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斗法和奇异的传说笼罩着这残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今天闲着无事,骑摩托车前往江东去急水塔重温少年旧梦, 因少年时也曾与同学一起到急水塔游玩, 曾登上最高层, 俯瞰韩江, 眺望对岸景色, 左边是群山黛影,中间是烟波飘渺的韩江水。落日余晖,映照着急水古渡。如今急水不急,不再现曾经的汹涌咆哮。唯剩下残塔仍屹立于亘古的鲤鱼山上,历经四百多年风雨。

师徒斗法和奇异的传说笼罩着这残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重新来到了急水塔下, 仰望古塔. 显得无比沧桑和寂寥, 如今时隔数十载,登山道路无人修葺,已被杂草灌木覆盖,踪迹难寻。在村民的指点下从后山小道登山, 小道也不好走, 都是杂草和灌木,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 只见古塔显得更加沧桑, 好在古塔依旧,.

塔门年久失修早已残破不堪, 只有门上三元塔三个字和塔门对联依稀可辩. 遥想当年,在这浩瀚如海的江面上,建造这七级浮屠独立于鲤鱼山上,古塔是怎样建成的!

师徒斗法和奇异的传说笼罩着这残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走进塔门,穿过拱顶,是首层的巨大内室,迎面而来的又是那条巨龙般的石阶梯,弯延盘旋。小时候见识浅薄,只觉得这楼梯奇形怪状,如今故地重游却被其精妙的建筑所震撼。楼梯由巨大的花岗岩砌成,下边没有任何支撑,单凭结构石块垒叠而起,整体呈螺旋型倚空而上,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有如悬空而建。在昏暗的塔身内,显得古老而神秘,叫人不敢久视。遗憾的是,原本石阶上的石柱栏杆,如今连同地下的花岗岩地板,尽数被人撬走,留下空荡荡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风化侵蚀泥沙地。

师徒斗法和奇异的传说笼罩着这残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沿着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间,塔壁中空,盘旋而上,每层均有道口进出,攀登起来格外安全。至二层,眼前豁然开朗,江山一览无遗。逐层上爬,每层的内室构造基本一样,只是随塔身逐层缩窄,空间随之缩小。塔身内室还绘有精美的壁画,其中二到五层更设有壁龛,自下而上分别供有元始天尊、灵清天尊和道德天尊。这些栩栩如生的塔神和壁画,有着极大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再次登塔,塔内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惨败样子。留下残破的壁龛。墙上精美的壁画也被人为破坏,非常可惜.

上最后的第六层,场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层的内室已被地震毁了一大半,只留下半边裸露的青砖,支撑着藻井三块摇摇欲坠的石板。奇怪的是从1918年地震之后,这破畔的残塔又几乎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姿势。

师徒斗法和奇异的传说笼罩着这残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三元塔位于潮安县江东镇井美乡急水村鲤鱼山上,与凤凰塔直线相距约 10 公里,天气晴朗时可遥相望见。“三元塔”的“三元”寓意是解元、会元、状元(三者分别是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潮州有文状元林大钦、武状元黄仁勇、傍眼王大宝、探花姚宏中等。冠上这个塔名,有称颂潮郡学风昌盛、人才辈出之意。又因它是在急水夹冲的鲤鱼山上临江而建,故又俗称“急水塔”。

它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 1605 年),由郡人户部侍郎林熙春倡建,万历三十五年建成。 1987 年 12 月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塔高 51米,基围 46 . 6 米,共七层,塔为八角形。塔身第一,二层为石构筑,三层以上除塔檐之外,余皆为青砖构筑. 塔身中空, 各层塔心室的藻井由花岗岩石拼成,分别雕刻八卦图、玉兔桂树、双凤朝阳、双鹤呈祥、双鹤祥云、鹿含灵芝等图案。塔为壁折内上式结构,有旋梯穿行于塔壁之中,直上顶层。塔门向西北,额刻“三元塔”,塔门对联“霞标插汉三千界;砥柱当潮九万程”。

师徒斗法和奇异的传说笼罩着这残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师徒斗法和奇异的传说笼罩着这残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第五层内壁刻有林熙春撰写的 《 三元塔铭 》 ,铭曰:“凤城之东,吉水一泓。两山对峙,万派朝宗。左昂有逊,华表偏隆。时维万历,群议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负巽抱乾,一柱凌空。路从内转,不觉身崇。牖窥星汉,檐散氛风。天地为小,云阶可通。影摇金刹,砥柱潮中。法轮永固,灏气新钟。元魁辈出,国泰民丰。”将建塔的过程及其雄伟壮观的气势描写得淋漓尽致。

师徒斗法:传说当时凤凰塔的工匠是急水塔工匠的师傅,师徒二人为了较劲,在塔竣工之时约定要从塔上跳下。到了建成之日,为师的卷了三层厚棉跳了下来,结果撞到塔檐,落地时摔得粉碎。徒弟生性聪慧,挑了个大风天气,撑了把大铁伞从塔顶掉下,借风力安全着陆。

当然,这段古只是作为茶余饭后闲聊,实则毫无根据。凤凰塔建于万历十三年(1586),而急水塔建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它的修建比急水塔早了整整 20年,其师徒斗法的传说根本无从说起。但是单从建筑设计上,急水塔确实比凤凰塔更有新意。三元塔七层八面,塔高十五丈三尺,基围十四丈,斗拱出檐砖石结 构,是八角形楼阁式砖石塔。塔基为雕饰静美的石砌须弥座,一、二层为石构,三层以上青砖条填砌。

据民间传说称,鲤鱼山为上水鲤鱼风水宝地,林监成为了破潮汕风水,游说当地村民:这里风光秀丽,绿水长流,在此风水宝地,如建一塔岂不美哉。其实林钅监成用心险恶,此塔似一枚铁钉,钉在鲤鱼头中。鲤鱼受到伤害,极力挣扎,塔的六七层及塔刹被震落(传说毕竟不足为实,据史书记载,塔上端被震落系1918年潮州发生地震所致),自此鱼头糜烂生虫,成为当地一种特产的鲤鱼虫,实际是一种特有的鱼类,比“工鱼”小,鱼身细长。该鱼味道极鲜美,尤其晒干后蒸煮更为甜美。由于局限该地区特产,产量不多,十分珍贵,旅外侨胞带往国外作送礼之用。近年笔者前往摄影采风,走访了当地农民,据称由于岁月的迁移,生态环境的变化,现在已很稀少,没有人专门捕捞了。

师徒斗法和奇异的传说笼罩着这残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目前,三元塔只剩下五层半残缺奇姿。 1918 年农历正月初三的地震把急水塔六层以上的塔身和塔顶的鉎铁葫芦一并震塌。传说当年葫芦落地的时候激起的巨大声响,方圆数里的村落都能听到。而关于那个大葫芦的下落,众说纷纭。有人说掉到韩江里,被水冲走了;有人说滚落到对面的猫头山上;究竟镇塔葫芦何在,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这种奇姿却吸引着越来越多旅游者前来观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