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另類,《小偷家族》爲啥能創造日本文藝電影在華最好成績

8月3日,《小偷家族》登上了中國銀幕,這是中國觀眾在大銀幕上第二次看到是枝裕和的作品。

暑期檔另類,《小偷家族》為啥能創造日本文藝電影在華最好成績

今年3月30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引進了他的類型拓展之作《第三度嫌疑人》,由於只能在藝聯專線197座城市中的926家影院上映,最終僅僅獲得共計452.2萬元的票房成績。

暑期檔另類,《小偷家族》為啥能創造日本文藝電影在華最好成績

《第三度嫌疑人》

而2018年以前,是枝裕和的作品更是從未在國內大規模上映過,像《無人知曉》《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海街日記》以及《比海更深》等代表作雖然是豆瓣的高分作品,4月北影節是枝裕和專題展映也創下了套票上線46秒售罄的記錄,但他的影響力也僅限於影迷群體。

暑期檔另類,《小偷家族》為啥能創造日本文藝電影在華最好成績

《海街日記》

這可能與日本電影和是枝裕和的風格有關——事無鉅細地展示生活細節,看上去有點的沉悶的日系家庭故事,確實受眾範圍也有一定限制。

但《小偷家族》做出了突破。截至8月6日,其累計票房達5729萬,貓眼專業版數據預測,這部文藝片最終票房將達到8304.6萬元——在《西虹市首富》和《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等國產喜劇、系列大片的包圍下,這樣的成績已經能算日本文藝電影在中國最好的成績了。

這當然與金棕櫚的加持有關。

5月19日,《小偷家族》擊敗了《幸福的阿扎羅》《迦百農》《燃燒》等熱門影片,拿下了今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是在1980年黑澤明導演的《影武者》,1983年今村昌平導演的《楢山節考》,1997年今村昌平導演的《鰻魚》之後第4部獲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

暑期檔另類,《小偷家族》為啥能創造日本文藝電影在華最好成績

是枝裕和領取金棕櫚

曾出品過《命中註定》等電影的路畫影視在金棕櫚之前就買下了《小偷家族》在中國院線的播映權和網絡版權。而藉由金棕櫚的熱度,《小偷家族》能更大範圍地面向全國院線公映,並提前做了充分的宣傳準備。

另外不容忽視的一點是,中國的觀眾也正在發生改變。今年,《我不是藥神》讓社會現實性電影,獲得了更多關注。而曾拍攝了8年電視專題紀錄片的是枝裕和,最擅長的就是聚焦社會的題材,通過展示日本家庭背後的關係,在刻畫溫情和美好的同時揭露社會的殘酷。

比如《無人知曉》根據1988年東京西巢鴨棄嬰事件改編,講述了東京一個單親家庭,四個兄弟姊妹被母親拋棄後,獨自生活的故事;《小偷家族》的靈感則來源於一個子女冒領養老金,隱瞞母親去世消息的新聞。

暑期檔另類,《小偷家族》為啥能創造日本文藝電影在華最好成績

《無人知曉》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還經常出現“很頹廢的中年男子”,“性格不是很好的媽媽或姐姐”,“雖然是小孩子,但與他年齡不符很多的小大人”這種組合。

《小偷家族》就講述了一個並無血緣關係的家庭卻互相給出了自己真心的故事,探討血緣之外維繫家庭的情感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是枝裕和的解讀中,這個由憤怒而生的作品,力量是強大的,所以能狠狠戳中了觀眾的痛點。

暑期檔另類,《小偷家族》為啥能創造日本文藝電影在華最好成績

“可能是因為家庭的故事,不論在哪兒,都有相似之處吧,特別是發生在家裡的事情。”是枝裕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當然,除了如實反映現實,他也會做一些藝術加工。比如在《無人知曉》這部片子片子中,雖然孩子很可憐,很悲慘,被拋棄,但是枝裕和卻希望觀眾在看完片子以後,能夠想起孩子的笑臉。“這些孩子他們也會笑,他們也有高興的事,兄弟之間還可以相互扶持,我想關注的是這些東西,如果這些東西都丟失了,我覺得才是真的悲慘。”

而善於調教小演員也是是枝裕和的一大特點——動物、水、小孩可是導演們公認的拍電影的三大難點。

是枝裕和的辦法是,在孩子試鏡的時候,和孩子認真交談,不給孩子劇本來練習,在拍攝現場,才給他們劇本。他會站在孩子旁邊給孩子講戲,在現場讓孩子自由地用他們的語言來探索。

暑期檔另類,《小偷家族》為啥能創造日本文藝電影在華最好成績

《小偷家族》中的小演員

“創作的時候觀察力很重要,我都是在事先採訪之後加入到我的電影中,根據真實的情況來寫劇本,細節就出來了。”是枝裕和表示,“越小的細節越有普遍性,越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