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常识初识180问(29-35)

道教常识初识180问(29-35)
道教常识初识180问(29-35)

29

问:道教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么个关系?

答:道教认为,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所以古时才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历史上有名的医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与道教相关的人物。

道教认为人是由魂和魄这两部分所组成的。魂是精神层面的,魄是肉体层面的。此魂此魄则暗合阴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两者不能单独存在。

30

问:道教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答:道教认为宇宙之间,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层为大罗天;其次三天为三清境,分别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为四种民天(又称四梵天),分别为贾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罗天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为九圣、九真、九仙所居,四种民天之人断除生死之苦,三灾不及;无色界人寿命长,但未断生死;欲界之人有欲望,因而有各种痛苦。

三十六地则为人死之后鬼魂所入之处,俗称阴间。道教认为,人死之后在阴间要受到十殿阎王的审判,有善行者则能转生,作恶多端者则打入地狱受惩罚。修道证果者直接依修行层次进入到相应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阎王的审判。

道教常识初识180问(29-35)

31

问:道教怎样解释天人感应?

答:道教将“天人感应”纳入教义,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道教有关“天人感应”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从天地与人体相类这方面来解释。《云笈七签》引《真文经》之说:“人之生也,头圆像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人体所有的部位,不仅与天地相对应,还和“四时”、“五行”相联系。所以,治国就好像治身,都应当贯穿于“天道”。第二,是从神仙与世人相通这方面来解释。《神仙可说论》说:“五脏六腑,百关四肢,皆神明所属,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内丹修炼可以与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华。第三,是从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监视这方面来解释。

32

问:全真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根据《道德经》,全真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内修,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种内修主要是修养精神,即性,也称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

道教常识初识180问(29-35)

二、道教文化

33

问:道教对中国哲学有何影响?

答:道、儒、释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是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因此,道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就表现为对儒、释二家的思想影响。道教与儒、释的相互关系,是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这从东汉道教产生以来即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从而也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所以,忽视道教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了解道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便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中国哲学的历史和它的发展规律。

34

问:道教哲学是根据何种哲学?

答:道教哲学是在道家哲学基础上融合儒、墨、法、阴阳、神仙等诸子百家而形成的,以探讨、研习、证悟大道,从而达到参赞天地造化,体悟大道生化之机,修真悟道、与道合真、形神俱妙、积功累德、自度度人的宗教哲学。

35

问:道教之学术思想以何为中心?

答:道教的中心经典“五大经”,是道教学术思想的中心。

道教常识初识180问(29-35)

中国道教

「道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