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剛:我眼中的六盤水市五十年變遷史


徐春剛:我眼中的六盤水市五十年變遷史


“三線建設”是一個屬於六盤水市的崢嶸年代,鑄就了這座城市的根基與輝煌。“三線建設”時期對於六盤水而言,是一部改天換地,慷慨激揚的人間話劇,也是一部氣吞山河,波瀾壯闊的史詩。在“三線建設”的滾滾洪流中,有這樣一個人,他用五十載光陰全身心奉獻到這座城市的建設中來,亦用五十載的光陰,經歷和見證了這座城市的鉅變,他就是三線建設者徐春剛。

三線建設者徐春剛:“我來到六盤水50年,六盤水的變化和發展,我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為響應當時支援“三線建設”的號召,徐春剛在1968從學校畢業後就來到了六盤水市水鋼集團開啟了他的“三線建設”之路,五十年紮根這座城市的建設,他經歷了這座城市從窮鄉僻壤轉變到工業城市,再到旅遊城市興起的探索發展之路。

三線建設者徐春剛:“當時我來的時候可以說,水城一片荒涼,只有場壩和老城算是居民比較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商業區和政府部門,其他的全都是一片荒地,像這一帶根本就沒有幾戶人家,全是荒草地,現在可以說已經變成了繁華的大都市,而且是宜居旅遊,度假休閒的大都市。”

徐春剛:我眼中的六盤水市五十年變遷史

在與徐春剛交流的過程中,徐老帶著記者沿著一條附近的道路漫步前行,看著眼前開闊的道路,他向我們娓娓道來。

三線建設者徐春剛:“這條路就是涼都大道,涼都大道是我們六盤水主幹道之一,50年前,六盤水根本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後來又開發了一條叫振興路,現在就叫人民路,當時的振興路才是20多米寬,現在我們這個涼都大道,單行路就有五車道,所以說我們六盤水道路的變化也是非常巨大的。”

離鄉背井,來到六盤水參與三線建設,給家裡報送平安信,在當時信息網絡潰乏的時代是特別費事的,從書信難達到“天涯若比鄰”信息時代的普及,亦是一種時代的進步。

三線建設者徐春剛:“50年前,我剛到水城,給家裡通信,寫信郵回去要十天半個月我父親才能收到,來信回信就是一個月,現在幾秒鐘就可以打電話了,而且還可以面對面的說,看到對方的形象。”


徐春剛:我眼中的六盤水市五十年變遷史


工資、住房的變化,也體現著每一個時代的特色,和時代的進步。

三線建設者徐春剛:“當時住的是乾打壘,乾打壘只有16平,現在我住的房子是120平,3室2廳1廚1衛,我覺得住房有非常大的改觀,收入也有非常大的改觀,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剛來的時候,只有30元零5毛的工資,養活四口人,37元5毛的工資養活五口人,現在我和老伴的退休工資加在一起是7000多塊錢,生活水平的變化也是非常的大,條件也非常好。”

放眼六盤水市,在50年曆程中,由一個偏僻的農耕型城市,轉變為工業型經濟城市,再到發展成為全域旅遊的生態經濟新城市,而作為剛好參與見證了這座城市五十年鉅變的徐春剛始終堅信改革開放的決策力。


徐春剛:我眼中的六盤水市五十年變遷史


線建設者徐春剛:“還是通過國家的變化,改革開放的好政策,黨的好領導,才能促使我們六盤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每個家庭生活的不斷改善。”

2006年,徐春剛正式退休,但出於一名共產黨員的榮譽和責任,徐春剛受聘為六盤水市少先隊總輔導員和鐘山區道德講堂的百姓講師團副團長、和六盤水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開啟了他的宣講工作,不斷的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他所經歷的三線建設的故事,繼續為鐘山區的發展做出自己的奉獻。

三線建設者徐春剛:“我的初衷就是作為中國共產黨員,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人退休了,但是中國共產黨員的職責和稱號不能退休,所以說,作為共產黨員,每時每刻都要把自己的身份亮出來、形象樹起來、作用發揮起來,我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我的理想和信念,為黨和社會做點兒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