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王閣序 》學習指導(高二必修5)——by.董澤華

《 滕王閣序 》學習指導(高二必修5)

——by.董澤華

《 滕王閣序 》學習指導(高二必修5)——by.董澤華

一、寫作背景、作品內容及影響、作者簡介:

1、背景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2、作品簡介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

3、作品影響

《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

《滕王閣序》讓高舉反駢旗幟的文學家韓愈讀了之後也大為讚賞,稱頌其“讀之可以忘憂” 也。

韓愈作《新修滕王閣記》曰:“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瑋絕特之稱。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亦欲往一觀而讀之。工既訖功,公以眾飲,而以書命愈曰:‘子其為我記之。’愈既以未得造觀為嘆,竊喜載名其上,詞列三王之次,有榮耀焉。”

王勃(649~676年)[15] 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徵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 滕王閣序 》學習指導(高二必修5)——by.董澤華

二、字詞句

《滕王閣序》文言字詞梳理

一、積累成語

勝友如雲人傑地靈高朋滿座騰蛟起鳳物華天寶鐘鳴鼎食逸興遄飛天高地迥萍水相逢命途多舛老當益壯一介書生東隅已逝,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二、字音

臺隍()懿範()潦水()驂馬非()逸興遄飛()

睇眄()簪笏()叨陪鯉對()命途多舛()

三、通假字

儼驂騑於上路 ("儼"通"嚴",整齊的樣子)

雲銷雨霽 ("銷"通"消", 消失)

所賴君子見機 ("機"通"幾",預兆)

接孟氏之芳鄰 (接通"結",接通交)

四、古今異義

千里逢迎古:迎接千里逢迎奉承, 今:奉承,拍馬屁

時維九月 :古:在常作"維護" 維持" 今 : 常作"維護","維持" 之義

儼驂騑於上路 : 古:高高的道路今:動身

窮且益堅古:困厄,處境艱難困厄, 沒有錢,窮困. 今: 沒有錢,窮困.

所賴君子見機 : 古:看到細微的預兆看機會,看形式. 今: 看機會,看形式. 盛筵難再古義: 古義:第二次今義: 又一次.

誰悲失路之人 : 古義: 古義:同情今義:悲傷.

童子何知

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阮籍猖狂

五、一詞多義

1.故: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舊.

(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所所以.

(3),桓侯故使人問之 :特地.

(4),既克,公問其故 :原因.

2.盡: 1),賓主盡東南之美 :全,都.

2),潦水盡而寒潭清 :沒,幹.

3),則智者盡其謀 :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歸盡 :完,盡頭.

3屬: 1),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 名屬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屬於,歸屬,隸屬,是,動詞)

2),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名詞)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管轄,轄屬,動詞)

4)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信陵君竊符救趙》(連接,動詞)

5)項王渡江,騎能屬者百餘人耳《垓下之戰》(跟著,動詞)

6)屈原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原列傳》(撰寫,動詞)

7)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託付,囑託)

8)舉酒囑客《赤壁賦》(通“囑”,勸酒)

4.即:

1),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飛雪 : 就

3),且壯士之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 則 .

5,引:

①控蠻荊而引甌越(動詞,連接)

②恭疏短引(名詞,序)

③司馬懿引二十萬軍(動詞,帶領)

④引次江北(動詞,後退,退卻)

6,窮:

①窮島嶼之縈迴/ 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綜響《促織》(動詞,窮盡,極,用盡)

②窮且益堅名詞,困厄,處境困難) (名詞,困厄,處境困難) 日暮途窮(動詞,阻塞不通)

③日暮途窮(動詞,阻塞不通)

④不忍窮竟其事/則好遊者不能窮也(動詞,窮究,追究到底,走到盡頭)

⑤響窮彭蠡之濱(徹,盡)

7,數:

A,shù , ①識盈虛之有數(名詞,定數)

②一曲紅綃不知數(名詞,數量)

③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名詞,技術)

B,shǔ , 數呂師孟叔侄為逆 (動詞,數落,列舉罪狀)

C,shuò , 而公子親數存之(副詞,屢次)

8,趨:

①他日趨庭(動詞,快走)

②入而徐趨 (動詞, 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趨末 (動詞,趨向,奔向)

④使者馳傳督趨 (動詞,通"促",催促)

⑤趨令銷印(副詞,通"促",趕)

9,且:

①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連詞,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詞,將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副詞,姑且,暫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哉(連詞,尚且)

⑤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副詞,將要)

10,矣:

①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語氣詞,相當於 "了")

②前人之述備矣語氣詞, (語氣詞,相當於 "了")

③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 (語氣詞,表示疑問)

六、詞類活用

(1),襟三江而帶五湖(襟,帶,名詞意動用法,以……為襟,以……為帶)

(2),四美具,二難並美, 作名詞,美好的事物,指良辰, 難:作名詞,美好的事物,指良辰, 美景,賞心, 美景,賞心, 樂事;難得的賓主,指賢主,嘉賓.

(3),川澤紆其駭矚駭:使動,使……吃驚.

(4)雄州霧列,俊採星馳(霧,星,名詞作狀語,像……一樣)

(5)層巒聳翠,上出重霄(上,方位名詞作狀語,表動作趨向,向上)

(6)目吳會於雲間(目,名詞作動詞,看)

(7)賓主盡東南之美(美,形容詞作名詞,俊傑人物)

(8)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屈,竄,使動用法,使……屈就,使……逃竄)

(9)騰蛟起鳳(騰、起,使動用法)

(10)梓澤丘墟(丘墟,名詞作動詞)

七、特殊句式

1)判斷句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2)省略句漁舟唱晚,響窮(於)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於)衡陽之浦

3)倒裝句奏流水以何慚(賓語前置).

4)倒裝句奉晨昏於萬里;訪風景於崇阿(介詞賓語後置作狀語)

5)被動句懷帝閽而不見

6)倒裝句目吳會於雲間(介詞賓語後置作狀語)

7)倒裝句都督閻公之雅望(定語後置)

8)倒裝句楊意不逢(賓語前置)

八、本文的借代

1棨戟遙臨:棨戟代閻公.

2襜帷暫駐:襜帷代車駕,實代宇文氏.

3仙人之舊館:代滕王閣.

4帝閽:天宮的看門人.屈原《離騷》: 開關兮, "吾令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撫凌雲而自惜:凌雲代司馬相如的賦.因漢武帝曾誇其賦"飄飄有凌雲之氣".

《 滕王閣序 》學習指導(高二必修5)——by.董澤華

三、結構與主題

全文共四個段落:第一段敘事,是個引子;第二段基本上是寫景;第三段基本上是抒情;第四段敘事,照應開頭。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閣宴會,作者用略寫的方法,分散在各個段落之中,但文章的重心不是餞宴,而是以寫景為鋪墊的抒情。全文由地理人文的敘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繪,再由美景轉到抒情,緊密聯繫,轉換自然。展開來看,作者從敘寫洪州的形勝入手,極盡鋪陳誼染之能事,把宴會盛況,膝王閣內外上下的景物描寫得淋漓盡致。然而王勃並非為遊山玩水而來,他只是路過此地,被這裡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很容易觸景生情,從宴遊盛會的聚散聯想到人生的窮通離合,禁不住“興盡悲來”,自會有一番感概要抒發的。也就是說,在良辰美景、賢主熹賓都齊備的情況下,作者舉目遠眺,盡情嬉遊,可是天高地遠,宇宙無垠,他忽然覺得人生短促,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有定數,感概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第二段寫景時,巧妙地把敘事穿播在其中,如“儼摻驕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

第一段的關鍵句是“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它既是對前文的承接和歸結,又自然轉入對“賓主盡東南之美”的稱讚,由遠而近,順暢自然。

第二段的關鍵句是“披繡闊,俯雕甍”,作者在它出現之後,即一反前面對高閣的仰視,轉而由近到遠,自上而下地俯視周圍的萬千氣象。收得攏,撒得開。

第三段的關鍵句分散在兩處。作者先用“天高地迥”、“興盡悲來”,把敘事、寫景轉向抒情,議論。其中“覺得宇宙之無窮”是觀看天上地下美景後發出的讚歎,是承接上文;而“識盈虛之有數”則是樂極生悲後對個人不幸命運的感慨,是開啟下文。但是,當此段又一關鍵句“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一出,文章便轉入表達自己雖遭挫折而仍思進取的可貴志向,從而使感情表達得十分委婉,真切動人。

主題思想:

表達自己雖報國無門卻壯志不墜,處困頓而情操不移,遇逆境而壯志更堅的執著態度。抒發了自己交織於內心的失望與希望,痛苦與追求,失意與奮進的複雜感情。

四、藝術手法

《滕王閣序》是唐人王勃用駢文寫的佳作。此文內容豐富,情真意切;對仗工整,聲律和諧;手法多變,格調迥異;駢散結合,語言華美。千百年來,一直被世人廣為傳頌。在高中教材中,此文一直為廣大師生所喜愛。這裡,僅就個人對文章的一點淺陋理解,將本文的藝術手法作以簡要梳理。

一、文思細密,層層扣題

本文原題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謀篇佈局,無不統於題目之下。第一段概寫洪州地勢之雄偉,物產之華美,人才之優秀,賓主之尊貴,緊扣題目“洪府”二字。第二段先敘寫清澈幽寒之水,青紫暮色之山;再寫仙境般之長洲,桂殿般之樓閣,展示了一幅壯美秀麗的滕王閣秋景圖,緊扣題目“秋日” 、“登滕王閣”六字。第三段寫滕王閣及周圍景色之美,再一次緊扣題目“滕王閣”。第四段集中筆墨寫閣中宴會場面,贊文人雅士之氣概和風采,特別是“四美俱,二難並”一句,對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和賢主嘉賓作總結讚美,緊扣題目“餞”。後面三段,筆鋒一轉,由盛讚良辰美景、文人雅士轉為慨嘆人生艱難、命運多舛,表達了正視現實、奮發向上的態度。最後交代有幸參加盛會,理當應命作序,緊扣題目“餞”“序”二字。縱觀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遞進,層層扣題。

二、寫景狀物,手法多變

王勃在文中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描山繪水,將讀者帶入一種絕妙的佳境。

1、景情結合法。文章前半部分側重寫景,生動地展示了滕王閣壯美秀麗的圖景,描繪了宴遊唱和之歡樂。後半部分觸景生情,反覆抒發了作客他鄉、懷才不遇的感慨,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文中雖流露出相信時命運數的消極思想,但作者正視現實和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在文中無處不在。可謂景中有情,情中見景。

2、色彩變化法。文章不惜筆墨,極力渲染,盡展色彩變化之美。如“紫電”、“青霜”、“聳翠”、“青雀”、“黃龍”、“白雲”等,真可謂五光十色,搖曳生輝。特別是“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盡力表現出山光水色之色彩變化,上句用色淡雅,下句著色濃重,在對比中突出了秋日景象之色。

3、詩畫統一法。文章第三段濃墨重彩地將滕王閣及周圍景色推上了美的極致。文中寫閣門美、屋宇美、山川美,寫遍地宅舍、舸艦迷江、漁舟唱晚,真可謂是山清水秀、國富民強的江南風景圖,特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既具有詩的意境,又兼備畫的情調,想時像一幅充滿詩意的大自然風景畫,讀時像一首妙趣絕倫的好詩,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4、虛實相間法。作者登高望遠,不僅馳目四方,而且思接萬里。文中既實寫目之所見,又發揮想像,描摹目力難極之景。如為渲染閣中氣氛,作者藉助聯想,讓樂聲喚來徐徐清風,讓歌聲阻遏高空行雲,讓雅士像陶淵明那樣暢懷痛飲,讓文人像謝靈運那般能詩善寫。如此虛實相間,不僅使讀者對所寫之景有具體真實之感,又使讀者視野開闊,目通萬里。

三、含蓄委婉,述志言情

在大量的鋪陳敘事之後,作者借含蓄委婉的筆法,騰挪跌宕之氣勢,宴遊唱和之歡娛引出人世之艱難,仕途之崎嶇,懷才之不遇,抒寫了報國無門卻奮發向上的執著態度。如第四自然段,興盡悲來,“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委婉地抒發遠離京城浪跡天涯之情。接著由關山難越,想到仕途失意,借屈原、賈誼、馮唐、李廣的典故,抒發有志難伸的感慨,含蓄地表達了對所謂“聖君”“明時”的不滿。“所賴君子安貪”三句,表達不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的精神,又以大鵬自比,表明扶搖直上九霄的凌雲壯志。而後又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說法,表明早年雖失意,但拯時匡世之信念並未泯滅。同時又反用“貪泉”“涸轍”“阮籍”之典,說明“出淤泥而不染”、“窮且益堅”之志。作者正是借多樣的歷史典故,委婉含蓄地述志言情。

四、詞藻華美,語約言豐

唐初的駢體文,還有齊梁之餘風,辭藻繁多,典故濫用,即以形式上的浮豔來掩蓋內容上的空虛,但王勃的《滕王閣序》卻用駢文的形式表達豐富的內容,再現了交織於內心的失望與希望、痛苦與追求、落魄與奮進的感情歷程,真可謂辭藻華美,語約言豐。其中妙詞佳句,今天還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如“星分翼軫”、“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勝友如雲”、“高朋滿座”、“ 關山難越”、“萍水相逢”、“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老當益壯”、“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讀之如飲醇酒,久而彌篤。典故如陶淵明、曹植、謝靈運、馮唐、李廣、賈誼、梁鴻、貪泉、涸轍、北海、阮籍……這些典故並未使人陷入濃雲晦霧之中,而是清新疏朗,意味雋永。讀之令人蕩氣迴腸,感染力極強。

總之,《滕王閣序》是古代駢文的精品,它既發揮了駢文特有的鋪陳描寫手法,又運用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之氣於駢偶之中。字字絕妙,句句傳神,章章生輝,使人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正如都督閻公所言:“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它不但以其真實的情感和充實的內容區別於六朝及其以前那些無病呻吟或嘲風弄月者,而且打破了僵死陳舊的駢文格局和陳陳相因的文風,給駢文注入新的血液。

五、重難點

難點:用典

六、板書設計

七、鏈接高考

一、滕王閣序默寫 1、《滕王閣序》中直接點出了時間已到深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寫來賓駕著名車駿馬造訪滕王閣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寫山光水色,被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直接描寫滕王閣壯麗景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寫當地繁華富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寫景表現虛實相映之美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描寫水天相接、渾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是將對滕王閣的景物描寫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歷來被人視為千古絕唱。

8、身臨天闊水遠、野鴨高飛、秋霞絢麗的優美環境,我們自然會聯想到初唐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9、描寫宴會管絃之盛、歌聲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歷史典故暗示宴會豪華、人物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感嘆宇宙之大、人生無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反襯人生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3、表現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悶心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直抒胸臆,寫自己報國無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5、表達自己不因年華流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表達自己樂觀開朗情懷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7、表達自己不甘沉淪、亡羊補牢的豪情壯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古人的典故來反襯自己堅定的意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滕王閣序》中以“嗟乎”發端,從消沉中振起。_________是比較現實的認識,將人生的窮通得失看作常態;_________則是從歷史上擷取的兩個實例,以此來寬慰包括自己在內的失意之人。接著用兩個四六句來拓展這層意思_________,並以_________作結,總束上文。

1、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2、儼驂(cān)騑(fēi)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

3、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4、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

5、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

6、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7、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8、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9、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10、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11、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12、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13、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14、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15、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16、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相歡。

17、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18、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19、時運不齊,命途多舛(chuǎn)、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yì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二、滕王閣序常考句子盤點

1、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2、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3、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4、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5、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6、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7、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8、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9、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10、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 滕王閣序 》學習指導(高二必修5)——by.董澤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