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彼得 向辛棄疾深情吶喊:“你夢想中的盛世中國,我們實現了”

01陳彼得是何許人也?

陳彼得好比今天的周杰倫加方文山。

陳彼得是在為翁清溪(湯尼)、莊奴捧紅鄧麗君之後,又在羅大佑等人的校園歌曲之前的臺灣流行音樂發源的第二代音樂人。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陳彼得是臺灣樂壇公認的音樂才子,他率先將西洋元素引進臺灣流行樂壇,引領著臺灣流行的音樂潮流,被譽為“臺灣流行音樂之父”。他是歌手、作詞、作曲同聚一身的天才,屬於用靈魂表現的藝術家。

對現年的輕人來說,陳彼得是一個陌生名字。但他創作的歌曲你一定聽過,《阿里巴巴》、《遲到》、《一條路》、《無言的結局》、《一剪梅》、《等你一萬年》、《幾度夕陽紅》、《一段情》、《昨日夢已遠》、《燈火闌珊處》等耳熟能詳的歌曲正是出自這位老爺子之手。

正如我們熟知的《一剪梅》,字裡行間透露出款款深情。陳彼得創作並流傳的歌曲有500多首,聽陳彼得的歌,令人會有一種溫暖綿長的情緒共鳴,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到心靈一點點被溫暖和安頓下來。

陳彼得 向辛棄疾深情吶喊:“你夢想中的盛世中國,我們實現了”

02 結緣西方音樂

陳彼得,原名陳曉因,祖籍四川成都,出生于軍人家庭,3歲時隨父母去了臺灣。

母親希望陳彼得未來也成為工業人才,但從小就酷愛音樂的陳彼得對母親說:“ 音樂使我感到很快樂。”

最初,陳彼得在中學是小號手和指揮,那時他接觸的是民謠和古典樂,到了上世紀60年代,他在大學裡開始接觸甲殼蟲、貓王等搖滾樂,他彷彿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大學期間,陳彼得已學會了數百首英文歌,還與陶喆的父親陶大偉一同組過樂隊,把玩搖滾樂玩得風生水起。大學畢業後陳彼得跑去了歌廳駐唱,自此開始了歌手生涯,成為臺灣本土最早的歌星之一。

陳彼得對音樂有著執著的態度,不拘泥於單一的傳承,喜歡將不同的音樂元素進行融合,再根據自己的理解輸出,正是這種態度於是就造就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陳彼得 向辛棄疾深情吶喊:“你夢想中的盛世中國,我們實現了”

03 一首歌捧紅一人

作為臺灣現代音樂的第二代大師,在他之前已有翁清溪和莊奴,翁清溪和莊奴聯手造就了永遠的鄧麗君,為鄧麗君寫了大量風靡全球的流行歌曲。

陳彼得沒有走翁清溪和莊奴的老路,他大膽在創作中率先引入西方現代音樂元素,將R&B、搖滾等西方走紅的音樂風格引進本土旋律中,使當時的流行音樂出現中西合璧的格局。

陳彼得自己因演唱《阿里巴巴》紅極一時,小哥費玉清因《一條路》、《一剪梅》、《幾度夕陽紅》在歌壇大紅大紫,劉文正憑《遲到》、《一段情》紅遍兩岸三地,還有高勝美、鳳飛飛、高凌風、歐陽菲菲等人因演唱他的歌曲而紅遍臺灣。

據說陳彼得有個著名的外號叫“救火隊員”,誰紅不起來,誰紅不下去,找陳彼得寫首歌,立即就解決了。劉文正當時半紅不紅,陳彼得聽了他的歌以後,覺得歌詞太文縐縐了,於是寫了《遲到》給他。

在臺灣樂壇流利音樂崛起的年代,陳彼得與余天、劉文正、高凌風等人合作過,締造過一首歌捧紅一個人的神話,被媒體稱其為臺灣流行音樂第一推手,也使自己成為一代音樂教父。

陳彼得 向辛棄疾深情吶喊:“你夢想中的盛世中國,我們實現了”

04 越過純藝術家身份,成立“臺灣藝人工會”

在陳彼得春風得意的時期,他越過純藝術領域,為待遇低下的藝人們爭取利益,成立了“臺灣藝人工會”。工會成立之後,臺灣藝人的待遇有了大幅提高,陳彼得卻為工會的事費盡心力,繁瑣的事務令他不堪負荷,同時他為凌峰創作的《吾愛吾國》在臺灣遭禁,陳彼得一度患上了抑鬱症。

在好朋友歐陽菲菲的演唱會上,陳彼得去做演唱嘉賓,上臺後他卻他一反常態,一首歌沒唱完就離場。這個充滿個性的音樂天才,竟以這種充滿戲劇性的方式逃離了臺灣樂壇。

他離開了臺灣樂壇,同時也放棄了在臺灣的所有工作。而那個他為藝人爭取利益的藝人工會卻延續了下來,影響著臺灣演藝界至今。

即使放在今天來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包容度的提高,一個純粹的音樂人,要在自己的領域以外,為整個演藝圈去爭取權益,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想而知在上個世紀,陳彼得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去做這個事情,而他所做的努力至今還影響著臺灣的演藝界,可見他有著怎樣的一種情懷和遠見!沒有一個大的格局和大智慧,是做不到的。

陳彼得 向辛棄疾深情吶喊:“你夢想中的盛世中國,我們實現了”

05 繞道回到中國,從此開始了另一種人生

上個世紀80年代末,陳彼得繞道回到中國,在廣州從此開始了另一種生活。

當時,內地流行音樂剛剛興起,成為他踏入中國流行音樂歷史的一個入口。

陳彼得曾說過:當年國內流行音樂燃起第一把火,恰逢其時,自己也正是舉過這個火把的人。

楊鈺瑩的 《等你一萬年》、陳明的《燈火闌珊處》膾炙人口,均出自他之手。

2001年他離開廣州去北京做音樂,創建了“喜鵲棚”音樂工作室。

陳彼得強調音樂的現代性,他認為中國的歌曲一定得有一個宗,重要的在於怎樣用現代手法來表現這個豐厚的宗。

有一次,陳彼得在電視上看到艾爾頓·約翰、保羅·邁卡特尼等國外同齡藝術家的演唱,當他發現他們依然還有如此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時,他震撼了。他深沉地說:“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創作,今天中國音樂與國外音樂的差距,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內涵”。

他對流行音樂的走勢非常關注,周杰倫初展茅頭時,他曾認真研究周杰倫和他的團隊,據說他並不喜歡周杰倫和方文山,但仍坦誠地說:“這個小子肯定會紅。”他評價方文山用的是“中國古典文學+周星馳的無厘頭”手法來寫歌詞,他認為這樣做盡管會有爭議,但總比原地踏步要好。

陳彼得果然是有眼光有遠見的,周杰侖後來的故事,正如大家所知,紅遍兩岸三地,乃至席捲全球。

陳老先生正是在這種傳承精華和不斷接納新元素思維中,不斷重塑經典。

陳彼得 向辛棄疾深情吶喊:“你夢想中的盛世中國,我們實現了”

06 《經典詠流傳》中火了

去年,陳彼得以74歲的高齡站在了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重新演繹了辛棄疾的名作《青玉案·元夕》。他深情地唱完後,全場觀眾全體起立,熱淚盈眶,主持人和嘉賓更是動情得淚灑當場,他向800年前的辛棄疾深情吶喊:“你夢想中的盛世中國,我們實現了!”

他的音樂理念來於西方,來源於歐美的R&B、搖滾元素,作為一箇中國人,他骨子流淌的是中國傳統的文化,他願意和古人對話瞭解作者的經歷和思想,再把作者的情懷以歌曲的形式向世人展現。

在《青玉案·元夕》走紅後,有人說,他是經典中流傳的盛世經典,活成了別人心目中老去的樣子。

07 江湖最後的大佬:我們可能是"江湖最後的大佬"

陳彼得稱自己是樂壇絕對的古董,許多與他一起做音樂的人有的不幹了,有的已經離世了,而他還在並繼續在努力戰鬥。

他說:我這兩年在內地和臺灣做“星月歌會”,100多首詩詞歌賦融合爵士、R&B、藍調等西方音樂形式;還在做女歌手巴度的 《老子高歌·瓊瑤夢》,大家不知道,她的音域比蔡琴還廣。這些也許會很成功,但也不一定。不過如果不做,那我們這一輩很可能就是"江湖最後的大佬"。

方文山喜歡混響,我告訴他要萬流歸宗,不要再抄,我們要遵從老前輩。但我講一個問題,發燒也好經典歌也好,要有現代感,這一點很重要,老歌要有現代感,為什麼茅臺包裝要改變?所有東西要改變,如果你不願意變,你就要歇菜了。你看《海角七號》、《色·戒》,李安就什麼都敢搞,臺灣電影一直有後續,就是一直在改變。

時代在變化,歌壇也在變化,古稀之年的陳彼得,也不斷地擁抱變化,所以他才成為了常青樹。

陳彼得 向辛棄疾深情吶喊:“你夢想中的盛世中國,我們實現了”

08 中國樂壇的常青樹,誰會幸運的接到他苦栽了二十年的桃子呢?

對陳彼得而言,平靜與喧譁他都經歷過,不少網友說,陳彼得是臺灣樂壇"夜空不滅之星",陳彼得聽後笑著說:"我怎麼只屬於臺灣這個小島,我是中國樂壇的常青樹!"

在綜藝節目,主持人評價他:如同江湖上那位“掃地僧”,雲淡風輕的淺唱低吟。

陳彼得毫不避諱的把自己比作是昨天,坐在那裡的導師是今天,現場的選手是明天。

陳彼得還在努力,我時常想,當陳彼得再寫出經典的歌曲時,哪個幸運的歌手會接到這個他苦栽了二十年的桃子呢?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