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區降價促惠民游 門票經濟或迎「拐點」

多景区降价促惠民游 门票经济或迎“拐点”

中新社西安10月5日電 (記者 阿琳娜)“景區門票降價為民眾的假期出遊提供了更多選擇,也使旅遊的內容更加豐富與多元。”“十一”黃金週外出旅遊的胡梓昕稱,降價對遊客而言是好事,希望景區降價的同時不要降低服務質量。

“十一”假期,中國多個景區迎來旅遊高峰。今年在相關部門的推動下,節前出現景區門票“降價潮”。截至9月28日,中國各地已出臺實施或向社會公佈了981個國有景區免費開放或降價措施。降價的907個景區中,降幅超過20%的491個,降幅超過30%的214個。

作為旅遊大省的陝西,“十一”假期前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華清宮、黃帝陵等一批旅遊景區門票價格下調,截至9月27日,該省降價國有旅遊景區已達80個,另有4個免費開放。陝西省物價局稱,按降價景區2017年購票人數計算,年減少遊客門票支出約3.7億元人民幣。

陝西黃河壺口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思宣介紹,2017年該景區接待遊客187萬人次,按此計算,降價直接減少門票收入上千萬元,對景區而言門票收入減少短期內肯定會有影響。但長遠來看,對提高壺口瀑布的旅遊品質和發展內涵均有益處。

“門票降價是大勢所趨,壺口瀑布景區對降價帶來的門票損失也早有準備。”王思宣表示,近些年,景區注重並挖掘壺口和黃河的文化內涵,做相關的文化產業項目,爭取儘快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從而使門票在景區收入中比重逐漸減少。

“十一”黃金週期間,陝西實施惠民旅遊的景區數超過200家,涵蓋博物館、紀念館、森林公園、水域景觀等。

陝西官方還將進一步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規範旅遊市場價格行為,降低偏高的門票價格,充分體現國有景區公益屬性,促進大眾旅遊消費。

“門票價格高,其它消費自然變少,像紀念品之類的東西,能不買就不買了。”胡梓昕說,有時算算“旅遊帳”會因為過高的消費而“心疼”,但若要在整個旅遊中“精打細算”,則肯定會影響旅遊的心情。

如今,旅遊已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休閒消費。有業內人士稱,門票降價也將是助推景區發展轉型的契機。門票收入減少,將使景區和旅遊部門更加註重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完善配套設施,挖掘旅遊產業的潛力,並不斷延伸產業鏈,構建全方位的旅遊產業體系。

“消費者只有玩得開心,玩得輕鬆,才能積極消費。”陝西省社科院專家王曉勇表示,現代旅遊業不是通過提高門票價格賺錢,而是通過旅遊帶來的高人氣,開拓市場空間,形成消費熱點。這就要求旅遊部門不要追逐小利和短期利益,而要為經濟大局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