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首部3D功夫片,早于《阿凡达》30多年,票房收入出人意料

一说到3D电影,大家马上会想到卡梅隆的《阿凡达》,甚至有不少人把《阿凡达》看作是“首部3D电影”。

其实,早在1950年代3D电影就已经出现。1960年代,我国也有了3D电影,那时多称之为“立体电影”。

1970年代末,台湾电影人第一次把3D电影技术运用到拍摄武打片,算是首创。

张美君执导的3D立体功夫片《千刀万里追》在香港上映后,引起了大导演罗维的极大兴趣。

随后,罗导即刻把该片的摄影师陈荣树请来,也准备要搞一部3D功夫片。

罗维还请来了古龙大侠担任编剧,由成龙出任第一主演兼武术指导。

由罗维执导的香港第一部3D电影,《飞渡卷云山》就此诞生。


成龙首部3D功夫片,早于《阿凡达》30多年,票房收入出人意料


《飞渡卷云山》讲述了成龙饰演的豹子丁冲以一双铁拳闻名江湖,与两位朋友常无意(田俊饰)及张聋子(梁小龙饰)受聘一同护送一名“病人”前往京城求医。

因“病人”病情危急时间紧迫,必须取道卷云山以缩短行程。

但卷云山盗贼盘踞,恶魔群集,近十年来无人敢过。

在上山途中丁冲等人遇到无数陷阱及危机,侠肝义胆的丁冲三人凭借机智勇敢和超人的武功,不断破阵闯关。

正当他们以为功德圆满的时候,发现自己早已掉进了别人的圈套,背后原是大反派企图称霸武林的不可告人之阴谋。

该片拍摄于1977年,投资达百万港元,剧组远垮中国台湾与韩国等地取景,最终只花了两个星期就拍完了所有演员的戏份,可谓神速。

不过,影片的后期制作却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直到1978年4月才得以在香港上映。

噱头十足的“香港首部3D电影”《飞渡卷云山》,着实给观众带来了很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打斗时呼呼生风的拳脚动作,寒光闪闪的刀枪剑戟,纷纷朝着观众直扑而来。

尤其是电影中一行人来到卷云山时,盗匪从两边山梁上滚下巨石,给观众一种若避之不及即刻就要被砸中的感觉。

电影院里一时尖叫不断,甚至有人吓得拔腿就跑出了电影院。

成龙首部3D功夫片,早于《阿凡达》30多年,票房收入出人意料

《飞渡卷云山》除了首开香港3D电影的先河,罗维还破天荒地请来了当时最新走红乐坛的香港乐队“巨人三重唱”,为影片演唱了同名主题曲。

这在之前的武侠片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当时的香港电影,仅有个别喜剧片、爱情片及悬疑片等少数电影出现有主题曲。

足见罗大导演对《飞渡卷云山》所倾注的心血,以及他对该片所寄寓的期待。

尽管影片中高手打斗精彩无比,3D效果逼真酷炫,主题曲也让人很带感。

可惜《飞渡卷云山》的票房收入遭遇了滑铁卢,仅有70余万港元。

罗大导演英雄迟暮,庞大的投资付之东流。

成龙首部3D功夫片,早于《阿凡达》30多年,票房收入出人意料

要知道,当时一部立体电影所用的胶片,至少是普通影片的两倍。

饮誉香港影坛的资深大导演罗维都一筹莫展,其他人哪还敢再去做赔本买卖。

于是,3D电影在香港成了老虎的屁股,无人敢摸。

众所周知,自李小龙英年早逝之后,罗维一心想把成龙打造为“李小龙第二”。

从《新精武门》到《少林木人巷》,从《风雨双流星》到《剑花·烟雨·江南》,

再到这部香港首创的3D电影《飞渡卷云山》,一色的“成龙领衔主演”,罗导可谓是煞费苦心。

可是,成龙还是没能做上“大哥”,依然还要继续在黑夜里摸索。

成龙首部3D功夫片,早于《阿凡达》30多年,票房收入出人意料

《飞渡卷云山》虽说是罗维为成龙“量身打造”的功夫片,影片字幕显示成龙也确实是第一主演。

但不知是罗导有心无力,还是编剧古龙大侠一开始就看不上成龙。

在《飞渡卷云山》里,成龙的戏份并不是最多的,所饰演的角色豹子丁冲也不是最出彩的,丁冲的人物性格更是苍白单薄无从凸显。

豹子丁冲一出场只是打败了几个小喽啰而已,而田俊饰演的常无意一出场就卸掉了“千手神镖”的双臂,并扒去了他的脸皮。常无意冷面杀手的气势和干净利落的手段,让人不寒而栗。

成龙首部3D功夫片,早于《阿凡达》30多年,票房收入出人意料

即便是梁小龙饰演的张聋子,在影片中从头到尾展现出的俏皮和机灵,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作为第一男主的成龙角色豹子丁冲,中规中矩一本正经,没有丝毫的灵气。

出场平淡无奇,之后亮出的拳脚功夫也毫无特点,明显低了常无意不止一个档次。

影片中每当借角色之口夸赞豹子丁冲如何了得之时,总给人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为立英雄强说牛”的感觉。

成龙首部3D功夫片,早于《阿凡达》30多年,票房收入出人意料

尽管成龙竭力发挥了他的武术功夫,尽管成龙饰演的丁冲也有那么几分帅气,但是丁冲的人物形象单薄苍白,戏份又很不出彩,影片中的成龙大哥难免就显得呆板,仿佛成了一个功夫的玩偶。

这部开香港先河的3D电影《飞渡卷云山》,自然也就没能让成龙“一炮而红”。

影片的票房收入遭遇滑铁卢,其实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了。

成龙首部3D功夫片,早于《阿凡达》30多年,票房收入出人意料

好在很快就有了《蛇形刁手》和《醉拳》相继横空出世,这两部袁和平为成龙量身打造的“谐趣武打片”,让功夫成龙迅速走红,成龙电影一时成了全亚洲的大热门。

两年后,《飞渡卷云山》被引进到韩国上映,全韩观影人次突破百万,仅汉城的观影人次就达到了30万。

该片票房收入还一举杀进了年度前十,这才让罗维反亏为盈,甚是欣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