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過小車,當過夥計,終成商界英才,總統爲其題寫四個字

從草根農民到商界英才,穆伯仁的一生不能不說是一個傳奇。

穆伯仁,即穆德榮。穆德榮,字伯仁,以字行,故稱穆伯仁,山東省桓臺縣雅和莊(今西雅和村)人,生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

穆伯仁出生於一個貧寒農民家庭,祖父做了一輩子傭農,受盡煎熬,父親穆殿甲除務農外,兼做點販賣棉油的小本生意,日子過得也很慘淡。穆伯仁兄弟五人,排行老大,九歲時曾入私塾,學業也很精進,但因家貧只讀了三年就被迫輟學務農。上有艱辛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弟弟,穆伯仁肩上的擔子很重。

為謀生計,穆伯仁在十八歲那年就開始走上了經商之路。那時,穆伯仁獨自推小車販賣煤炭,靠薄利多銷,不僅掙了些錢,還積累了一定的經商之道。光緒十八年(1892年),穆伯仁經人介紹,離開雅和莊,到縣城(索鎮)恆和油坊當夥計。兩年後,又轉到索鎮同興商號當夥計,從事糧食收購工作。

穆伯仁志向遠大,不甘寄人籬下,決定自己創業,自成大業。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穆伯仁自籌資金,在濼口創建了“同聚和”糧棧,靠多年累積的購糧經驗,大量收購或拋售糧食,賺取了第一桶金。膠濟、津浦鐵路開通後,濟南商埠商業繁榮,穆伯仁看到了商埠廣闊的商業前景,果斷移師濟南,購買土地,營建糧庫,開辦了以糧食貿易為主、兼營土產雜貨的店鋪,積累了巨大財富。

民國二年(1913年),穆伯仁出任首屆商埠商會會長。此後,穆伯仁的事業扶搖直上,幾乎一年上一個新臺階。民國六年(1917年)創辦濟南通惠銀行,次年創辦濟南惠豐面糧廠,走上了實業救國之路。後來,穆伯仁又在山西太原籌建了晉豐麵粉廠,成為商界英才。穆伯仁工作勤奮,公正練達,以國計民生為重,深為商界所擁戴,省各行政官第常以顧問相延聘,一時譽滿泉城。

早年家貧輟學,是穆伯仁一生的憾事。發跡後的穆伯仁不忘回報社會,回報鄉里,捐款國幣六千元,歷時三年,在雅和莊創辦了德興小學,學校所需經費全由他擔負,這是桓臺縣有史以來第一所私立小學。事既上聞,山東省教育廳送來“樂育英才”四字匾額,消息傳到北京後,時任中華民國第五任大總統的曹錕當即頒發“懿行大年”匾額以示褒獎,贊其行為高尚。這份榮光,至今仍被雅和莊人稱頌。

晚年,因為與曾是合作伙伴的親家鬥氣,穆伯仁的生意難繼,加之親人屢遭變故(二弟先己早逝,四弟遭綁架,獨子不幸早亡),憂傷成疾,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春病情加重,飲食驟減,年底病逝,終年六十九歲。臨終前,穆伯仁留下遺囑,捐地三十畝,一半給族人,一半給鄉里,以作濟貧扶困之需。(劉秉光)

推過小車,當過夥計,終成商界英才,總統為其題寫四個字

推過小車,當過夥計,終成商界英才,總統為其題寫四個字

推過小車,當過夥計,終成商界英才,總統為其題寫四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