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学案(三)

邱崇丙

(1932---)国家图书馆文献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

三、易经的定性

现代有两位国学大师,对于《易经》的研究还它以本来面目,能够让我们有一副清醒的头脑。这就是郭沫若先生、高亨先生。

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说:“《易经》是古代卜筮的底本,就跟我们现代的各种神祠佛寺的灵签符咒一样。(引者按:请注意这句话)它的作者不必是一人,作的时期也不必是一个时代。全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卦有卦辞,爻有爻辞,合乾卦的用九,坤卦的用六,一共有四百五十项文句。这些文句除强半是极抽象、极简单的观念文字之外,大抵是一些现实社会的生活。这些生活在当时一定是现存着的。所以如果把这些表示现实生活的文句分门别类地划分出它们的主从出来,我们可以得到当时的一个社会生活的现状和一切精神生产的模型。让《易经》自己来讲《易经》,揭去后人所加上的一切神秘的衣裳,我们可以看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原始人在作裸体跳舞。”

郭先生并举出《易经》中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文字,有渔猎类,畜牧类,商旅类,耕种类,工艺类等。另有一些文句涉及社会制度,如:家族关系,政治组织,行政事项(享祀,战争,赏罚),社会阶级等。涉及精神生活的有宗教、艺术。

郭先生认为《易经》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史料。他的《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载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细致地研究了《易经》的史料,可以给我们明确的启示。

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今注》中认为:《周易》是先秦的筮书,筮是巫术。(引者按:请注意这句话)《易传》是后人对《易经》的解释,《易经》和《易传》应该分开来看。他分别写了《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两本书。“盖上古之世,人类战胜自然之力量甚微,迷信神道之意识甚浓,有所举事,往往探求神之指示。筮即探求神之指示之一种巫术。”

“筮人将其筮事记录,选择其中之奇中或屡中者,分别移书于筮书六十四卦卦爻之下,以为来时之借鉴,逐渐积累,遂成《周易》卦爻辞之一部分。”

“我们今天并不把《易经》看做神秘的宝塔,而是把《易经》看做上古史料,要从这部书里探求《易经》时代的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学成就等。从这个目的出发来注解《易经》,基本上可以不问《易经》作者在某卦某爻写上某种词句,有什么象数方面的根据,只考究卦爻辞的原意如何,以便进一步利用它来讲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够了。”

“从史学角度来看,《周易》古经是具有较高的价值。它所记载的社会现象相当广泛,……虽然是东鳞西爪,片玉碎瑶,不完整,无系统,然而由于殷、周之际的史料极其缺乏,所以此书就成为比较重要的上古社会史料,得到史学家的珍视。至于专从思想史和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周易》古经也有一定的价值。”

郭沫若先生、高亨先生对待《易经》的态度,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对《易经》性质所作的界定最为实事求是。《易经》是筮书,不是哲学著作,也不是史书,但它有史料价值。从历史资料的角度看,从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试图预知),《易经》也可以说是重要古籍。

易经学案(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