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河,譜寫新時代文化、旅遊和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大黃河,譜寫新時代文化、旅遊和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2018年4月20日上午,鄭州黃河南岸、母親河畔,春和景明、鳥語花香;風清氣正、遊人如織。一派濃郁的大黃河旅遊氣息,撲面而來。

“景區積極響應鄭州市委市政府把鄭州市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號召,以項目為帶動,建設一個文化、旅遊和生態文明型景區。近年來,我們為了提升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打造舒適的遊覽環境,保護區域內的生態,陸續建設一批大型項目,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主要供水、旅遊設施的改造,完成了景區網絡的改造,為景區轉型升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鄭州市黃河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負責人毛志明娓娓道來。

項目是推進。

當前,景區正在建設的項目有:大禹山環境提升改造,水源地基礎設施提升,黃河氣墊船碼頭基礎環境提升改造。另外,為了規範景區的管理,已經對景區南入口區域進行了拆遷,下一步將對該區域進行提升改造,同時玫瑰谷項目也已經落地,將於下一年春天開門迎客。為了進一步規範旅遊管理秩序,景區正在謀劃停車場外遷,目前該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已經編制完成。

通過這些高規格、全方位的改造,將使景區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得到完善,優化景區的空間架構,同時輔以旅遊產業產品的調整,景區將徹底實現轉型升級。

大黃河,譜寫新時代文化、旅遊和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項目是抓手。

“在景區的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及時做到查漏補缺,及時做好相關項目的配套建設。同時,做好景區的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規劃編制等工作。”鄭州市黃河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局長金濤說。

文化就是生產力。

金濤表示,這些項目完成以後,我們將結合景區的規劃,實施景區的封閉工程,重新規劃旅遊線路,引導遊客更好地進行文化、旅遊體驗。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從規劃入手,從小的細節、到大的景觀,增強文化格調,加大文化元素,融進文化氣息。

文化是景區的靈魂。

“站在市場的角度,站在遊客的角度,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文化、旅遊活動,其產生的品牌傳播效應、對遊客眼球的吸引效應,以及對旅遊市場的拉動效應,都是很明顯的。”鄭州市黃河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旅遊管理部門負責人王琳感觸很深。

王琳說,2018年上半年,景區將結合節慶活動,積極做好對外營銷和產品的立體式宣傳,比如,有平面媒體,有戶外廣告,有網絡展示,還有自媒體密集的傳播。在四月的踏青季節,景區策劃、開展了“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第二屆風箏節”,活動以孩子游樂、體驗為中心,讓遊客參與、互動,成為景區拉動春季旅遊的一大亮點。

大黃河,譜寫新時代文化、旅遊和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8年以來,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結合河南省旅遊局、鄭州市旅遊局的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成立專門小組,積極進行景區文化、旅遊產業的轉型升級。比如:傾力打造廣場文化演藝,加大文化、旅遊和生態項目的建設,全都圍繞著景區的轉型升級,在做、在探索、在實踐。

時不我待、天道酬勤。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時間緊迫感,不僅去周邊優秀景區考察學習,也邀請文化專家來景區傾聽其意見,主動和知名文化公司對接,向他們學習取經。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借腦借智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一方面,景區以建設大項目為引擎,打造大旅遊,拉動大市場;另一方面,依據現有的資源、文化,加大景區轉型升級的力度,通過多渠道、多平臺,精耕細作,力爭把文化、把產品、把營銷,做得更紮實、更生動、更出彩。”王琳感言道。

大黃河,譜寫新時代文化、旅遊和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時代華章,盛世經典。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中華百位歷史名人像”群雕即將落成揭幕,近期將與海內外的遊客正式見面。為此,景區還特意請專業技術團隊開發了名人雕塑微場景,讓廣大遊客通過指尖就可以與先賢明哲們互動,輕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氣質與魅力。

另外,為了擴大“中華百位歷史名人像”的品牌影響力,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還特別向鄭州市民推出了“2018年60元遊一年”的電子年票,以此作為景區回饋市民的一項文化福利,來宣傳景區品牌、放大名人像效應,弘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增加景區炎黃廣場上的文化氛圍,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正在傾力打造“祈福拜祖”、“桃園三結義”、“力士脫靴”等文化演藝節目。

“我們將以全新的演藝方式,來解說文化、展示文化、傳承文化,使景區文化豐富起來、鮮活起來、靈動起來。”鄭州市黃河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炎黃管理所所長張堯信心滿滿。

一幅充滿文化、旅遊和生態文明氣息的大黃河之旅的美麗畫卷已經徐徐展開。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