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請把銷售渠道多元化

2013年網店興,實體亡的打油詩還在繼續。實體書店近年來算是全線潰退,幾大網商對於渠道的壟斷初步形成,話語權已單方向傾斜。眾多出版機構對此局面,明知自己將成為待宰羔羊,但也無能為力。難道整個出版業就真的被幾大網店綁架了?出版機構肯定會有不甘做待宰羔羊的,同樣實體書店也不會坐以待斃。其實被綁架的永遠是弱者,真正的強者已經開始悄悄佈局。

傳統書店的經營模式肯定沒有明天了,但是明天的書店是個什麼樣子?O2O、書店中小型化、個性化、類型化、多元化、社區化、沙龍化,等等。發展方向很多,就看那條路適合自己。

1.O2O模式將會是實體書店反攻的轉折點

眾多實體書店都有自己的網店,從新華到民營,從出版機構到獨立書店各有各的模式和辦法。如新華系的北髮網、文軒網、博庫書城。如眾多民營中小書店所依託的如淘寶、拍拍、其他網店的店中店、第三方平臺。如出版機構自己的網站。雖然很多不成規模但總是為未來埋下了伏筆。

單純的實體店難以經營,同樣純網店如果只以圖書來衡量會更難做,但實體書店上網,把線上線下結合的O2O模式則較容易實現,投入產出比也還不錯。而網店想切入實體店的模式,按目前的成本投入情況則難度更大,投入更多。投入產出的性價比,很難符合資本市場對於網店的要求。所以O2O模式的的開啟必然會蠶食掉幾大網商的部分市場份額,把讀者拉回到實體書店的平臺,當然前提是實體書店會上網。不過資源有了,真的要下決心做,也並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還需要有人、有政策、有機制,等等。對大部分實體書店來說這些也夠難得。

2.書店的中小型化

大型書店所面對的房租、物業、人力成本已經到不可承擔的地步。大型書店的生存模式就是以品種制勝,巨大的店面實際上是為可以展示更多品種的圖書而設。那麼如果開啟O2O模式後,店面只是一個樣書展示空間,銷售作用大大下滑,店面完全可以中小型化,以此節約成本,提高收益。

3.書店個性化類型化

個性化的獨立書店在如此驚濤駭浪的競爭中能仍得以生存,並無聲無息的在發展,說明還是有很多市場剛性需求在裡邊的。在圖書品種爆棚的時代,如何選擇好書、適合自己的書、喜歡的書漸漸變得複雜。個性化類型化的書店正好為讀者完成了這一工作,先由書店對圖書進行篩選,從而減少讀者選擇的麻煩。而且還可以根據讀者的特殊需要,進行服務的定製,特殊版本的採購等等服務。

4.多元化經營

多元化經營不單單是大型書店的需要,中小型書店同樣需要。書店曾經的定義只是銷售圖書產品,其實書店的運作完全可以更廣義一些,只要和文化有關的產品都可以銷售。而且未來的商業是從銷售產品轉化為銷售服務,書店也不可能逃脫這種潮流,所以書店經營的多元化已經不單單是多種經營,增加個文具、咖啡什麼的,而是增加服務。如020、個性定製、上門服務等等,只要是讀者需要的,都是書店可以開設的經營項目。

5.書店社區化、沙龍化、社交化

書店曾經是圖書的銷售場所,在面對多元化之後,可以作為一個文化的交流平臺。在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已經變得越加困難,一種無形的防護牆樹立在彼此之間。但是大部分人其實都很渴望交流,去分享自己的感悟、思想,這點在文化產品的消費領域更顯必要。那麼書店作為某個區域,某個類型消費者交流平臺的功能也就應運而生。其實眾多書店所舉辦的沙龍講座正是這種服務的雛形。這種經營模式也可以理解為書店的多元化經營的一部分。

二、網店獨大的危機,暫時的膨脹並不是真正的勝利

幾大網店的市場佔有率在逐年攀升,從曾經的不到10%已經達到30%,在很多出版機構甚至達到了50%以上。渠道的壟斷就代表著出版機構的被動,話語權、定價權的喪失。很多出版機構甚至開始放棄地面店等其他渠道專供網店,以為幾大網店就是他們明天的救世主,但是未來真的是如此嘛?

1.網店你有我有他也有

以淘寶天貓為代表的第三方平臺,已經成為幾大網店的最大威脅。數據顯示,淘寶一家就已經佔據了互聯網零售市場的一半,其他的份額才被幾大網店及眾多網商所瓜分。淘寶上的B2B,B2C模式一直在發展從未有停止。在實體書店、網店找不到的絕版圖書,在淘寶上則大多可以找到,這就是市場的暗潮。

最近幾年隨著網店對傳統渠道的衝擊,眾多實體書店、個體書店、中盤商都已經把自己的渠道搬到網上。他們藉助淘寶、拍拍、孔夫子及幾大網店的加盟系統,已經實現了突圍,在轉化銷售模式後繼續發展生存。(14年之後,微店等新渠道更以迅猛獨有的優勢在發展,已經成為許多出版機構重要戰場)

2. 活的長就是勝利,網店的軟肋更致命

網店間競爭非常激烈,最簡單有效的制勝手段就是價格戰,但客戶粘性低。另一方面他們也是用點擊流量、市場份額來做多股市,從資本市場盈利,所以圖書成為他們最能吸引流量和消費者黏性而又廉價的一種工具。但是隨著發行渠道的重新分流,經營模式的多元化,圖書載體的改變,網店的這種模式還能為繼多久是很成問題的。盈利才是最終的目的和彼此合作的基礎,當這個模式在經歷了劇烈的磨合而仍沒有建立的時候。會有人繼續玩下去嘛?

三、自渠道的建立,把命運控制在自己手中

自渠道聽起來是很奢侈的項目,但是在網絡和信息轉達極端發達的時代,建設成本已經越來越低,但是性價比卻在逐步攀升。

1.出版機構的自渠道建設

近年眾多出版機構把天貓商城作為了原有讀者服務部體系的重建或延伸。雖然成功案例不多,但是已經有一些可以達到年數百萬的銷售額,為單位創造了大量的利潤,加速了資金的迴流,把呆滯庫存轉化為流動資金。雖然眾多出版機構對於淘寶的盈利模式還不瞭解,還陷在了投入產出不成比例的漩渦中,但是這種自渠道模式的未來已經不用質疑。新近興起的微店等等,便利性,成本投入更具優勢,也已經被許多有心的機構很好的利用,並且已經產生了可觀的收益了。

另一方面除了第三方的銷售平臺,出版機構實體的讀者服務部、書友會、讀書會等模式也在不斷髮展。從而促成了點對點的銷售,達到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省去中間環節,把利潤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2.渠道及作者、讀者的自渠道建設

讀者服務部、書友會等形式除了出版機構在做,書店、渠道商也在做。都在努力達成產品與消費者的直面接觸,從而減少中間環節的成本和損耗,提高收益。

作者和讀者也並沒有閒著,很多人利用自己的人脈及組織能力建立起某個粉絲團體某個領域的小圈子,將特定的產品直接銷售給這個圈子。在明星類、青春文學類、教育類圖書領域,這個效果最為顯著。從幾百到數千冊圖書可以一掃而光,並且資金即時迴流。(2014年後我們給這種模式起名叫社群營銷)

每一年都應是個變革年,只有不斷的變革才能永久圖存。每個經濟模式都有自己的優點和軟肋,如何向其他模式取長補短,不斷自我進化升級,才是生存的保障。

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請把銷售渠道多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