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交易員告訴你,爲什麼做交易97%的人被市場打敗出局?

交易中的經典語句:做趨勢的,死在震盪裡;做震盪的,死在趨勢裡。我們常常很難分辨震盪和趨勢轉折的那個點,大小週期的嵌套與轉換是一個難題。對於一個行情的反轉來說,往往會伴隨一個破位的陷阱。

震盪的行情,如果倉位過大,就會兩頭被套,不斷止損,虧損累累。震盪是馬丁交易者的最愛,級別不大的震盪,適合馬丁加倉,效率極高;但是,一旦震盪轉變成大單邊,就會出現一夜崩盤的情況。這就是震盪和趨勢,都很難做的原因。

短線有短線的優點,趨勢有趨勢的特長。短線害怕什麼?害怕急劇拉昇,因為做短線的人往往很快就平倉了。他們把握不到主要的趨勢集中上升的利潤。

短線的優點不應該被輕易忽視,做短線成功的交易者比比皆是。但是短線最主要的問題,交易者們應該意識到,就是盈利的單子只拿住一點點利潤,虧損卻佔據大單。

問題的核心在於缺少交易體系。混亂的交易,經不起行情的劇烈波動。亂追進場點,胡亂操作,更不用提倉位管理。

嚴格執行計劃,是交易體系的前提。體系不執行,等於沒有體系。這是相當多交易者的毛病。什麼叫交易越來越進步?進步就是總結規律,避免反覆發生的錯誤問題。在重複的交易行為上,少走彎路。

靠著新聞交易?有讀者問,只看宏觀分析,不用看技術分析,可以把交易做得更好。不否定這個觀點,也不肯定這個觀點。

技術面和宏觀面的結合,是交易者都要兼顧的。交易是個長久的事業。沒有經歷各種行情的動盪,積累巨大的利潤,並保有利潤,你就很難說自己在這個市場獲得勝利。極端的行情,總能在一夜之間消滅主要的積累和財富。這在過去很多年,無數遍被證明。

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們很難給出一個絕對的交易體系,告訴讀者哪些是必勝的指標和倉位管理。他的觀點是,交易是一個大概率的行為,我們並不去追求交易和指標的絕對正確,我們只追求在大概率上的相對正確行為。

何為相對正確行為?定義很難,各有觀點。但我們有一個好的反向推導,就是儘量去杜絕大概率錯誤的行為。交易中的大概率錯誤行為,常見的比如有:

典型錯誤行為1:追逐大漲的行情,追進去後倉位較大,直接被套。

交易中經常發生的,一分鐘行情暴拉,隨後幾分鐘繼續上漲。此時好的交易是什麼?絕不是追漲買入。其實這是週一接近九點鐘的時候,英鎊一分鐘行情走勢。

我們在過去犯過很多類似的錯誤,突破後覺得行情要大漲了,生怕錯過了機會。其實,這樣的短期暴拉,是經常發生的。所以,你會看到,陷阱很多很多。追漲是最容易導致錯誤的行為。

理性的做法是觀察,並等待一個相當程度的回調,然後擇機買入。

典型錯誤行為2:倉位不一致,交易邏輯混亂

在交易中,我們強調一點的是,交易思想和交易行為要保持連續性。在一個範圍之內,你的開倉、平倉、盈利點數、進出場判斷,都要依靠一套固定的邏輯,在邏輯之內你的行為具有某種高度的確定性。

這是交易中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這也是交易哲學的邏輯。有人說,交易做到一定的程度,就變成了哲學家。索羅斯的條件反射理論,也是建立在他的哲學邏輯之上的。

你要思考清楚,一萬美金的開倉,到底是用一手,還是0.1手。這不是簡單的數學問題,無論用幾手都有其合理和成功之處,但問題是,你不要一會下一手,一會下0.1手,這會帶來邏輯的混亂。

典型錯誤行為3:在加倉和止損之間,不斷猶豫徘徊

加倉和止損是交易中永恆的話題。交易做錯了,有人喜歡加倉;有人喜歡止損。我們認為,這都無可厚非。只要有一套交易邏輯,每一種行為都可以反敗為勝。問題在於,人最怕猶豫不決。在某些時候不斷加倉做馬丁,或者緩慢加倉等回調;在某些時候,又因為害怕,去做了止損。等行情很快走回來了,就開始後悔。下一次該止損的時候,又做了加倉死扛的行為,這就是很致命的交易習慣了。

有人說,我們難以去判斷什麼時候,該加倉,還是該果斷止損。當然,這取決於行情的具體走勢和場景。不過這些都不是割裂的行為,你需要在加倉和止損之間,建立一套自己的行為邏輯和標準,重要的是必須要有有效的標準。你可以理解它們為預案,交易哲學,交易系統,這都沒有問題。

做交易,為什麼97%的人,會在市場的長期洗禮中被逐漸淘汰?從長期看,市場的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會讓人馬失前蹄、前功盡棄;從具體行為上看,也是因為交易的規則、邏輯、哲學,並未達到一個統一的高度和執行的力度,帶來了長期不斷的交易失誤,修正機制也未能有效發揮作用。

因此,想要不被市場打敗出局,先從規則、邏輯、哲學做起,杜絕大概率的失誤,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