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汙」色變?專「治」養細胞人之痛,鑒汙寶典請收好


談“汙”色變?專“治”養細胞人之痛,鑑汙寶典請收好

對於養細胞的人來說,可謂是談 “汙”色變,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會因取材不當、操作不慎或滅菌不徹底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細胞汙染,其結果將會導致時間及科研經費的浪費、實驗數據不準確、結果不可靠和無法重複等一系列的嚴重後果,尤其是新手經常遇到的問題。

談“汙”色變?專“治”養細胞人之痛,鑑汙寶典請收好

所以瞭解細胞汙染類型並及時進行檢測鑑別,從而清除汙染,是成功實驗的基礎。

當然對於已經確定汙染的細胞最粗暴的辦法就是及時丟棄,積極排查細胞汙染的原因。除非是特別的細胞才會去搶救,換句話說,搶救被汙染的細胞本來就是有風險,如若搶救不擋還可能會汙染別的細胞。

首先看看細胞受汙染的來源有哪些:

1.外源性汙染:原輔材料、操作環境、操作人員

2.內源性汙染:內源性汙染雖然不似外源性汙染廣泛,但內源性汙染的檢測和清除更為困難。主要表現為細胞株建庫時存在的潛在汙染,如製備細胞的組織或器官本身攜帶有病毒或支原體等。

下面我們進入正題:細胞的汙染有細菌汙染、真菌汙染、支原體汙染、病毒汙染、昆蟲和寄生蟲汙染、化學汙染和細胞交叉汙染等多種類型。

一、 細菌和真菌汙染

談“汙”色變?專“治”養細胞人之痛,鑑汙寶典請收好

細菌和真菌汙染很容易被檢測,因為受到細菌、真菌汙染的細胞,培養過程中培養基會出現肉眼可見的明顯特徵。

細菌汙染會導致培養基出現渾濁、顏色改變以及pH值急劇變化,受汙染的貼壁細胞在幾天內會逐漸脫壁死亡。真菌汙染後的細胞生長速度變慢,培養基中會漂浮白色、淺黃色或黑色的小點叫。因此,通過觀察培養基的顏色、漂浮物、pH值或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及其生長狀態,從而能初步判斷該細胞是否受細菌、真菌汙染。

除了直接觀察進行判斷外,還可以使用培養檢測法。將細胞培養物在各類培養基中適溫培養若干天后,觀察是否有細菌或真菌生長。其中,在營養瓊脂培養基、血瓊脂培養基和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中,37 ℃下培養可用於檢測好氧細菌;在巰基乙酸鹽肉湯培養基中37 ℃下培養可用於檢測厭氧菌;在沙氏葡萄糖肉湯培養基中30 ℃下培養10~14天后塗片觀察可用於檢測其他特殊菌。

二、 支原體汙染

談“汙”色變?專“治”養細胞人之痛,鑑汙寶典請收好

支原體汙染會影響細胞的形態、功能、代謝、細胞膜、生長速率、誘導染色體畸變、細胞內信號傳導等各種細胞特徵。支原體汙染很隱蔽,主要表現為細胞子生長速度變慢,細胞狀態形態改變,而且不斷死亡,鏡下沒啥改變,有時可見許多黑色的細胞碎片。常用的支原體檢測方法有培養法、DNA熒光染色法、酶聯免疫吸附法和PCR法等。

三、細胞交叉汙染

細胞交叉汙染看名稱很容易理解,就是被其他細胞汙染替代,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就是由於實驗人員貼錯標籤導致細胞錯認。常見的細胞鑑定法有同工酶圖譜分析法、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型法和短串聯重複序列圖譜分析法等。

細胞汙染是細胞培養過程中常常會面臨的挑戰, 且導致許多嚴重的後果。不過在做好消毒滅菌工作的基礎上,其實汙染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提高自己的無菌意識和操作技術才是最為重要的。

談“汙”色變?專“治”養細胞人之痛,鑑汙寶典請收好


特別聲明:本文系SCI醫學科研論文助手整理彙總,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後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