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家長,你及格嗎?如何避免家庭教育的錯誤理念和思想誤區

都說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其實孩子將來的成就和家庭教育關係巨大。如何避免家庭教育的理念與思想誤區,讓自己的孩子優秀起來是今天的話題。

一、家庭教育存在大量的理念與思想誤區。

1、金寶貝思想。

把孩子當做金寶貝,無微不至地關懷、呵護、滿足,孩子從小就過上了類似皇子皇孫的生活。這類孩子失去了叢林生活的體驗。(但孩子終究要進入人類社會的叢林生活。)

2、烏龜下蛋思想。

孩子生下來後,父母就幾乎不再親自管教了。

3、落後的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本身並不存在褒貶問題,也不能說隔代教育都不好。事實上很多隔代教育的實施者是公婆等類人物,如果這類人的教育理念不科學,而且對孩子的影響時間長,負面效果明顯,或積極效果不明顯,那麼這樣的隔代教育我們應該可以認定為落後的隔代教育。

現代科學的教育提倡終身學教、素質教育、叢林教育、社會化教育、刻苦教育、法制教育、愛的教育、公益教育、誠信教育、創新教育、民主教育、自主學習、榜樣教育、博學與揚長教育、勞動教育等。這些先進的教育思想,很多公婆等類人物是不清楚的,這就導致他們的隔代教育常常是落後的隔代教育。孩子如果能夠適當地科學地接觸多種多樣的教育和教育者,並且科學引導孩子去識別哪些教育是先進的,這應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4、亂請家教,不科學地參與社會教育。

形形色色的違法有償補課就是典型例子。有些家長親自為孩子大量補課,詳細監管學習(儘管是無償的),實際上也是不科學的教育。這些幾乎都違反了自主學習原理。

5、超前教育。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典型例子。很多兒童發展水平不夠,卻在未滿7週歲時進入小學一年級(儘管法律在這裡有一點模糊空間),這是又一類例子。

6、拖後教育。

有很多該及時給孩子們的教育,卻沒有及時地給與孩子們。也許這些教育會遲到1天、1年、10年、50年。這就是我說的拖後教育。這個問題,許多國人幾乎沒有意識或聽說過。

例如:

游泳教育,孩子出生2-3天內就該進行;

音樂教育,懷孕期間就該有;

銀行存取及利率等有關事務,6歲前就應該讓孩子練習、實踐;

萬事萬物從哪裡來,6歲前當讓孩子知道個模模糊糊的大概;

人怎麼來的,6歲前當讓孩子有一個比較形象而清楚地瞭解,讓孩子與監護人一起看一點限制級別的圖片、視頻也是有必要的;

6歲前當讓孩子學會怎麼幫植物(如瓜果等)傳粉;

當幫助孩子在約6-12歲樹立科學的戀愛觀念;

12歲前讓孩子學會使用自行車、助力車等;

12歲前讓孩子基本學會籃球、乒乓球、足球等基礎體育運動及有關規則;

18歲以前家長當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18歲教育觀”,內容如孩子滿18歲後當離家獨立生存學習等。

小學初中等階段,國家規定了大量的孩子必須接受的教育內容,這些內容許許多多儘管都不會硬性考核,但是也必須應該讓孩子及時學到。應試教育常常無限制地破壞了這些規定。

“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知道”,這是典型的拖後教育的觀念與言論。

二、我國很多家庭教育各憑感覺經驗實施

1、很少有家庭喜歡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更不懂比較教育,結果是很多家庭在教育方面不知不覺就心甘情願地當了井底之蛙。家庭教育憑感覺進行就很自然了。

2、就近隨大流教育思潮。

看見鄰里請家教,自己也去;看見鄰里往城裡買房讓孩子讀所謂的好學校,自己也去;看見鄰里追求應試教育,自己也去,總愛就近比考分......

這裡說的就近隨大流教育思潮的核心特點有兩個,一是就近隨流,以為自己身邊的教育大流就是全世界的先進大流,有夜郎自大的思想;二是在隨大流前並沒有經過科學地縝密地思考、考察或研究等,像牆頭草一樣,風一吹就隨大流了。

3、國家至今沒有指導家庭教育的專門規則,導致家庭教育容易隨意而為。

三、家庭教育存在大量的違法違規等言行現象

四、應試教育

五、不懂得家庭教育的偉大潛力。

王淑貞生了13個子女,全部培養成了博士;梁啟超9個子女全部傑出;曾國藩後人眾多,難覓墮落的;李嘉誠二子都傑出;成吉思汗的成年兒子都如父傑出;蔡和森母子妹三人均傑出;孟母三遷培養出亞聖;愛迪生母親親自教育兒子造就了偉大的科學家;奧巴馬母親單親教育培養出了總統;比爾蓋茨父母堅定執行18歲教育規則,造就了世界首富;孝莊親自培養出了兩代明君.....無數的例子都說明,一旦家庭教育搞好了,培養出傑出人才是自然的。

可惜很多家庭把培養後人更多地當成了負擔,或倫理必然的負擔;卻不明白科學培養後人更是偉大的生產行為。

六、不科學的家庭教育拖壞了很多其它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