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童年記憶中的經典之作,對,那是2000年的一個晚上

2000年是中國電視劇的大年,各類佳作不斷湧現,我今天想說的是一部對我的人生價值觀都產生深遠影響的一部劇《少年包青天》,時至今日,這部劇所弘揚的價值觀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受用。該劇是根據古典著作《三俠五義》改編的古裝連續劇,講述的是宋仁宗年間,廬州有一聰明機智,卻生就一副黑黝面容的青年,此人便是包拯,他屢破奇案,為人伸冤,贏得眾口稱讚,包拯有一同窗同學,乃府尹之子公孫策,公孫策智慧過人,自視甚高,與拯堪稱一時瑜亮,然每次查案,皆敗在拯手下,令策又妒又恨。拯母親沈氏,為一名大夫,開設了青天藥廬,懸壺濟世,閒時替官府作驗屍工作,包拯之一切醫理知識,皆傳自沈氏,這對日後的查案工作有莫大幫助。全劇共由七個故事組成,一件件驚心險迫、跌宕起伏的曲折事件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眼前,一位公正的推理家展現在後人眼中 。

《少年包青天》童年記憶中的經典之作,對,那是2000年的一個晚上

故事的編排中糅合了眾多因素:懸念+武俠+搞笑+言情,情節的設置也頗為合理。與以往印象中的鐵面包公不同,少年包拯血氣方剛又不失頑皮風趣,他就像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充滿正義、理想,但是幼稚、魯莽,更不懂得官場的左右逢源、明哲保身之術,所以他儘管聰明,但是屢屢碰壁。相比之下,德高望重的八賢王就老練得多,他深知官場內幕和政治鬥爭的玄機,所以雖然經常面對像龐太師這樣的奸險小人,仍然能夠遊刃有餘。該劇劇情懸念迭起、環環相扣。把一些推理探案手法附加到青年包拯身上,使得劇集更具可看性。

該劇其實圍繞著兩個方面來進行著,一邊是包拯為代表的年輕人,他們充滿理想,朝氣蓬勃,為了公平奮不顧身,而另一邊是八賢王、龐太師們所在的廟堂世界。二者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儘管每次包拯都僥倖化險為夷,並最終堅守了真相和正義,然而在最後的翻龍劫,這場動搖皇位的驚天大案中,包拯面對的壓力已經到達了頂峰。這使得編劇不得不設置一個機械降神般的情節,請來仁宗而救下法場上臨刑的包拯。仁宗是一個特殊的角色,如果說包拯們代表著民間,八賢王們代表廟堂,那仁宗就是一個真正勾連兩個世界的人物。

《少年包青天》童年記憶中的經典之作,對,那是2000年的一個晚上

儘管包拯最終面對仁宗憤然離去,但我們知道他終究將會回來。也許他原諒了仁宗,也許也沒有,但他終究還是走向了那個明明暗暗的廟堂世界。他終究會成長為大人,成為官方史書和民間演義裡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青天大人,就像仁宗成為一個儒家框架裡完美的仁義之君一樣。百姓們津津樂道於明君清官的北宋傳奇,將他們當成偶像式的大人物頂禮膜拜。

《少年包青天》童年記憶中的經典之作,對,那是2000年的一個晚上

其實大部分的人生也是這樣,由最初的懵懂,不懂這世間所謂的規則,胡打亂撞,經歷了這世間的人生百態,最終成長為大人們眼中所期待的那個樣子。這可以說是幸運,也可以說是不幸,在這個紛亂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要做的其實是維持我們內心的初心。

頭上一片青天,心中一個信念,不是年少無知,《少年包青天》所帶給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