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法心里的——姜 席 堰

王水法心里的——姜 席 堰

尽管是土生土长的龙游人,原先我对姜席堰也一无所知。2013年的春夏之交,为了调研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我们一行来到了衢州市政协机关联系点——龙洲街道后田铺村。

在文化礼堂听取农民增收情况汇报,上门走访了低收入农户以后,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村庄的南边,于是村干部顺道带我们去看了姜席堰。堰坝周边树林茂密,蓄水不多,堤坝平缓,细水流畅,看上去与其他堤坝没有多大区别,尽管那天村干部作了一番细致的介绍,但眼见的姜席堰仍然平常不过,所以当时我也就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

王水法心里的——姜 席 堰

今年8月13日,各大媒体广为宣传,说是姜席堰被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听到这一消息时,我一是为家乡龙游而骄傲;二是为姜席堰能与都江堰齐名而赞叹;三是为自己当年“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惭愧。于是闲暇之余,我也借助媒体,时不时探究起姜席堰的过去和今生。

王水法心里的——姜 席 堰

——古堰已久。姜席古堰从建成至今,已有680多年的历史。相传,堰为元朝至顺治年间(公元1330至1333年)达鲁花赤察儿可马的任上所建。新中国成立以来,姜席堰进行了保护与修缮。据《龙游县水利志》记载,从1950年国家投入大米7.4万斤用于修建姜席堰护岸工程至今,已先后15次,对堰、渠进行程度不同的修复、加固、改建。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

——技艺高超。姜席堰枢纽工程由上堰、沙洲、下堰、汇洪冲沙闸以及渠首分水闸五部分组成。 整个枢纽以河道中的沙洲为纽带,上联姜堰,下接席堰,组成一条长约六百三十米,略似直角形的拦水坝。在河道上利用沙洲堰坝组成为一体的大胆构想和高超的筑堰技艺,是姜席堰的一大特色,在中国的治水史上都十分罕见。

——坝体有形。堤坝由一块块方形岩石砌成的拦水坝非常有形。一块块岩石,虽然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河水浸蚀,依然脉络清楚,整齐好看。上游的河水经过拦水坝时,原本湍急的河流,就明显降低了速度,变得文雅而滞缓起来。整道水坝是先用松木打好一个一个的框架,然后再将岩石往框架里填。松木的抗水蚀性非常好,在水中放千年都不会烂,经久耐用。一座六百多年的古堰,数百年来一直默默地发挥作用,滋润灌区,造福百姓。

王水法心里的——姜 席 堰

申遗成功后的姜席堰,依然是那样的天然生态,小巧精致,富有特色,名声在外,前景看好。现如今原本的水利灌溉功能渐渐弱化,然而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的功能得以凸现。慕名而来的人多了,各级政府重视了,修旧如新的项目也跟进了,但编制遗产保护规划问题,车辆停放问题,游客接待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在希望政府给予重视支持的同时,更希望看到一个巧借自然,天人合一,孜孜以求,可持续发展的姜席堰。

王水法心里的——姜 席 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