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將領關天培,面對英國的侵略,奮勇抵抗,最後壯烈犧牲

關天培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將領,林則徐對於這位多年戰友的壯烈犧牲痛心不已,於是寫了這首《挽關天培》來寄託自己的哀思。而使關天培以身殉國的,便是英國侵略者發動的罪惡的鴉片戰爭。這一點,就連曾當過英國首相的格萊斯頓也說:“英國曆史上,從未有過如此目的不正義、永遠玷汙英國名聲的戰爭。英國國旗被高高舉起保護可恥的走私。如果它除此之外從未在中國的沿海升起過,我們應該因其醜惡而自慚形穢。”

愛國將領關天培,面對英國的侵略,奮勇抵抗,最後壯烈犧牲

關天培 雕像

議決遠征

早在義律被迫交出鴉片後,他就已經致函英國政府,要求英國政府使用武力給中國一個“迅速而沉重的打擊”。1839年8月,中英貿易關係中斷的消息傳到英國本土,英國資產階級立即四處活動,進行戰爭鼓譟。一些人上書英國政府雲,中國禁絕鴉片的做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機會。這對英國是很有利的,因為這可以使我們終於乘戰勝之餘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能輕易放過的。”“對於中國和對於一切軟弱的政府一樣,勇敢地施用武力,可以收到意外的效果。”英國鴉片商的活動也很猖獗。在廣州交出鴉片的英國商人,不僅蒐集了大量中國的情報資料,還按每家被收繳的鴉片煙的箱數每箱一元集資,共集資2萬元,作為大鴉片販子查頓在英國活動的經費。1839年10月1日,英國召開了內閣會議,議決發動侵華戰爭。1840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喬治·義律(曾任英印總督、英國好望角艦隊司令,查理·義律的堂兄)與查理·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義律為侵華遠征軍總司令。4月,英國下議院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內閣的侵華決定。5月10日,英國上議院幾乎未經討論,便一致通過了上述議決案。1840年6月下旬,英國“東方遠征軍”陸續從印度到達廣州珠江口外,一場大的戰爭迫在眉睫。

愛國將領關天培,面對英國的侵略,奮勇抵抗,最後壯烈犧牲

關天培雕像

戰爭的爆發

英國侵略軍抵達珠江口後,見已任兩廣總督的林則徐有所戒備,就依照英國政府原來的訓令,留少量船隻封鎖廣州海口外,大部北上浙江定海,後續部隊也分批北上。7月初,英軍抵福建沿海,派一艘船艦至廈門投遞《巴麥尊致中國宰相書》,因不合清政府對外交涉體制被廈門守軍拒收。7月初,大股英軍進犯定海,定海縣城陷落。8月11日,英國軍艦北上到達天津附近的白河口外,投遞外交大臣巴麥尊給清政府的照會,奉道光皇帝之命來到天津海口的直隸總督琦善接受了英國政府的照會,即《巴麥尊致中國宰相書》。該文件向清政府提出了五項要求:賠償被銷燬的煙價,賠償倒閉行商所欠英國商人的銀款,割讓一處或數處島嶼,中英平等外交,賠償遠征軍費用等。琦善給英方答覆說,待朝廷派欽差大臣到廣東後一定能“秉公查辦”,要求英軍退回廣東。道光帝於是任命自誇“退敵”有功的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繼續辦理中英交涉。接著,以辦理不善為名,將林則徐、鄧廷楨交部嚴加議處(後革職)。11月底,琦善到達廣州。在與義律談判過程中,對義律提出的種種侵略要求,琦善一一答應,只是對割讓香港一事表示不敢做主,要請示道光皇帝,不做正面答覆。為了逼迫琦善就範,英軍武力攻佔虎門的第一重門戶--大角、沙角炮臺,然後在香港單方面發佈文告,詭稱已與琦善達成《穿鼻草約》,內容包括中方答應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恢復廣州通商等。1841年1月26日,英軍在沒有任何條約根據的情況下,正式佔領中國的香港。

愛國將領關天培,面對英國的侵略,奮勇抵抗,最後壯烈犧牲

虎門炮臺

關天培犧牲

英軍佔領香港使道光皇帝下定了作戰的決心。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對英宣戰,調派援軍1.2萬餘人,任命皇侄奕山為靖逆將軍,開赴廣東與英軍作戰。但直到4月14日,奕山才姍姍來到廣州,在道光嚴旨督催之下草草籌備戰事。2月26日,英軍大舉進攻虎門諸炮臺,而守軍才幾百人。關天培在孤軍無援的絕境下,決心死守陣地,將自己的財物全部贈給將士,鼓勵他們英勇殺敵。敵軍集中兵力進攻靖遠和威遠炮臺,關天培親燃大炮,與敵激戰達10小時之久。敵人自炮臺背後進攻,關天培身被數十創,猶持刀拼殺,最後英勇犧牲,遊擊麥廷章及所部戰士數十人也都壯烈捐軀。關天培的壯烈犧牲激起了愛國人士的沉痛哀悼,他們紛紛撰寫詩文表示紀念。關天培出殯的那天,旁觀的群眾無不痛哭失聲。

愛國將領關天培,面對英國的侵略,奮勇抵抗,最後壯烈犧牲

關天培 祠

英軍佔領虎門後,立刻上溯珠江,兵臨廣州城下。奕山盲目出擊未果,便在廣州城上豎起白旗向英軍乞降。5月27日,奕山接受了英軍提出的全部屈辱條件,簽訂了《廣州和約》,賠償了數百萬元的贖城費。隨後而來的,是英國人更加瘋狂的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