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懷說酒事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胤單獨召見樞密副使趙普,問他說“宋以來,換了五個朝代,戰亂不已,不知死了多少人,這到底是什麼道理呢?”趙普知道,太祖的心裡很不踏實。前不久,連續發生義成軍節度使李筠、淮南道芮度使李重進叛亂,自己建議太祖親征,並軍襄助,總算平定。要是再發生類似兵變,是十分不妙的。於是起普回答說:道理很簡單,毛病就出在藩鎮權力太大。如果能夠稍奪其權,克其錢糧,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太平。”太祖連聲稱費,趙普不愧為自己的好輔助。

澄懷說酒事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趙普接著說:“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兵權太大,應該調整禁軍。”這個問題,趙普已經向太祖提過好幾次了,太祖一直不以為然。今天,太祖仍然隨便地說:“他們是我的老朋友了,必不叛我,卿為何如此擔優?”“我並不擔心他們叛變。”趙普回答,“但是,我很瞭解,他們並非統帥之才,不能制伏部下。萬ー下面鬧起來,只怕他們身不由己啊。"太祖恍然大悟,放了敲自己的腦袋,說:“虧得卿提醒。”

幾天後,汴梁宮中舉行盛宴。石守信、王審琦等禁軍將領都前來赴宴。酒酣之際,太祖屏退侍候的太監,拿起酒杯,先敬了一杯說;“聯非卿等不及此,但當天子也有很大難處,不如當節度使自在,朕每日夜晚未嘗能安睡。”

石守信等很驚奇,連忙間緣由。宋太祖說:“這還不明白?皇帝這個位子,哪個不眼紅呀?”石守信等聽出門道來了,一齊跪在地上叩頭,說:“陛下為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還會有異心?”太祖據揺頭說:“你們幾位當然信得過。只怕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一且有人以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想不幹,行嗎?”

石守信等人哭了起來,磕頭請罪,說“臣等愚昧,想不到這些,希望陛下哀憐,指出一條生路。"“人生如白駒過隙。”太祖感慨地說,“汝等何不交出兵權,到地方當個閒官,買點田產房舍,為子孫留下不動之產多置歌兒舞女,日夕飲酒相歡,以終天年。與卿等約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石守信等這才高興起來,說:“陛下替我們得太周到了,真所謂生死之交,骨肉之親啊!”

第二天,眾將都交上一份奏章,稱疾辭職。太祖一一批准,賞賜給他們一筆財物,力到各地當節度使,有職無權。歷史上稱此事為“杯酒釋兵權”。

澄懷說酒事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以酒作為政治潤滑劑,向各位禁軍將領攤牌,順利地完成了“贖買政策”,宋朝再也沒有發生過像唐朝那樣的軍閥叛亂、藩鎮割據,始終保持“安定團結”的局面。然而,這一措施的負面效應也是很突出的。首先,大量的官員被養起來,人均俸祿大約是唐朝官員的十倍左右,待遇之高,古往今來所未有,政府的財政開支便大大增加,“冗官冗兵”成了兩宋的心腹之患。共次,將領對部隊沒有實際指揮權、控制權,將領調動頻繁,“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部隊的戰鬥力很差,直接導致宋朝“積貧積弱",乃至於偏安一隅的國勢,上不能繼承漢唐盛世,下愧對元明清三朝,成了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一個王朝。

澄懷九姑娘小結:最高的待遇導致了最弱的政府,看來光加工資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吸取歷史教訓固然必要,但是消極地、簡單化地看待歷史,往往會有違初衷,甚至適得其反,造成更大的惡果。

澄懷說酒事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