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太平猴魁”是中国的极品名茶。这种茶产于黄山脚下、太平湖畔,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为出众,因此称为“猴魁”。

太平猴魁优越的产地自然条件,保持了长盛不衰的发展。茶园大多坐落在海拔500到700米以上的山岭之上,面积较大的有凤凰尖、九龙岗、五里培、狮形尖等。“猴岗”一带更是云海缥缈,翠峰叠嶂,登高远眺,依稀可见美丽的“黄山伴侣”——太平湖。这里山高林密,鸟语花香,肥沃的土质和温润凉爽的气候,滋养着这里的茶树。在树香、花香的熏染下,使得“太平猴魁”的品质在众多茶类中独树一帜。

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关于太平猴魁的发现曾经有着神奇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太平县的猴坑村有一座山势险峻的凤凰山,此山无路攀登,因此从来没有人上过山顶。人们只能远远地看到山上住着一大群猴子,成群结队地在悬崖峭壁的缝隙中攀援,猴坑村也因此而得名。每年春天,随着徐徐的清风吹送,山下的村民们时常可以闻到阵阵清香,只是不明缘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发现这种香味是从山上的茶树萌发的香气,于是便开始驯化猴子,利用其善于模仿的动物习性,教猴子采茶,每到春季的时候,把训练好的猴子放到山上去,猴子有灵性,竟然可以将鲜嫩的芽叶采回。人们用这些茶叶制出的茶香气诱人,滋味鲜醇,很快就远近闻名,渐渐地流传开来。

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太平猴魁的采摘十分讲究,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始采摘,立夏前停止,每3—4天采一批。采摘天气一般选择在晴天或者阴天中午前(雾退之前),采摘时间较短,每年只有20天左右的时间。一般采摘从每天上午的6—10点进行,清晨朦雾中上山采茶,雾退即收工。特级猴魁茶的每一片茶叶都需要人工捏制定型,俗称“捏尖”。

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采茶时还要做到“四拣八不采”。

四拣是指:

一拣坐北朝南阴面山上的茶叶,不拣阳面太阳照射山上生长的;

二拣高处生长芽叶,不拣低处生长的;

三拣生长旺盛的茶树上粗壮、挺直的健枝,不拣细弱枝条上的叶子;

四拣枝上一芽二三叶初展的芽尖。

八不采是指:

无芽的不采、大不采、小不采、瘦不采、弱不采、有虫食的不采、色淡的不采、紫芽的不采。

经过这道工序后,把刚收回来的鲜叶再次分拣,折下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的“芽尖”,挑出肥壮多毫,匀齐一致,叶缘背卷,芽尖和叶尖长度相等的才能用来制作“猴魁”。上午采、中午拣,上好的太平猴魁必须在采摘当天完成加工制作。

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特色,冲泡以后可见“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景象。同时有“两刀一枪”的景观,干茶冲泡以后每朵茶上都是两叶环抱一个芽,不弯不曲,平扁挺直,俗称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

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太平猴魁色泽苍绿,叶脉绿中带红,肥厚壮实,满披白毫,含而不露,叶子主脉呈绛紫色,好像橄榄一般。冲泡后,茶芽挺直成花朵,扁平匀整,两端略尖,汤色明澈嫩绿,滋味醇厚鲜爽,具有“一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香犹存”的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太平猴魁独特的“猴韵”。手工制作的猴魁茶墨绿色,厚实有焦边,泡在杯中可以直立,不展叶;机器加工的猴魁茶,大小不均匀,薄如蝉翼,一碰就断,冲泡后叶片展开,购买时加以区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