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3月17日晚,

央視最新一期《經典詠流傳》

又誕生了一件“爆款”

74歲傳奇音樂人陳彼得

攜辛棄疾經典之作《青玉案·元夕》登臺獻唱

貢獻了堪稱大師級的表演。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央視口碑節目再出“爆款”

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元夕》,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的女性形象,表達著作者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但胸中又燃著恢復中原的愛國之情。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這樣略顯傷感的詞,卻被74歲的傳奇音樂人陳彼得唱得豪情萬丈。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熱血的曲風,瀟灑犀利的吉他,寶刀未老的唱腔,這曲《青玉案·元夕》直擊靈魂直衝雲霄的氣場,讓現場鑑賞團和觀眾數次起立振臂高呼。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很多人在看了這個節目後,表示毫無防備地“入了坑”。到目前為止,該節目保持著豆瓣8.9的高分,口碑可以說是相當不錯。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這已經不是《經典詠流傳》第一次引發關注。還記得大年初一晚上,同樣在這個舞臺上,鄉村教師梁俊領著學生們把清代詩人袁枚的一首五言絕句,改編成了一首無比打動人心的歌曲。

一夜之間,這首沉寂了300年的小詩,被億萬中國人所記住。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在這個節目中,流行樂填上古詩詞,古詩詞譜上新曲調,由一組經典傳唱人獻演,古詩詞因為配上了好曲,迸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80年代樂壇“老炮兒”

陳彼得,本名陳曉因,陳彼得是其藝名。陳彼得是臺灣流行音樂發源的第二代音樂人,既在為鄧麗君創作的翁清溪、莊奴之後,又在羅大佑等人的校園歌曲之前。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他是臺灣音樂西風引進的第一推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樂壇極具影響力,和余天、劉文正、高凌風的合作,締造過一首歌捧紅一個人的神話。在當今全球華人圈,許多年輕人也許並不清楚“陳彼得”這三個字代表什麼,但卻有很多人聽過或唱過他所創作的歌曲。

《阿里巴巴》、《遲到》、《一條路》、《無言的結局》、《一剪梅》、《幾度夕陽紅》、《一段情》、《昨日夢已遠》等500多首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楊鈺瑩的《等你一萬年》、陳明的《燈火闌珊處》膾炙人口,均出自他之手,對兩岸樂迷產生了巨大影響。

從1988年到現在,陳彼得潛心研讀古詩詞,致力於為古詩詞譜寫曲子,做出中華民族自己的靈魂音樂。“那些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詩詞經典一直在等待我們去挖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一直在等待我們去學習。”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最紅時相當於

“周杰倫+方文山再乘以2”

陳彼得1944年生於成都,父親是廣東潮汕人,母親是成都人,3歲隨父母到了臺灣。

讀書時代就自學吉他,大學期間學"器械工程"專業的他曾自制電吉他,還和陶喆的爸爸陶大偉一起組過樂隊。大學畢業後,陳彼得跑到了歌廳駐唱,成了臺灣最早的歌手之一。

二十多年前,陳彼得的知名度難以想象,毫不誇張地說當時他的影響力相當於現在的“周杰倫加方文山再乘以2”的效果。在鄧麗君和校園歌曲正大行其道的時候,他第一個將R&B、搖滾等西方元素引進糅合,為流行音樂另闢蹊徑。

最紅時,他的歌在整個東南亞及中國內陸大江南北家喻戶曉,幾乎每個家庭每天都會聽到他的歌曲。已經逝世的“青蛙王子”高凌風,歸隱多年的“情歌白馬王子”劉文正,當年正憑藉陳彼得寫的風靡一時的歌曲,締造了那個年代的音樂傳奇。

一直渴望回到祖國大陸

出生於祖國大陸的陳彼得,一直渴望回到祖國大陸的懷抱。上世紀80年代末,陳彼得為凌峰創作的《吾愛吾國》還沒發行就在島內遭禁。

1988年,陳彼得輾轉來到上海,終於踏上了大陸的土地。 隨後,他火速奔赴出生地成都,吃母親說過一千次的成都擔擔麵,吃得幾乎淚眼婆娑。

懷著對家鄉的感情,陳彼得在成都的演唱會一開就是10場,臺下座無虛席的父老鄉親讓他落淚。陳彼得決定留在祖國大陸,之後的十年,他搬過家,從廣州到北京,繼續自己的音樂夢想。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在廣州麗江花園開過牛肉麵館

說起來,陳彼得跟廣州還有一段故事。

這首《等你一萬年》是陳彼得在廣州寫下的,後來他還到廣州開過一家牛肉麵館。據《南都週刊》的報道,陳彼得當時在廣州市郊的麗江花園租個小門面,開了一家叫77G的快餐店,賣各種奶茶、臺式快餐,以及成都擔擔麵,看上去不是太協調的組合,全視店主人當天的心情而定。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陳彼得每天在廚房裡招待客人。如果不是因為和高凌風、高勝美、張帝等人一起參加《天天向上》錄製,很多街坊鄰居可能至今都不知道,這個天天給他們做飯的瘦老頭,竟然曾是叱吒風雲的一代音樂巨星。曾經,費玉清、鳳飛飛、高勝美等大牌偶像紛紛找他寫歌,一度幾乎是他寫歌給誰誰便走紅。

這個故事看上去,多麼像是“掃地老僧”和《深夜食堂》的結合版。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在祖國大陸,他不但靠遊山玩水,吃自然食物,對付好了多年前的抑鬱症。1997年,他還遇上了現在的太太,結束了孤獨而不穩定的生活。太太姓鍾,江西人。三年後他們的小兒子出生,陳彼得大筆一揮起名為:陳與鍾。

2000年陳彼得把家安在了北京,陪著妻子和兒子過著平淡的生活,零碎寫一點歌。

在《經典詠流傳》演唱完《青玉案》後

陳彼得還用沙啞的嗓音

深情朗誦了一首艾青的《我愛這土地》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陳彼得還曾寫過一副對聯:

“生如夏花三十年故鄉情歌唱到老,

逝如秋葉一萬年赤子心落葉歸根。”

74歲老人改編辛棄疾詞作唱哭無數中國人,曾在廣東開面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