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重防范,急时能应对

今天早上看到新闻,上海一位女士在早高峰时段,倒在地铁2号线入口。周围的热心市民立刻上前施救。点击链接:https://xw.qq.com/amphtml/20180926001823/SHC2018092600182300

这个位置临近中山医院,往来的医生挺多,刚好一位医生从地铁出来,看到有人正给这位患者做心肺复苏,便迅速上前帮助。

平时重防范,急时能应对

做过心肺复苏的都知道,这是个“体力活”,跪在地上,在保持按压速度、深度的前提下,能坚持几分钟的已经是强者。

平时重防范,急时能应对

我们现在看这个视频,抢救挺及时,几位路过的中山医院的医生轮流按压, 患者一度已经有了微弱的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但最终的结果还是非常遗憾, 患者入院后,经检查是大面积急性心梗,测量不到血压,是心源性休克,最终无力回天。

家属说这几天患者有胸口闷,胸口疼的症状,早上正是来医院看病的,谁知却倒在了地铁口。其实,这个病人的身体已经向病人发出了警告,已经有了可能发生急性心梗的前兆,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而不是过了几天后才去医院。

那么心源性休克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呢?

心源性休克是各种严重心脏病最危险的或终末期的表现、心泵衰竭的极期、死亡率极高的凶险急症。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心包压塞、心力衰竭的终末期、严重心律失常等,尤其最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左室梗死范围>40%)。心源性休克虽经全力抢救,死亡率仍高达85%以上。

如果发生胸痛、胸闷等情况,首先就应想到是不是心脏病发作了,应该立刻拨打120,同时切忌随意走动,最好的方法是静卧或者静坐,因为情绪激动以及体力活动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很多急症如果能够及时察觉,正确处置,结果往往大不同。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以防不时之需。 比如说对一些急性心脑血管急症的了解、判断、应对等,身边备用一些药物,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的用法情况,在头条好内发过,请大家找一下前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