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方文山式的人物:快樂沃克致敬74歲快樂老頑童陳彼得

快樂沃克眼中的陳彼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他說:“2018年,我遲到了,但是沒關係,我不再早退,而且也不再缺席。”

這是快樂沃克全新打造的新欄目《音樂靈魂人物》系列之二,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關注我們,時刻關注更新。

“2018年,我遲到了,但是沒關係,

我不再早退,而且也不再缺席。”

74歲的陳彼得回來了

帶著一首《Remember me》

厚重深沉的嗓音,充滿磁性的魔力

淺吟低唱中述說人生閱歷

周杰倫+方文山式的人物:快樂沃克致敬74歲快樂老頑童陳彼得

誰說只有20歲才有青蔥年華

誰說到了70歲就該安度晚年

陳彼得

中國新歌聲史上最年長的學員

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陳彼得是誰?

你可以不認識他

但不會沒有聽過他的歌

《遲到》《一剪梅》《阿里巴巴》......

鐘擺掠過,只傷肌表

追求不再,方墮暮年

心若自由,身沐長風

青春,無關年齡

【一】

陳彼得,本名陳曉因

1944年,出生於成都的一個軍人家庭

3歲時,他便跟隨父母去了臺灣

自幼熱愛音樂

中學時,就是學校的小號手和指揮

受環境的影響

最先接觸的是民謠和古典樂

到了上世紀60年代

陳彼得開啟了自己的大學生涯

而這也是他入門音樂生涯的起點

大學期間,陳彼得學的器械工程專業

然而

枯燥的工科生活也沒有磨滅他對音樂的熱愛

利用閒暇時間

他自制電吉他

還和陶喆的爸爸陶大偉一起組過樂隊

那時,搖滾樂等西洋音樂席捲臺灣

陳彼得也從中獲益。

“我當時就不斷吸收西方音樂的營養,

聽很多,唱很多,也琢磨了很多。”

大學期間,陳曉因已學會了數百首英文歌

他曾在一家夜總會唱歌做兼職

由於觀眾多是外國人

便起了藝名“陳彼得”代替“陳曉因”

沿用至今

大學的陳彼得開始接觸甲殼蟲、貓王等搖滾樂

而這使他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那些為音樂痴迷的日子裡

油然而生的幸福感緩緩流淌在他的心中

滋養一生

【二】

成長的道路上總不是一帆風順

對於熱愛音樂的陳彼得來說

也是如此

由於他的舅舅是重慶鋼鐵廠的總設計師

母親希望他未來也成為一個工業人才

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後

陳彼得在中華民航機場工作

每日擦飛機,做鉗工、車工

看似風光的工作卻滿是體力活兒

“我說,媽,在民航工作太苦了。”

陳彼得對最初的職業經歷記憶猶新

不喜歡,很辛苦

周杰倫+方文山式的人物:快樂沃克致敬74歲快樂老頑童陳彼得

那時,經常有電視臺找他演出

於是

極具音樂天賦的陳彼得受邀不斷

終於陳彼得按奈不住

跟母親商量起了自己的未來

“那時候我一個月能拿一萬多,

而且演出很快樂,

不用在機場做苦力了。”

“但是做音樂很快樂,收入也很高。”

尊重他的興趣

陳彼得和家人毫不猶豫

同意了他的音樂想法

家人的支持,加上興趣做指引

比起好多音樂人

陳彼得的這條路註定輕鬆且收穫頗豐

他獨特的風格

更是開啟了臺灣音樂創作的新時代

甚至也影響了大陸樂壇

【三】

陳彼得的音樂之路浩浩蕩蕩的開啟了

作曲上

陳彼得吸收了大量西方搖滾樂的元素

搖滾樂對節奏的把握、對樂器的使用和平衡

都給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意基礎

於是在膾炙人口的《阿里巴巴》中

陳彼得引入了迪斯科舞曲和說唱元素

作詞上

陳彼得也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中國人太講究婉約,

對感情的表達含蓄而剋制,

所有歌曲都是風花雪月,柔情似水。”

於是,他另闢蹊徑

改弦更張,直抒胸臆

這為流行樂壇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歌曲《遲到》中

就講述了一個三角戀的故事

開啟創作之路的陳彼得

音樂之路簡直如日中天

集作詞、作曲、演唱於一身的他

成為臺灣音樂西風引進的第一推手

曾締造過一首歌捧紅一個人的神話

還別說,真的是魔咒

余天憑藉《含淚的微笑》奠定了在歌壇的地位

費玉清憑《一條路》《一剪梅》《幾度夕陽紅》等在歌壇大紅大紫

劉文正憑《遲到》《一段情》紅遍海峽兩岸

連陳彼得本人也因演唱《阿里巴巴》紅極一時

此外,高勝美、高凌風、凌峰、歐陽菲菲等

都因演唱他的歌曲而獲益

後來大陸的張行、吳滌清等人

也因翻唱他的歌曲紅遍樂壇

那時,媒體戲說:

“誰紅不起來,就叫陳彼得寫首歌給他,一定能紅起來。”

至今他創作有500多首作品

在臺灣樂壇有流行音樂教父之稱

他的作品可謂家喻戶曉

陳彼得當年的影響力

毫不誇張地可以用現在的“(周杰倫加方文山)*2”來形容

【四】

絢爛之極而歸於平淡

也許這是事態發展的普遍規律

上世紀80年代末期

陳彼得為凌峰創作的《吾愛吾國》

還沒發行就在臺灣遭禁

加之他創辦的臺灣演藝工會事務越來越多

他創作的時間被一再壓縮

很多作品連自己都不滿意

焦慮,痛苦,煎熬

彷彿置身於密室找不到出口

每一秒都是煎熬

盛名之下的陳彼得體驗到了

前所未有的痛苦

焦慮症一天一天在心底醞釀

終於在歐陽菲菲的演唱會上爆發

“面對著熙熙攘攘的觀眾,

閃光燈聚光燈都打向舞臺,

萬眾矚目的焦點,

這讓我很不舒服。”

那天,

陳彼得是演唱會的嘉賓,

但還沒開始唱便感到:

“我在這兒再站一秒鐘就會休克,

一分一秒都待不下去了,

必須馬上離開這個地方。”

他走到後臺,

對正在休息的歌手凌峰說“不唱了”。

“我當時很想撐下去,

但是實在撐不住了。”

就此,陳彼得離開了臺灣的舞臺,

至今也沒有回去。

【五】

走!

陳彼得最終選擇離開了他生活的城市和人群

去往遠處的山水間返璞歸真。

“我覺得大自然的療效要好過心理醫生。”

幾年間

他走遍了臺灣的大小山川

在曲徑通幽處探險

在霧靄隱隱中看茶人採茶

遠離了人群與紛擾

切斷了各種社會聯繫

陳彼得在自我對話中逐漸好轉

焦慮一步步走開了

“我很幸運有過那樣一段痛苦的焦慮,

並很高興我最終走了出來。”

幾年與大自然獨處的時光

他頓悟了很多

曾經焦慮的事情

自然而然地都學會了放下

“原來一己之得失,

在大自然眼裡是那麼不值一提;

一己之榮光,大自然也那麼不以為意。”

上個世紀90年代,陳彼得回到了大陸

起先在北京開了一個錄音棚

當時謝天笑、竇唯、崔健等搖滾樂手都曾到過他的錄音棚

隨後在網絡媒體的衝擊下

錄音棚近些年經營困難

為了謀生

陳彼得便在廣州某花園開了一家小快餐店

店裡不但炒臺式快餐

也賣各種奶茶,甚至還賣成都擔擔麵

看起來不太搭調卻生意火爆

很多顧客慕名而來

“我做飯少油少鹽免味精,

年輕人很喜歡這種簡單的飲食。”

陳彼得不僅是老闆,還是店裡的廚師

併兼送外賣和採購食材

小區裡的年輕人則把這裡當成家裡的餐廳

在這裡

他閱讀著年輕人的得失喜樂

不時寬慰

陳彼得學會與這裡的一切共生

無數個夜晚

餐館的燈照亮門前的大榕樹

告訴奔波一天的孩子們:

“我還可以為你們做飯。”

這時的他,

與彼時那些臺灣流行樂壇的傳奇故事

一起被留在了千里之外

【六】

人這一生,越想要逃離的

往往是心底最難放棄的

越是耗盡光陰看淡的

往往是仍在胸口滾燙的

他本可以一直這麼生活下去

如果不是2010年跟好友

高凌風等人一起參加《天天向上》

或許大家早已把這位老頭給遺忘了

2018年,可謂是陳彼得的真正迴歸之年

先是在CCTV《經典詠流傳》欄目

一首《青玉案·元夕》技驚四座,燃燒全場

他表示,這個舞臺他等了30年

如今

帶著和辛棄疾跨越時空的共鳴之作來到節目

陳彼得淚眼婆娑,感慨良多:

“當《經典詠流傳》告訴我,

我可以帶著辛棄疾老師

跟我合作的《青玉案》來上節目的時候

我知道

聽到這個遠古呼喚的訊號

不是隻有我一個人

大家都收到這個訊號了嗎?”

全場觀眾齊呼“收到了”,個個淚如雨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這就是陳彼得,追夢的路上不服輸

接著是上週的《中國新歌聲》

時隔半個世紀

74歲的陳彼得再次像個新人登上舞臺

縱觀他一生

音樂彷彿是繾綣不忘的戀人

陪他走過半生的路

這位白髮少年彈著吉他唱起歌

輕輕吟唱

Remember me

Though I have to say goodbye

Remember me

Don't let it make you cry

怡然自得的神態

仍舊是心動如初的模樣

有一個場景印象非常深刻

導師問道:“你為什麼會來好聲音?”

陳彼得輕描淡寫地回答:“為什麼不來?”

周杰倫+方文山式的人物:快樂沃克致敬74歲快樂老頑童陳彼得

是啊

為什麼不來

對於人生這個舞臺

他有著滿溢的熱愛和赤子般的好奇

他想知道闊別已久的娛樂江湖

在上演怎樣的燈紅酒綠

想了解時下的年輕人是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想跟每個等待機會、渴望成長的後輩一樣

再一次感受命運巨輪上吹拂耳鬢的風

儘管那鬢角,已經積滿了歲月的雪

音樂,生命,體驗

已深深的在他心間紮根

半生漂泊後他回到這兒

唱什麼,是輸或是贏

都已不再那麼重要

作為一個泰斗級的音樂前輩

他一點兒都沒有架子

在海選錄制前十天

他就到了節目組

每天早晨

他和其他選手們一樣在酒店吃早餐

然後搭乘節目組的統一巴士去現場排練

翻來覆去的小黑屋採訪

彩排時,有時候坐在臺階式的硬椅子上

一等就是七八個小時

“沒有什麼身段要刻意放下

能夠跟那麼多孫子孫女輩的年輕人們

一起體驗這個過程,很興奮,也很滿足。”

74歲的陳彼得

像個老小孩兒,率真又感性

他經常玩兒微博,跟網友互動

po自己騎動感單車的生活日常

戲稱自己是“七零後”

他的臉上時而透露出痞痞的壞笑

雖然外表刻下了時光的印記

骨子裡他不過是個16歲的少年

【七】

像是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裡

越老越青春的布萊德·彼特

如今的陳彼得對於生活更多的是熱愛

他時常秉燭夜遊,捨不得入睡

他喜歡創造新的料理分享給食客朋友

喜歡研究古詩詞與現代音律的關係

如果說年輕時的自己是一壺沸水

滿溢的熱忱裡翻騰著大大小小的靈感泡泡

如今的陳彼得更像是一碗老湯

醇厚了、沉鬱了、溫潤了

歲月經年,熱血猶在心中

他說人生一站一站

有很多沒有頒獎典禮的特別大獎

從故鄉到他鄉,長亭連著短亭,

無需問何處是歸程

只要路還在走著

每首作品都是一個獎項

每一站都是里程碑永遠值得紀念!

音樂沒有年齡的限制

樂壇老前輩陳彼得對於音樂的熱愛

不僅僅是熱愛

而是深入骨髓的痴迷了

在《中國新歌聲》裡,他說:

“時間讓我的容顏衰老,

那只是一個化學狀態;

可是,我有音樂,

那時我的化學狀態。

所以,物理不怎麼樣,化學還在”

74歲,古稀之年

本是一個安享晚年恬淡生活的年紀

而陳彼得老師彷彿遵循著自己的軌跡

生活於時間之外

他經歷過歲月的洗禮

不僅沒有被時間改變

反而以更年輕的心態重新出發

老當益壯,不墜青雲之志

為陳彼得爺爺打call!

周杰倫+方文山式的人物:快樂沃克致敬74歲快樂老頑童陳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