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李大霄:新三板怎麼會是「鐵公雞」的遣送地?

致李大霄:新三板怎么会是“铁公鸡”的遣送地?

9月30日,在網易“助力股市健康發展,學者、券商、基金從多角度為A股更加成熟建言獻策”的活動,您提出,保護“韭菜”義不容辭,建立“鐵公雞板”;長期不回報投資人的“鐵公雞”企業調到新三板交易也可以的。

是不是應該建立“鐵公雞板”,讀懂君不予置評,但是您談到“鐵公雞”企業也可以調到新三板交易,這一點,讀懂君可不敢苟同。

立足新三板的定位、現狀與未來,無論如何,這些“鐵公雞”企業也不應該調到新三板啊。

不知道您是不是記錯了概念?

新三板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俗稱,這裡的掛牌主體是中小微企業。可能您想說的是兩網及退市板塊,接受欣泰電氣等造假企業退市交易的板塊?那應該稱之為“老三板”。

/ 01 /

一毛不拔?

新三板企業一點也不摳門呀!

因為大股東持股相對較多並且分紅不用繳稅,新三板有一批分紅率非常可觀的企業。

以2017年年報為例,現金分紅的企業達到1897家,佔比近20%,424家企業連續三年分紅。

其中,283家做市企業的分紅率中位數達到3.1%,而A股公司去年分紅率中位數只有0.78%,差距有木有?

2017年年報分紅,僅做市企業分紅率超過5%的就有84家,而整個A股市場也只有33家。

儘管因分紅受益的投資者數量遠不能與大A相比,但這些分紅率超過5%的做市企業,平均股東戶數達117戶,遠超新三板平均股東戶數,並且,還有42家企業連續三年分紅,典型如銀橙傳媒、武漢藍電等公司。

2017年初,新財富超白金分析師胡雅麗還在中信證券新三板團隊任職的時候發佈《新三板市場策略專題——成長雖可貴,價值亦難尋》報告,其中指出:新三板市場分紅規模擴張,股利支付率顯著高於A股。

並表示,隨著新三板機構投資者的進一步多元化,預期高分紅和高股息率的新三板價值型股票也將成為下個階段資金關注的重點。

新三板企業也是爭氣,分紅熱情一直高漲。2014年至2017年,目前掛牌的企業,現金分紅總額分別為40億元、122億元、234億元及323億元,呈現爆發式增長。

李大霄先生,要不是您說“鐵公雞”企業也可以降格到新三板,限制它們交易,讀懂君可能還以為您是讓鐵公雞企業來新三板學習來著的。

/ 02 /

新三板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

“鐵公雞”來合適嗎?

從定位來看,新三板也不應該與“鐵公雞”企業的遣送地有任何關聯關係呀。

簡單介紹一下,新三板,是經國務院批准,依據證券法設立的繼上交所、深交所之後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

新三板目前以中小微企業為主,掛牌的企業大致分三類,一是一大批高速成長的企業;二是處於經營模式轉換中的創新企業;三是還沒有走出家門的初創企業,這類企業公眾化程度並不高、交易也不是十分活躍、融資也有難度。

根據Choice數據顯示,這裡歸屬於大型企業只有424家,中小微型企業則是超過10000家,佔比超過96%;這裡符合新經濟特徵的掛牌企業大致有4700多家,有市場上的獨角獸,也有一批准獨角獸的企業。新三板的初衷正是服務這些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的中小微企業。

在未來,新三板的制度建設也是圍繞堅持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宗旨。因此,從定位來看,把A股那些“鐵公雞”遣送過來也不合適。

/ 03 /

這裡是苗圃和土壤,

不會發展成“鐵公雞”的遣送地

去年2月10日,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監管工作會議上談及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時指出,對於新三板掛牌企業還需優化分層的制度和辦法,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發揮土壤功能。

劉主席說,讓一批創新能力強、誠實守信、市場前景好的企業,能夠轉板的就轉板,不願意轉板的就在新三板裡面綻放,這是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又一道風景線。

劉士餘主席談到的新三板與遣送“鐵公雞”企業的新三板,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苗圃、土壤,要發揮的是培育的功能。

成立發展5年來,新三板完成的股權融資額接近5000億元,每年的融資額基本與創業板不相上下。經過市場的培育,已經有906家企業掛牌後實現規模升級,其中48家微型企業成長為小型企業,844家小型企業成長為大、中型企業。

新三板的培育作用凸顯,更不可能發展成您所認為的應該收容“鐵公雞”的場所。

所以,李大霄首席,您何以會覺得“鐵公雞”企業調到新三板交易也可以呢?

誰,是您心中百裡挑一的“金牌董秘”?

參與「2018點金獎新三板金牌董秘」投票

重新定義10000+董秘價值,讓努力,被看見!

免責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讀懂新三板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為你心中的金牌董秘打c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