下一步网约车的竞争,不把出行安全置于首位,迎接它们的必然是萎缩和消亡。下一步,网约车们唯一的自救,不是市场占有率,不是盈利,不是竞争对手的消亡,只有自身的平台治理和监管。滴滴,请给大家(尤其女性朋友)一个交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