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裡的「天香茶王」(連載之十:創業路上有苦有樂)

導讀:

大別山,位於中國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三省交界處,是中國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

大別山,風景優美、出產豐富。

天香菜,當地人又叫苦菜,是大別山裡一種著名的食、藥植物。

周作崇,一個大別山裡的農家漢子,曾經當過兵,做過工人,開過酒店。為傳承、發展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他苦苦研究、開發天香菜及其製品天香茶,長達二十多年。

在他身上,發生了哪些傳奇故事?

長篇人物紀實——《大別山裡的“天香茶王”》,為大家講述了一個山區農民創業的勵志人生故事,敬請關注。

大別山裡的“天香茶王”(連載之十:創業路上有苦有樂)

大別山區生長茂盛的天香菜

二00四年,北大藥學院四位教授,來到了河南省東南部的大別山區,他們要對大別山裡的中藥材,進行一次全面考察。

他們來到了商城縣,考察了天香菜。

考察之後,四位教授中的一個閆教授,說了這麼一句話:“天香菜具有鹼性、苦性、寒性,富含一百多種營養成份,對人體有極大的保健功能。”

為什麼呢?

因為天香菜,它是一種鹼性菜。如果人體的酸鹼平衡,人就不容易生病;反之,如果人體酸鹼失去平衡,健康肯定出問題。

經過長期的觀察,周作崇總結出了大別山天香菜的生長環境:

這種菜,生長於大山背陰的山溝裡;潮溼的水溝邊;陽光強的地方,它也不長;同樣的一座山,朝陽的地方沒有,背陰的地方有。

現在的天香菜,絕大多數都是野生的。安徽金寨縣、湖北麻城縣、河南商城縣、新縣、光山縣,都有野生的天香菜。

這個菜,不像其它的菜,不腐爛,它的生命力強得很。有的放了一個月,擱那兒還不死,有性和無性繁殖,四季不衰,春夏秋冬都有。

這個菜,花、籽、根、葉、莖,都採,三年一開花一結果。比方說,今年是一個芽,明年形成一棵菜,後年開花、結籽。

周作崇介紹說,我們根據市場需要,組織生產,原料從當地農民手中購買,由當地農民採摘,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我們收的原料是乾的,有陰乾的,有曬乾的,有條件的陰乾,大部分又陰又曬。

周作崇設了四個收購點,每年的農曆八月底九月初,開始收花;九月底到十月初,開始收籽。

周作崇曾經對縣長開玩笑似地說,我們收購天香菜,每年給農民數出去四十來萬塊錢;如果不搞這個天香菜,農民不採摘,那麼,這四十多萬塊錢,就都爛在山上去了;如果農民要是找上面,要這四十萬塊錢,得費多大勁兒呀。

大別山裡的“天香茶王”(連載之十:創業路上有苦有樂)

周作崇在地裡採摘天香菜

周作崇把天香菜從農民手裡收購來之後,重新進行加工。

第一道,吸塵。乾的中草藥不能洗,因為一洗藥效就沒了;

第二道,粉碎。吸塵了以後,就是粉碎了;

第三道,配方。粉碎以後,按照比例,進行配方;

第四道,包裝。配方以後,進行包裝。

吸塵,粉碎,配方,包裝,然後銷售。這些工序,都是周作崇在實踐中,自己逐漸摸索出來的。

最後,銷售。

對自己發展天香菜二十年的人生經歷,周作崇是如何總結的呢?

他說:“我總結啊,我這二十年的人生呀,有樂的,有苦的。苦多,樂少。”

“苦,那太多了。你看我,在大山上考察、觀察天香菜的時候,有一次,我差一點兒摔死了,那一次的經歷非常危險。”

“一九九八年,春上,有一天,我去採天香菜。我們那裡的田埂上不是種的有黃豆嗎?因為兔子愛吃黃豆,所以山裡人下套子。什麼都套,什麼野雞呀,反正這一類的動物,但主要是套兔子。他們下的套子,用那竹板子訂下去的,俺們不知道是鋼絲的,那一次,把我兩個腳,都套住了。套住了以後,好了,我摔倒了,倒在田埂上。這是被套子套一次。”

“還有一次,我在山上採天香菜,獵人下的那個大夾子,我腳上的鞋子踩上了,我微信還有那個照片。”

“再加上,家庭反對,兒女反對,家人都不理我。所以,我心裡感覺很苦。”

“樂呢?就是每當我接到一個患者的電話,都讓我增強了對天香菜開發下去的信心,真的就是這樣,我這個人實話實說,就是,要讓更多的人們受益。”

(本文完)

下期請看:《大別山裡的“天香茶王”》連載之十一:為了山區人民的增收

作者簡介:米倉山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歷史人文作家,文化學者,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者。酷愛中國古典文學,喜歡研讀歷史,熱愛大自然,極具人文情懷。

專注歷史、人文、文化和人物的紀實文學寫作。作品以觸摸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精神內核、塑造人物的內在神韻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