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節奏太快,如何讓生活慢下來

和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相似,今天,我們的生活步入了快節奏時代:愛情進入“快餐時代”,認識兩個月就以閃電般的速度領證結婚;“出名要趁早”“成功要趁早”成為很多人的人生信條,太多的孩子被迫投身“明星速成班”,很多成年人也得了“成功飢渴症”、夢想快速致富、快速升官、、、、生活中類似的快的例子還有很多,“欲速則不達”。“閃婚”帶來了很多的“閃離”,很多本來天賦不錯的孩子最後成了“傷仲永”,很多“成功飢渴症”患者遭遇人生的“滑鐵盧”。壓力大、超時間、超負荷的工作,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特別是心理上的忙碌所帶來的傷害也許超出我們的想象,可以說,我們正處於一個把健康賣給了時間和壓力的時代。為生活而奔波,為工作而傷神,為物質的滿足而身心疲能,每天的“快生活”讓我們沒有時間思考,導致我們盲目跟風.使得生活方式、文明習慣乃至人生境界陷入了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實踐證明,很多時候快節奏的生活並不好,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還是要讓生活慢下來。

社會節奏太快,如何讓生活慢下來

20世紀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倡導“慢生活”方式。這裡的“慢”並非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一種意境,一種迴歸自然輕鬆和諧的意境。“慢生活”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富”得充實,“窮”得快樂的生活狀態,工作再忙心不亂,生活再苦心不累。

社會節奏太快,如何讓生活慢下來

快節奏生活由來已久,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現代社會生存壓力大,公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為生活奔波,客觀上讓“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大行其道;由於制度不完善,有的人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快速發財、快速升官,進一步加大了其他人的緊迫感。二是媒體過度追求“眼球效應”,不適當地宣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等錯誤思想誤導了群眾,把群眾誘導到盲目追求快速成功的錯誤“軌道”。三是學校過於強調分數、升學率等有用的指標,忽視對青少年健康人格和心理的教育,教育缺失讓青少年的心理和人格“先天不足”,四是整個社會閱讀率不高,缺少優秀傳統文化薰陶,個人修養不夠,對人生缺少獨立思考和規劃,容易從眾,隨大流。

社會節奏太快,如何讓生活慢下來

找準了原因,我們就要“對症下藥”,要讓生活慢下來,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要完善制度設計,消除慢下來的後顧之憂。壓力大,職業倦怠,失眠焦慮,宣洩渠道少,機制不完善導致心理失衡,缺乏安全感,面對社會的浮躁與焦慮,要進一共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督促指導企業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為職工作法繳納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等保險,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和社會救濟體系,依法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基本生活,讓群眾不至於為了生活疲於奔命。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幹部選拔任用條例,按照程序提拔任用幹部,全面加強信息公開工作,主動接受群眾等的監督,盡力避免和消除違法違規的“快速升官”等問題,緩解社會衝突,減少人際間的矛盾與仇視,對查證屬實的違法違規的“快速升官”嚴格實施責任追究。為群眾的成才成功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消除群眾“慢下來”的後顧之憂。

社會節奏太快,如何讓生活慢下來

其次,媒體要注重社會效應,營造慢下來的良好氛圍。媒體要秉持社會效應優先的理念,按照客觀、真實、全面的原則開展新聞宣傳報道,要杜絕為了追求“眼球效應”而片面地誇大宣傳“快速成功”“快速致富”等現象。要通過全面真實的報道把人民群眾引導到正常的“軌道”上來,為“慢下來”生活營造良好的環境。

再次,學校要彌補教育缺失,打牢慢下來的人格基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和心理,把人格和心理健康教育納人學校的課程體系,通過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成長觀,為青少年未來的成才成功奠定堅實的人格基礎。

社會節奏太快,如何讓生活慢下來

最後,個人要強化獨立思考,培養慢下來的良好修養。要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方式、精神追求和工作責任,通過品讀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來增強思辨能力,讓自己不盲從,有主見,不斷涵養慢下來的心境。拒絕盲目跟風。“報班熱”“相親熱”“選秀熱”等熱潮反映了時下人們跟風嚴重,心態浮躁,過分依賴專家指導。一個經常從眾跟風的人必然缺少獨立思考,缺乏理性,喪失文化個性行為,束縛思維,扼殺創造力。因此,我們要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要建立起獨立自主的思想,增強自信心,充分運用我們的智慧和創造力去發現生活,為生活增添色彩。

社會節奏太快,如何讓生活慢下來

生活要歸於簡單,工作要抓住重點,在職場忙得唐頭爛額,筋疲力盡的人,不妨梳理心情,讓生活節奏慢下來。慢生活是我們對生活質量和生存狀態的一種反思,這樣才能告別盲目跟風,回到健康、積極、自信的生活態度。正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並真正行動起來,宣揚慢生活,踐行慢生活,讓慢生活真正蔚然成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