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釣中,雙鉤的設定意義以及上下鉤中魚分別有什麼意義

臺釣中,雙鉤的設定意義以及上下鉤中魚分別有什麼意義

臺釣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八字環連接子線後上下雙鉤,帶一定的鉤距,那麼在實戰中我們知道,如果雙鉤不留上下鉤鉤距,等子線長度如果不用子線分叉器是很容易打結的,而且上下鉤雙鉤進水底後,調漂時做到一鉤躺底一鉤觸底極大的增強的誘魚的幾率,尤其是在垂釣鯽魚、小體型鯉魚時,是不是雙鉤中魚是很讓人驚喜的,但是上下鉤中魚有什麼具體意義麼。

臺釣中,雙鉤的設定意義以及上下鉤中魚分別有什麼意義

一開篇我們就說了,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子線組進入水底後,我們調漂後最理想的狀態是一鉤躺底,一鉤觸底,位置固定之後,結合魚群在水底進食的習慣,底層魚是習慣頭朝下、尾朝上撞食後,在快速吸食,配合這個動作,一般垂釣鯽魚時,都會是一個急速頓口,然後刺中魚之後魚會因為唇部被刺,向上遊動,從而會有一個送漂的動作,而鯉魚則會因為被刺中魚唇,左右方向快速移動希望掙脫魚鉤,所以鯉魚刺魚後會是一個黑漂,那麼有意思的地方就來了,我們常說上鉤中魚說明漂組鈍了,下鉤中魚,漂組靈了,這個依據是什麼呢?

臺釣中,雙鉤的設定意義以及上下鉤中魚分別有什麼意義

上鉤和下鉤是我們的說法,在水底時,上鉤和浮漂是呈直線狀,下鉤可能在上鉤前後左右都有一定的可能,但是大多數下鉤應該是在上鉤的前方的,因為下鉤的子線長度略比上鉤子線長一點,理論上也應該是下鉤先進水,這是前提,然後上鉤是觸底,下鉤是躺底,不管魚從哪個角度吸食吞鉤,如果10條魚有8條都是上鉤中魚,則說明在當前釣點,魚吸食上鉤受的抵抗力度是要比下鉤受的抵抗力度要小很多,我們知道臺釣中,浮漂到鉛墜、到上鉤是直線狀態,而鉛墜到下鉤是曲線狀態,也就是說在水底地形差不多(1~2個鉤距也就2釐米的距離差距),摩擦力、水阻力都一樣的前提下,應該是下鉤被吸食時才應該更輕鬆,因為魚在吸食上鉤時還要承受一個浮漂向上的拉力,而下鉤落底時是沒有承受浮漂向上拉力值的,綜上分析得出的結論,上鉤中魚多,說明釣鈍了,主要是指漂組中,上鉤狀態應該是略有點離底,實際的釣目可能偏高,當然肯定是不是說高了好幾目,可能也就是1目半目的樣子,反之下鉤中魚多,則說明釣目實際上略有偏低,也就是半目的樣子,所以說釣靈了。

臺釣中,雙鉤的設定意義以及上下鉤中魚分別有什麼意義

那麼確定上下鉤分別中魚有什麼意義呢?其實確定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就可以就以下兩點得出實戰分析:

  1. 漂過靈或者過鈍,都會導致空鉤,太靈的漂組說明上鉤基本上離底,下鉤觸底,鉤餌就不在底層,一旦有醬層或者淤泥底,這就是典型的餌不在應該在的水層,事實上大多數水域都是有醬層和淤泥層的。
  2. 浮漂的大小不合適,會導致調漂過程中無法精準的找到實底,從而導致抓口就是錯誤的,所以在確定有魚的前提下,提竿空鉤就是很正常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