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鬥法和奇異的傳說籠罩著這殘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今天閒著無事,騎摩托車前往江東去急水塔重溫少年舊夢, 因少年時也曾與同學一起到急水塔遊玩, 曾登上最高層, 俯瞰韓江, 眺望對岸景色, 左邊是群山黛影,中間是煙波飄渺的韓江水。落日餘暉,映照著急水古渡。如今急水不急,不再現曾經的洶湧咆哮。唯剩下殘塔仍屹立於亙古的鯉魚山上,歷經四百多年風雨。

師徒鬥法和奇異的傳說籠罩著這殘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重新來到了急水塔下, 仰望古塔. 顯得無比滄桑和寂寥, 如今時隔數十載,登山道路無人修葺,已被雜草灌木覆蓋,蹤跡難尋。在村民的指點下從後山小道登山, 小道也不好走, 都是雜草和灌木, 好不容易到了山頂, 只見古塔顯得更加滄桑, 好在古塔依舊,.

塔門年久失修早已殘破不堪, 只有門上三元塔三個字和塔門對聯依稀可辯. 遙想當年,在這浩瀚如海的江面上,建造這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古塔是怎樣建成的!

師徒鬥法和奇異的傳說籠罩著這殘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小時候見識淺薄,只覺得這樓梯奇形怪狀,如今故地重遊卻被其精妙的建築所震撼。樓梯由巨大的花崗岩砌成,下邊沒有任何支撐,單憑結構石塊壘疊而起,整體呈螺旋型倚空而上,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有如懸空而建。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秘,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師徒鬥法和奇異的傳說籠罩著這殘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塔身內室還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這些栩栩如生的塔神和壁畫,有著極大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再次登塔,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留下殘破的壁龕。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人為破壞,非常可惜.

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奇怪的是從1918年地震之後,這破畔的殘塔又幾乎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姿勢。

師徒鬥法和奇異的傳說籠罩著這殘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三元塔位於潮安縣江東鎮井美鄉急水村鯉魚山上,與鳳凰塔直線相距約 10 公里,天氣晴朗時可遙相望見。“三元塔”的“三元”寓意是解元、會元、狀元(三者分別是明清時代科舉考試的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潮州有文狀元林大欽、武狀元黃仁勇、傍眼王大寶、探花姚宏中等。冠上這個塔名,有稱頌潮郡學風昌盛、人才輩出之意。又因它是在急水夾衝的鯉魚山上臨江而建,故又俗稱“急水塔”。

它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公元 1605 年),由郡人戶部侍郎林熙春倡建,萬曆三十五年建成。 1987 年 12 月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元塔高 51米,基圍 46 . 6 米,共七層,塔為八角形。塔身第一,二層為石構築,三層以上除塔簷之外,餘皆為青磚構築. 塔身中空, 各層塔心室的藻井由花崗岩石拼成,分別雕刻八卦圖、玉兔桂樹、雙鳳朝陽、雙鶴呈祥、雙鶴祥雲、鹿含靈芝等圖案。塔為壁折內上式結構,有旋梯穿行於塔壁之中,直上頂層。塔門向西北,額刻“三元塔”,塔門對聯“霞標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

師徒鬥法和奇異的傳說籠罩著這殘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師徒鬥法和奇異的傳說籠罩著這殘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第五層內壁刻有林熙春撰寫的 《 三元塔銘 》 ,銘曰:“鳳城之東,吉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有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法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將建塔的過程及其雄偉壯觀的氣勢描寫得淋漓盡致。

師徒鬥法:傳說當時鳳凰塔的工匠是急水塔工匠的師傅,師徒二人為了較勁,在塔竣工之時約定要從塔上跳下。到了建成之日,為師的捲了三層厚棉跳了下來,結果撞到塔簷,落地時摔得粉碎。徒弟生性聰慧,挑了個大風天氣,撐了把大鐵傘從塔頂掉下,借風力安全著陸。

當然,這段古只是作為茶餘飯後閒聊,實則毫無根據。鳳凰塔建於萬曆十三年(1586),而急水塔建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它的修建比急水塔早了整整 20年,其師徒鬥法的傳說根本無從說起。但是單從建築設計上,急水塔確實比鳳凰塔更有新意。三元塔七層八面,塔高十五丈三尺,基圍十四丈,斗拱出簷磚石結 構,是八角形樓閣式磚石塔。塔基為雕飾靜美的石砌須彌座,一、二層為石構,三層以上青磚條填砌。

據民間傳說稱,鯉魚山為上水鯉魚風水寶地,林監成為了破潮汕風水,遊說當地村民:這裡風光秀麗,綠水長流,在此風水寶地,如建一塔豈不美哉。其實林釒監成用心險惡,此塔似一枚鐵釘,釘在鯉魚頭中。鯉魚受到傷害,極力掙扎,塔的六七層及塔剎被震落(傳說畢竟不足為實,據史書記載,塔上端被震落系1918年潮州發生地震所致),自此魚頭糜爛生蟲,成為當地一種特產的鯉魚蟲,實際是一種特有的魚類,比“工魚”小,魚身細長。該魚味道極鮮美,尤其曬乾後蒸煮更為甜美。由於侷限該地區特產,產量不多,十分珍貴,旅外僑胞帶往國外作送禮之用。近年筆者前往攝影採風,走訪了當地農民,據稱由於歲月的遷移,生態環境的變化,現在已很稀少,沒有人專門捕撈了。

師徒鬥法和奇異的傳說籠罩著這殘缺之美的三元古塔

目前,三元塔只剩下五層半殘缺奇姿。 1918 年農曆正月初三的地震把急水塔六層以上的塔身和塔頂的鉎鐵葫蘆一併震塌。傳說當年葫蘆落地的時候激起的巨大聲響,方圓數里的村落都能聽到。而關於那個大葫蘆的下落,眾說紛紜。有人說掉到韓江裡,被水沖走了;有人說滾落到對面的貓頭山上;究竟鎮塔葫蘆何在,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這種奇姿卻吸引著越來越多旅遊者前來觀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