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需警惕「跑步膝」 鍛鍊需控制運動量

跑步需警惕“跑步膝” 鍛鍊需控制運動量

鍛鍊應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喜歡跑步,特別是長跑。長跑可以練雙腿的肌肉,看起來又細又長,使得年輕女性鍾愛長跑。骨科專家提示,很多人由於沒有相關知識,不注意熱身和保護,常常導致膝蓋受傷,讓運動變得“適得其反”。

跑步需警惕“跑步膝” 鍛鍊需控制運動量

膝關節本身嬌嫩並承受著額外負重

專家指出,膝關節承受來自人體的所有重量,甚至是額外的負重。研究顯示,兩腿同時站立無屈曲時,雙膝關節分別承受膝以上體重的一半,約43%的體重;單腿站立時約承受2倍體重;平地行走時,膝關節承載的負荷可達體重的2至3倍;平地快速行走時,可增加到體重的4.3倍;而上下樓時則分別達到4.4倍和4.9倍;跑步時負重大約是4倍;打球時大約是6倍;蹲和跪時可增高至約8倍!

膝關節的位置與結構,使它比其他關節承受更大的衝擊和壓力,是很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關節。尤其在運動中,如跑步姿勢不正確、下肢肌力不足、肌肉韌帶放鬆不夠,或步法互換不得當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膝關節損傷。

跑步需警惕“跑步膝” 鍛鍊需控制運動量

警惕“跑步膝” 鍛鍊需控制運動量

骨科專家介紹,大家口中的“跑步膝”也就是臨床上的髕骨關節炎,是指髕骨和股骨的軟骨面磨損、軟化或裂化而導致膝關節疼痛和發炎。跑步者一旦確診為髕骨關節炎,應減少運動量;疼痛比較嚴重的應該停止跑步,同時口服一些氨基葡萄糖、非甾體類抗炎藥物。

另外,日常的運動鍛鍊只是為了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而非負荷越大、時間越長、強度越高越好。

跑步需警惕“跑步膝” 鍛鍊需控制運動量

懂得循序漸進 保持良好跑步姿勢

人在跑步的時候,關節的轉動是在肌肉驅動、韌帶延展、半月板緩衝、關節液潤滑等聯合作用下完成的。如果跑步動作長期變形,如外八字、內八字、高抬腿跑、左右用力不均等,難免會對膝關節造成不良影響。研究顯示,有六成人膝關節損傷與跑步姿勢不當有關。

骨科專家表示,不主張大家初期就跑3000米以上,初練長跑宜先慢跑,待長跑能力有明顯提高後,再逐漸增加跑的速度和距離,增加量不必刻意規定數量,跑到覺得腳步落地變重,或是膝部感覺有壓力時停下來即可。跑步後應重視整理活動,如慢跑或慢走一段,做幾下深呼吸等,讓身體逐漸平靜下來。回到家以後,可以適當對腿部肌肉熱敷,對關節及周圍軟組織進行按摩,同時對膝關節進行放鬆練習,使疲勞的關節得到充分的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