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如一日 咸宁九旬老人一个人的升旗仪式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萱 见习记者 金英 章文静

清晨,嘹亮的军号响起,咸宁军分区干休所五楼的一个阳台上,一面五星红旗迎着晨光飘扬分外醒目。

升起这面红旗的是一位9旬老人,他叫唐光友,咸宁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在自家阳台上升旗,他已经默默坚持十多年。

清早起床,洗漱过后,唐光友换上穿了几十年的绿军装,双手捧着折得整整齐齐的国旗,蹒跚却坚定的朝着阳台走去。

拿起用惯了的老竹竿,小心翼翼的穿过国旗,打结系牢。再颤颤巍巍地踏上凳子,将悬挂了国旗的竹竿举高,牢牢的绑在阳台上。

做完这一切,老人家神情稍稍有些放松,扶着阳台栏杆的边缘,慢慢挪下了凳子,后退几步,对着国旗唱起了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歌声苍老,也有些断断续续,但一字一句坚定而虔诚。唱完最后一小节,老人抬起枯瘦的手,向国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我1949年入伍,1985年退休,从农村放牛娃到解放军战士,从基层连长到师级领导,所有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他们给我的太多,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回忆起往日峥嵘,唐光友说,他要回报党和人民,回报社会。

唐光友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9次。除了赫赫军功,从青年时起,唐光友就热心公益,六十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先后240多次为灾区、特困户和社会福利事业捐款。仅2017年,他就拿出30万元,与咸安区温泉街道办事处联合成立了党员关爱救助基金会,用于资助关爱温泉辖区困难党员群众。

唐光友助人不遗余力,自己的生活过得十分清贫。老人家中,几把老藤椅,用布带把破了的地方补了又补,一副旧眼镜,用绳子缠了又缠。家里除了生活必需品,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家具用的还是三十年前的。

唐光友乐于清贫,也笑对人生中的风雨。1985年,他被确诊为食道癌。“医生说,我如果不放疗、化疗,只能活三年。可是我奇迹般的活了三十多年。我的腿断过,现在又站起来了。”唐光友说,他一直在锻炼身体,平时也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他要活到老学到老。

国庆前夕,唐光友特意借本报为祖国送上祝福,他说:“祝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生日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