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折多山暴雪一夜


四川折多山暴雪一夜

接近康定市的路上,每幾百米就有救援人員拿著雪橇站在路面看著我們經過,一邊提醒我們踩剎車時要注意,一邊揮手致意。

四川折多山暴雪一夜

大雪中,一位提示司機路況的警察。受訪者供圖


文|新京報記者劉壹昭 編輯 | 滑璇

校對 | 郭利琴


本文約3582字,閱讀全文約需7分鐘

10月2日,國慶長假的第二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降臨在折多山。

那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境內的一座大山,埡口海拔4298米,山頂常年積雪。318國道的川藏線部分要從折多穿山而過,折多因此被稱為“康巴第一關”,亦是通往稻城亞丁、色達草原、新都橋等熱門景點的必經路線。

據甘孜州氣象臺的氣象信息,10月2日,康定境內出現強降雨(雪)天氣,折多山等高海拔地區出現暴雪,一直持續到3日早上。暴雪過後,折多山頂積雪達60釐米左右。

漫天大雪時,許多遊客正在折多山的318國道上奔赴各大旅遊景點。10月2日下午5點多,康定交警官微發佈“G318線折多山段交通管制”通告,稱由於部分路段結冰,通行條件差,對四驅以下車輛實行臨時管制,並對未懸掛防滑鏈的車輛進行勸返。10月3日中午,G318線折多山段道路已被臨時管制,禁止一切車輛通行。

暴雪當晚,甘孜州公安局組織了剷雪除冰、道路清障等疏導救援工作,滯留車輛大部分被疏導至折多山兩側,折多山頂基本無滯留車輛,無人員傷亡。截至10月3日15時,折多山冰雪路段已全面搶通,全線實現雙向通行,滯留車輛已有序疏散。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2日晚,甘孜折多山路段約有4000名遊客、1000余車輛滯留,車輛排行約10公里。

與暴雪不期而遇有驚無險的一夜,成了遊客們心中難忘的經歷。

雪被碾壓後會變成冰渣,讓車輪打滑


姓名:小梅 年齡:28歲

來自北京 被困12小時

加上司機師傅,我們一行共四人,原計劃是從成都到稻城亞丁。10月2日早7點從成都出發,按照司機師傅的說法,如果不下雪,應該當天晚上8點左右到達。

中午12點左右行駛到折多山路段時,已經開始下小雪了。北京這個季節離下雪還早,所以看到下雪挺開心的,還打開了手機app播放某熱播劇的主題曲《雪落下的聲音》。

但下午5點左右,情況就有點讓人擔心了。雪越來越大,車也越來越堵,不時有民警在路邊出現。我們的車移動得很艱難。


四川折多山暴雪一夜

巴士外,積雪的折多山路。受訪者供圖


晚上7點多,手機信號開始時有時無,後來他們3個徹底沒信號了。我拿著唯一有信號的手機搜索高德地圖,提示說,上山的路段自南向北封路了。

從5點到8點,我們只走了不超過2公里。8點時車到折多山山腰路段,越下越大的雪,開始覆蓋車頂和後視鏡。當時,我的手機還可以勉強接聽和撥打電話,但網絡信號基本中斷。看不到外面的信息,讓我們變得很焦慮。

我們的司機李師傅是一個有11年駕駛經驗的本地老司機,還是“四川九寨自由者小李車隊”的隊長。但他也沒料到,只有山峰終年積雪的折多山,會下起這麼大的雪。

李師傅說,這麼大的雪,要是留在原地不動,在低溫狀態下,水和食物一旦消耗盡,“那就是等死”。所以我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繼續往前開,要麼折返。

按照李師傅的經驗,路面的積雪剛堆起來,還比較好走。但如果過夜後路面結冰,車輛就很難行駛了。

出於安全考慮,我們臨時決定折返成都,4號再搭飛機前往稻城。但當時車與車之間的距離大概只有一米,根本沒有空間調頭。李師傅只能一點一點往前開,而且必須踩著剎車,隨時控制車距。

李師傅說,雪天開車時,要儘量避開前車碾壓過的路面雪痕。因為雪被碾壓後會變成冰渣,讓車輪打滑。所以我們一直走在雪地上沒有被車輪碾壓過的地方。

晚上11點左右,雪停了一小會兒,救援人員陸續出現,還有人拿著鏟子在路上剷雪。他們敲了敲車窗,鼓勵我們折返,說下山的路段正在疏通。

10月3日凌晨2點,下山的路徹底走不動了。首先是一輛要上山的大巴,和另外兩輛車堵在了唯一一個下山的車道口。救援人員讓大巴倒回去一點,把兩輛車排成一道,按順序通過。

還有一輛皮卡,行駛的時候車輪打滑,車尾有往左邊偏移的危險,看著特別觸目驚心。李師傅穿著短袖下車,和救援人員以及另外幾名司機一起,在皮卡發動的時候穩住了車尾。

3點左右,車流還是停滯不動,一輛一輛的車都熄火了,車燈也滅了。許多人開始睡覺,交談聲不斷減小,只有雪簌簌落下的聲音。

這時,路面上的積雪已經達到40釐米。車上的食物和水雖然比較充足,但是衣物不夠。為了節省油耗,車上的空調關了,車內溫度很低。我們幾個女孩只能抱在一起取暖,保持體溫,但是也不敢睡著,擔心感冒。

凌晨5點左右,擁堵的路況得到了解決。路邊聚集了很多軍人,疏導車輛一輛輛地通過。但很多車主還沒睡醒,所以救援人員會在引導完一輛車經過後,才拍拍下一輛車的車窗,讓車主醒過來,再引導他們通過。

四川折多山暴雪一夜

正在剷雪的救援人員。受訪者供圖


我們也是在那時開離擁堵路段的。那個畫面我至今忘不了。

接近康定市的路上,每幾百米就有救援人員拿著雪橇站在路面看著我們經過,一邊提醒我們踩剎車時要注意,一邊揮手致意。

冒著風雪打著傘,到隱蔽的地方上廁所


姓名:巍元 年齡:30歲

來自北京 被困14小時

我們這次是朋友一起出行,坐的大巴,車裡約有50人。大巴從成都出發,目的地是稻城。

2號中午差不多就開始下雪了。下午4點左右,雪勢明顯變大。在折多山路段,路面開始擁堵。從大巴上往外看,一輛車接著一輛車堵在山路上,主要以私家車和巴士為主。

我是山東人,在北京待了很多年,但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雪。真是鵝毛般的大雪落下來,堆積在路邊,在巴士裡也能看出達到了一定的厚度。

從下雪開始,手機信號就不太穩定,時有時無。但是大家又很焦慮,不斷通過手機搜索道路信息,結果查到前面封路了。當時車上的人都有折返的念頭,但是大巴太大,車與車之間的距離又太小,沒法調頭,只能繼續往前走。

晚上9點,雪勢更大了,車裡卻關了空調,溫度變得很低。我穿著羽絨服,戴上了圍巾、手套、口罩、帽子,還是覺得冷。我本來想在手機上找個測溫度的軟件,但手機基本沒有信號。

又過了一會兒,警察和電視臺的記者來到巴士上,帶來了一些小麵包之類的食品。我們自己也帶了零食和應對感冒、腹瀉、暈車一類的藥品。一晚上,零食基本已經吃完了,但藥品沒怎麼派上用場。


四川折多山暴雪一夜

被困住的人們走出車,在雪地中吃泡麵。受訪者供圖

食品之外,如何解決生理問題是一大難題。在來折多山的路上,大巴還可以停在附近的酒店或小賣鋪前,讓乘客下車上廁所。因為人多,每個人得排隊將近20分鐘,停車接近一個小時。到了雪地,上廁所就更麻煩了,必須兩三個人結伴,冒著風雪到巴士周圍隱蔽的地方,讓另外的同伴幫忙打著傘,遮擋著解決。

好在大巴上大多數人的情緒比較穩定。為了緩和氣氛,有人分享在新疆、西藏碰到的相似經歷。當時,可能很多人並沒意識到可能存在的危險,或者說,在城市待了許久的人面對這種事,新奇感更濃吧?

過了半夜12點,車幾乎停了,聊天的人也少了。我本身比較怕黑,加上外面下雪,感到了一種壓迫感。那一夜我都沒睡安穩,但憑著一絲微弱的信號,我在睡前發了一條微博紀念這個時刻。“黑夜,飢餓,寒冷,折多山,真的是折多……願大家都平安。”

天亮後,車裡的人被喚醒。3號清晨8點左右,經過救援人員的清理,路上滯留的車輛已有所疏解。

四川折多山暴雪一夜

折多山路段,當地出動鏟雪車對路面進行清掃。受訪者供圖


這時,對於繼續前往稻城還是調頭回康定的問題,乘客們出現了分歧。有人認為好不容易來一趟,應該按原定計劃進行。但大多數人持相反意見,有人說“我們不能死在這吧?”

最後,在司機的建議下,我們的車開始調頭,緩慢開回康定。


這麼多人和我在一起等待,心裡特別踏實


姓名:嬌嬌 年齡:25歲

來自成都 被困17小時

我們是自駕遊,一行三人,於2號上午11點左右從康定出發,計劃到新都橋。中午12點開始下小雪,一點左右雪勢變大。行駛到折多山上海拔約3000米的地方時,就堵得走不動了。

此前,我走過川西線,也在色達遇到過大雪,但沒想到會在折多山碰到這樣的暴雪。

由於路滑,我們的車半路上就無法開動了。一個停在附近的司機主動過來幫我們開車,問我們車輪型號,告訴我們必須去買防滑鏈。防滑鏈有鐵的、有橡膠牛筋的,裝在車輪上可以軋透冰雪層直達路面,增大摩擦力,增加車輛行駛的安全係數。

車主們對於防滑鏈的需求,帶動了當地的防滑鏈銷售生意。很多小販騎著摩托在路邊兜售防滑鏈,但價格和市面上差不多,沒有坐地起價。

下午6點我們準備下山,但是因為路面積雪,幾乎寸步難行,只能繼續往上走。直到深夜12點半我們接近山頂時,才被交警告知已經封山,建議我們返回康定。但返回康定的路上十分擁堵,想要回頭也很難。

和交警一同出現的還有大量的救援物資,泡麵、水等等。有人走下車,在雪地裡端著泡麵邊吃邊和身邊的其他司機交流,說話的時候,口中呵出一大團白氣。大多數人開著玩笑,但也有人很焦慮,畢竟很少人有這樣的經歷,大家都想趕緊離開。


四川折多山暴雪一夜

正在疏導車輛的救援人員。受訪者供圖

凌晨3點左右,空氣裡的人聲逐漸消失,大家各自鑽進車內休息。汽車的燈光一輛輛熄滅。有一瞬間,我覺得白茫茫的雪地裡彷彿只剩下我們一輛車。但偶爾有一輛車打開了車燈,就會照亮周圍一片地方,讓我看到還有這麼多人和我在一起堅守、等待,感覺心裡特別踏實。

這一路上,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大家苦中作樂。有人聊天,有人打雪仗,而我是學美術的,就用水彩畫了一幅路邊的小賣部。雖然那間小賣部只有泡麵或火腿腸,但在這個寒冷的夜裡,它成了人們的避風港。

四川折多山暴雪一夜

嬌嬌所畫的水彩畫:小賣部和折多山上,被雪困住的人們。受訪者供圖


經過救援人員一夜的清掃,3號清晨6點,折多山積雪造成的擁堵得到疏解,我們的車開始緩慢下行。最終,我們在3號下午5點左右到達了新都橋。


更多報道請關注公眾號 剝洋蔥people(ID:boyangcongpeop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