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常識初識180問(29-35)

道教常識初識180問(29-35)
道教常識初識180問(29-35)

29

問:道教的世界觀和生命觀到底是什麼樣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麼個關係?

答:道教認為,人天的世界是相應的。天有什麼,人也有什麼。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陰陽。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臟。簡單說,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醫醫學的理論。所以古時才有“十道九醫”的說法。歷史上有名的醫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與道教相關的人物。

道教認為人是由魂和魄這兩部分所組成的。魂是精神層面的,魄是肉體層面的。此魂此魄則暗合陰陽,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兩者不能單獨存在。

30

問:道教的宇宙結構是怎樣的?

答:道教認為宇宙之間,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層為大羅天;其次三天為三清境,分別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為四種民天(又稱四梵天),分別為賈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羅天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為九聖、九真、九仙所居,四種民天之人斷除生死之苦,三災不及;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欲界之人有慾望,因而有各種痛苦。

三十六地則為人死之後鬼魂所入之處,俗稱陰間。道教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要受到十殿閻王的審判,有善行者則能轉生,作惡多端者則打入地獄受懲罰。修道證果者直接依修行層次進入到相應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閻王的審判。

道教常識初識180問(29-35)

31

問:道教怎樣解釋天人感應?

答:道教將“天人感應”納入教義,認為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能夠相通。道教有關“天人感應”的理論,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是從天地與人體相類這方面來解釋。《雲笈七籤》引《真文經》之說:“人之生也,頭圓像天,足方法地,發為星辰,目為日月,眉為北斗,耳為社稷,口為江河,齒為玉石,四肢為四時,五臟法五行。與天地合其體,與道德齊其生”。人體所有的部位,不僅與天地相對應,還和“四時”、“五行”相聯繫。所以,治國就好像治身,都應當貫穿於“天道”。第二,是從神仙與世人相通這方面來解釋。《神仙可說論》說:“五臟六腑,百關四肢,皆神明所屬,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內丹修煉可以與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華。第三,是從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監視這方面來解釋。

32

問:全真教的主要教義是什麼?

答:根據《道德經》,全真道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即性,也稱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張濟世度人。

道教常識初識180問(29-35)

二、道教文化

33

問:道教對中國哲學有何影響?

答:道、儒、釋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是中國哲學的主要內容。因此,道教對中國哲學的影響,就表現為對儒、釋二家的思想影響。道教與儒、釋的相互關係,是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這從東漢道教產生以來即貫穿於整個封建社會的始終,從而也構成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所以,忽視道教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瞭解道教對中國哲學的影響,便不可能全面地瞭解中國哲學的歷史和它的發展規律。

34

問:道教哲學是根據何種哲學?

答:道教哲學是在道家哲學基礎上融合儒、墨、法、陰陽、神仙等諸子百家而形成的,以探討、研習、證悟大道,從而達到參贊天地造化,體悟大道生化之機,修真悟道、與道合真、形神俱妙、積功累德、自度度人的宗教哲學。

35

問:道教之學術思想以何為中心?

答:道教的中心經典“五大經”,是道教學術思想的中心。

道教常識初識180問(29-35)

中國道教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