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曹元伟谈行书中的矛盾——大小

书法家曹元伟谈行书中的矛盾——大小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有行楷和行草之分,偏向楷书,用笔较为严谨的称为行楷,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偏向草书,用笔较为灵动的称为行草书,如颜真卿的《祭侄稿》。无论是行楷还是行草,都要求有各种矛盾的对比,只有这样行书作品才不至于刻板,才能展示出行书独特的风采。现在谈谈大小在行书中的运用。

大小,指字的大小,就是在行书作品中,字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如米芾的《粮院帖》(下图),第三行“人”和“傥”比较大,其他的字相对就比较小,尤其是最后的“知”字,也是因为最后地方小,就把“知”写小了,如果是初学者,很可能就空下来,把“知”写到下一行了。第四行的“礙”比较大,其他的字也不是均匀的,“即”“自”最小。第七行的“於”“幸”比较大,“上下”比较小。通篇来看,第一行和第二行相对来说大小有些匀,但也不是没有变化。在临帖时,要有意关注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变化,当然,更要有意去做大小训练,久而久之在自己的笔下大小的变化就会成为自然。

书法家曹元伟谈行书中的矛盾——大小

米芾《粮院帖》

书法家曹元伟谈行书中的矛盾——大小

曹元伟作品

曹元伟:1960年腊月生,字始平、叔羲,斋号圆梦都、敏行堂,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专家组成员,参与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系列教材《行书》的编写。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2015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基层书法家(全国35人)。中国书法兰亭奖及首届江苏书法奖获得者,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50余次,论文及文章散见《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