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冠軍商演會有人看嗎?你如何評價?

曾經很爺們兒


商演我看就算了。因為我看了《首屆相聲小品大賽 》前兩場,節目辦的倒是很隆重,請來了很多評委,像馮鞏、姜昆、連謙哥的師父都來了!又是在國慶假期的黃金時段播出的,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可惜這些都挽救不了參賽選手的全場尬演啊!看下直播的收視率就知道了,第一期的還可以,畢竟像我一樣期待的人還是有很多的!第二期就斷崖式下降了,我們不可能上了一次當後還去上第二次吧?



第一期第一個相聲叫《糾結》,看了之後確實很糾結,倆人說個相聲像吵架似的。不是說說相聲應該像聊天嗎,怎麼越看越像要打起來呀?郭陽郭亮這樣比較成熟的小品演員也來參賽了,估計是為了提高參賽者的水平,可他們在第一期的表演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勉強算是相聲吧。不知道評委們怎麼讓他們進的全國二十四強!據聽說公式相聲夫婦也進二十四強了,大寫的尬呀!不懂尊重人不說,相聲水平還真不咋地!


至於冠軍能不能商演,舉個例子來說:以前央視也、舉辦過類似的比賽,張番劉銓淼就在央視的全國性大賽中得過冠軍,同時張番得了最佳逗哏獎,劉銓淼得過了最佳捧哏獎。況且這哥倆的相聲都還可以,也有真功夫,從目前的比賽看,能超過他們倆的還真沒有!他們商演了嗎?沒有,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心裡明白,小劇場他們還賣不出票去呢,何況商演呢!

二十四強選手比賽已經過半了,還沒有出現實力特別強的選手,剩下的怎麼樣,我們還真不好猜測!估計想有特別出色的黑馬出現是不可能的了!因為前面的選手水平都差不多!如果都是這樣的一個水平的話,冠軍舉辦商演,願意花錢買票的還真不會太多!


相聲迷老於


說一說我的看法,應該比較中肯。

畢竟總體上屬於偏向於老相聲的“牆頭草”中間派。

基本上……大概齊……能做到不偏不倚吧。


先說第二個問題:

我認為相聲能不能商演,在這個商業化的社會,並不代表個人能力的好壞。

“只有商演,才代表演員是否成功”這句話,本身就是偷換概念,或者是有失偏頗。

照著這麼說,


少馬爺如今的身份地位業務能力,不能算成功。出了京津,賣不過德雲社去。

獲得奧斯卡的迪卡普里奧,也不成功。因為《荒野獵人》在中國的票房還賣不過國產片。

再反過來,

有流量沒演技的小鮮肉,算成功。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抵制?

當初火爆的芙蓉姐姐以及鳳姐,算成功。可是為什麼又悄無聲息了?


所以,成功的商演只能代表商業團隊運作的好壞。

有了好的商業運作,人再次,都能把你捧紅嘍。

背後沒有好的商業團隊支撐,人再能,都不見得能紅。

至於用來判定個人的成功與否,沒有主要關聯。


這樣,題主的第一個問題

就簡單了。

我覺得都能辦商演,都能賣出票去。

要看怎麼運作。


所以,不要拿能不能商演說事兒。

以上……


相聲沙彌


央視首屆相聲小品大賽代表的是主流相聲界,看看相聲部分的演出名單,梁洪昊、楊凱來自煤礦文工團,王成思、杜曉宇來自開心麻花,大寶、小寶來自青曲社,陳印泉、侯振鵬來自全國總工會文工團,王彤、曹隨風來自中國廣播說唱團,吳佩玲來自中國臺灣 。除了玩票性質的王思成、杜曉宇和來自寶島臺灣省的吳佩玲三人,清一色根紅苗正的主流相聲演員,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體制內演員(大寶小寶兩個小孩不是)。

什麼主流相聲演員?什麼是體制內的演員?他們與以郭德綱為代表的非主流相聲藝人是有本質區別的,郭德綱靠商演賣票養家餬口,而這些主流相聲界演員,不用以賣門票搞商業演出為生,他們要做的是服務廣大的基礎群眾,他們要經常的去慰問演出,也許下基層,也許去革命老區,也許去礦山,也許去邊防哨所等等,他們這些慰問演出是沒有報酬的,但又是必須去做的!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看完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兩場比賽之後,大多數的感覺就是,這些相聲作品不可樂,但這也沒辦法,這就是電視相聲、晚會相聲如今的尷尬!各種條條框框,嚴重限制了演員的自由發揮,而新人們又不具備老藝術家的水平,這就導致了連續兩天的比賽,最精彩的部分是魏文亮李嘉存兩位老先生的展演作品《美人贊》,真的是經典啊!



但是商業演出就不一樣了,只要不演出內容犯法,完全可以天馬行空,自由發揮。這樣的演出其實最考驗相聲藝人的功底!有本事,觀眾就捧你,你只要讓觀眾笑,不管票價多高,都有人看!這是演出市場決定的。所以筆者說,即使是《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冠軍,如果真拉出去商演,依舊沒多少人看的!


靖逸軒主


想要商演大賣,怕是這個節目的冠軍有點想多了。相聲小品二人轉這類演出,本來就沒有歌星們的演唱會來的紅火,更何況德雲社已經紅火了很多年,大家早已先入為主,要再轉換個眼光都為《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的冠軍埋單掏門票,這個事恐怕是有點困難。但如果商演真的舉行,還真就少不了觀眾去看。這個原因也是挺容易看出來的。

其實辦這個節目的初衷還是挺好的,相聲和小品這些年的衰落越來越明顯。原來還有趙本山和郭德綱兩邊撐場,甭管是土味還是雅味,群眾的要求總是簡單直接的——讓我們樂呵就是好味。可這些年德雲社的紅火和開心麻花的崛起似乎都沒有拯救這兩種藝術形式,總覺得少了什麼。央視辦這個節目,更多的目的是發掘更多這方面的優秀人才,傳承這兩種藝術形式,要不然每年的春晚缺少好的相聲小品總是讓人感覺咱們的年過得缺了點笑料,那多尷尬。

開播以來雖然節目的收視率還不錯,壓過了同期同類型的節目,形式一片大好,似乎有了能商演的基礎,但好像真的想的有點多了。

任何一個綜藝節目開播的初期,關注度都不會太低。最後的發展能到什麼程度都不好說,早早就下了要商演的定論,要是最後人氣下滑到不行,還挺不好收場的。

另外整個節目從評委到選手到作品,瀰漫著一股濃濃的“春晚風”。先來看看評委,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以為春晚一下提前了小半年,這配置,整個一個大寫的服了。馮鞏、鞏漢林、蔡明。這可都是春晚的釘子戶選手,這次聯手坐在了評委席上,這臉一晃,吃瓜群眾的我們心中馬上蹦出“我想死你們了!”這句話,沒辦法,代入感實在太強,瞬間有種想吃餃子的衝動。

再來看作品,依然是春晚風長刮不衰。《糾結》、《手足情》、《再見酒吧》等等,最後都是跟春晚的作品一個套路——一個故事,一些包袱,一些似有若無的笑點和金句,最後都是指向了和諧溫暖大團結。我們渴望正能量這個一點都不假,但這種太過相似的手法,套路感未免太強。看參賽作品跟看春晚的感覺太像了,看時很新鮮,聽完挺感動,可怎麼剛關上電視演員的臉就沒印象了呢?沒有留下深刻印記的作品就像快餐,是無法吊起觀眾長久的興趣的,那麼心甘情願買票看商演也就不是件容易事了

但話說回來,如果真的讓最後的冠軍舉行商演,沒有人願意買票現場也是不缺觀眾的。既然節目從頭到尾都是春晚風,那麼商演的觀眾依然可以延續春晚風,你見過誰買到過春晚門票嗎?答案是沒有。那你有見過春晚現場缺觀眾嗎?好像也沒有。賣不出票可以邀請制看演出啊。現場依然還是有爆滿的可能的。

所以說,最後的冠軍如果商演,買票的人不會多,但是看演出的人卻不會少。當然這都是本人的個人想法,還有很多小夥伴就是很喜歡看春晚的感覺,沒準還真有一大批買票的小夥伴挺盼望商演的。你覺得呢?


萌萌小笑笑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看這個響璫璫的名頭就知道了,是國家主流相聲界所主辦的。果不其然是在中央3綜藝節目播出,評委也都是清一色的拿國家工資的藝術家們。總給人感覺又搬出了老一套來了,評委點評沒看前,不少老觀眾也似乎知道他們在說什麼。真為培養新人老藝術家們何不開堂授課?給觀眾看,在觀眾的的角度是隻關心看,而不需知道演員怎樣去提高演技的方法。況且一個行業演出秘訣透露太多,觀眾在觀看時反而覺得沒什麼意思了。其實這樣的所謂比賽本身已沒什麼意義。中央臺想增加收視率還不如找梁宏達這樣妙語連篇的人來主持,一個人就夠了。名字也改成相聲專場。誰說的好,誰上。必竟相聲不是體育項目,是文藝項目,別動不動就比賽。作品好不好也不是專家說了算。正如老郭講的,能賣票就說明演出是成功的。觀眾罵著銜走了。沒人看了。再說的好,也沒意義。這次大賽肯定有人看,但沒有真正看點,因為還是老一套,評委能怎樣評判演員,演員聽評委點評後怎樣回答,觀眾似乎早知道了,最少看著也眼熟。


溫馨188823870


這是一個幼稚的問題!

中央電視臺的號召力是首屈一指的,能夠登陸央視就是成功的強大基礎。很多演員就是憑藉著央視的大平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成功比商演的成功更難得。

其次,參加央視相聲小品大賽的許多演員早就參加過無數次商演了,也不必非要冠軍啦!從這個角度看,答案早就有了,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雖然比賽的冠軍還沒有結果。

第三,其實商演也沒有什麼神秘的,與小劇場演出相同,只不過商演的商業運作更復雜些,而已!

我的這個回答一定不是提問者喜歡的和想要的回答,提問者想要把商演提高到比央視還要高的地位,其實是痴人說夢。只要看看央視春晚那麼多人不要報酬還奮不顧身地參與,就知道答案了。











生活亮亮眼


首這個依情況而定吧,好多選秀節目出來的冠軍最後都默默無聞了,岳雲鵬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他在沒有參加喜劇人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商演並且很成功了。參加節目的目的是為了讓平時不關注相聲的人對他有個認識,所謂的混個臉熟。出來以後大小也是名人了。

說道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我覺得如果觀眾在看的話,出來以後能混個臉熟以後上上節目還是可以的。

至於商演,真的就需要作品說話了。這個年代像盧鑫玉浩這樣能從參加幾個節目證明自己的演員還是不多的。

另外我其實不看好相聲小品大賽的冠軍,因為節目的立意是在相聲小品裡面找藝術品,不是消費品。如果節目好,確實後面的演員出了精彩的節目,應該也是叫好不叫座的。

有時候一件事情的出發點很重要。

主流或者說央視,並不以商演為導向,也並不是為了選出能商演的演員的。

另外需要說一點的就是,相聲小品大賽節目後面的我都沒在看,不搞笑,有點假大空,不太關注了。


閒白社


首先說不是有人看沒人看的問題,關鍵先弄明白什麼是相聲?相聲是什麼?相聲是流傳在中國民間的一種藝術形式,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撂地的具有諷刺和搞笑的民間藝術不是高雅的廟堂文化。很多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可以改革可以轉變首先說適合發展創新,可有些東西是不適合改革的!事實已經證明了相聲走上改革之後幾乎沒人買票去聽相聲了,相聲一時間走入低谷。很多相聲演員改行了,可那時候姜昆幹什麼了?為什麼不象現在這樣搞相聲呢?又是成立什麼社團又是高什麼大賽!這是為什麼呢?在中國相聲藝術最低谷時出現了郭德綱一時間大街小巷天南地北都是郭德綱相聲的光盤,從很多方面可以看出郭德綱是庫愛相聲痴迷相聲是有著深厚功底的相聲演員真正是把相聲當成事業去幹的人!白手起家創辦德雲社把相聲從底谷帶向正確發展道路。那為什麼這麼多說相聲的罵郭德綱呢?就是因為郭德綱說出了實話道出了什麼才是相聲的真諦,道出了什麼樣的演員才是真正的相聲演員,讓觀眾瞭解了怎樣說相聲才是真正的相聲。可是這樣一來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很多不學無術,混日子,混資歷的演員日子不好過了。包括當今的曲協主席姜昆為了自身的面子沒能拿出作為行業領導者的大度和涵養去接近了解郭德綱瞭解德雲社而是今天指責明天批評!大有我姜昆天下獨大之勢!一位領導者的面子是自己藝術能力的體現威信是用好的實際行動造就的。什麼是德藝雙馨?中國相聲禁不起折騰!在這個國度裡能人背後有人弄的時代就要結束了!為了民族民間藝術的發展!我們應該團結起來放下面子放下那個很虛偽的架子,取人之長補自之短尊師重道讓相聲事業得到發展給人民帶來喜聞樂見的好作品!到那時不是有觀眾沒觀眾的問題而是你姜崑曲協主席德配位中國相聲藝術後繼有人!


通天成-天地人


題目想說的是相聲商演吧?小品好像還沒聽說有商演的哩。從目前已播出兩期裡所有作品及演員,還看不出具備奪冠的相聲組合,即使某一組奪冠並進行商演,估計也賣不出票。我們來解析一番。

第一組相聲組合是梁洪昊、楊凱。梁洪昊的師父是楊四齊,師爺是史文惠;楊凱是已故相聲名家常寶華的外孫、相聲/小品演員

常遠的表兄弟。一個師出名家,一個是名門之後,倆人的基本功都很紮實,也經常參加央視及地方臺的相聲表演,平時更是和李金斗等老相聲藝術家在北京的"望京樂園"表演節目。舞臺經驗豐富,但說要奪冠恐怕很難,畢竟表現平平。

第二組相聲演員是“開心麻花”團隊的王成思、杜曉宇。杜曉宇因為在2013年春晚和沈騰合作《今天的幸福2》中演"前夫"而被觀眾熟悉。這次兩人跨界表演相聲,沒什麼出彩。

第三組是童星大寶小寶,三歲拜師巴蜀笑星叮噹學習曲藝,後來又拜師青曲社掌門苗阜,參加了不少電視節目和《我為喜劇狂》選秀節目。此次登臺表演相聲,雖有幾位小品新秀做陪襯,貫口也說的不錯,但尚難成氣候。

第四個相聲節目是寶島臺灣的相聲演員吳佩凌(女)、李雲飛。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這對演員剛剛不久前折翼在郭德綱主導的東方衛視《相聲有新人》初選賽中,此次參加央視賽事,著裝、髮型都差點沒認出來。不過此次表現還是一般而已。

第五個出場的相聲搭檔是陳印泉、侯振鵬,這一對可是一腳還在《相聲有新人》的郭德綱戰隊裡。陳印泉有"模仿達人"之稱,模仿人物惟妙惟肖。從此次參賽央視表現看,也是沒什麼大的亮點。

郭德綱評書徒弟、馮鞏相聲徒弟王彤,很多人都認識,也是老演員了,這次搭檔曹隨風、劉安宇,出現在《相聲小品大賽》的第六個相聲節目裡,表演群口相聲。這個節目,說是相聲,我覺得更像小品,哈哈。


岑詮


滿懷期待的看了三場,但真的令我失望。相聲小品的第一要素和功能是讓觀眾們笑起來,而不是說教式演講。難怪德雲社受到廣大人民群眾歡迎,無論說學逗唱,還是形式內容,都不是一個檔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