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票、肉票、布票……渦陽人還記得這些酸甜苦辣的回憶嗎?

票證“退休”記

我這一代的人是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度過的。如果對老一輩人來說,改革開放如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話,那麼對我而言,這40年的變化好似“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糧票、肉票、布票……渦陽人還記得這些酸甜苦辣的回憶嗎?


人們持票搶購景象(資料圖)

有人把過去的一些年代稱作計劃經濟時代,而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便是那些形形色色的票證。計劃經濟時期幾乎一切都需要票證;沒有票證,即使是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也寸步難行、無法生存。這些票證包羅萬象,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糧票、油票、酒票、糖票、布票、自行車票、縫紉機票、煙票等不一而足。如我輩這樣出生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恰恰經歷了票證的歷史變遷。

糧票、肉票、布票……渦陽人還記得這些酸甜苦辣的回憶嗎?


糧票、肉票、布票……渦陽人還記得這些酸甜苦辣的回憶嗎?


孩提時代,經濟才剛剛放開,百廢待興,物質也不充裕,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都需要沿用這些票證。家裡買米買面買油都需要各種特定的票證。就糧票而言,得按照戶口根據年齡、性別、工種等按月發放。因為年紀小,我從來沒有弄清楚過這些糧票的使用範圍或者數量概念,只知道沒有這些小花紙什麼也吃不到。多少次眼饞著油條店大叔炸的香噴噴的油饊子,可是老爸說身上沒帶糧票,有錢也只能作罷。對於我們姐妹倆而言,每月的必修功課之一,就是一起長途跋涉走到外婆家,把屬於我們兩個人的糧票給取回來。


糧票、肉票、布票……渦陽人還記得這些酸甜苦辣的回憶嗎?


過年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大人們會從單位發到很多票,當然也意味著孩子們最忙碌的時候到來了。我和姐姐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按照老爸老媽給的票證上的日期去趕各種場子。今天在水產公司排隊領胖頭魚,明天去農副產品店排隊領肉。記得一次為領到一隻鴨子,凍到小腳麻木才領到。鴨子“嘎嘎”的伴著我們姐妹的歡笑終於回到了家,我們正打算向媽媽邀功請賞,鴨子生下一個熱乎乎的蛋,令大人們一陣惋惜,要知道鴨子可比鴨蛋緊俏多了。鴨子是餐桌上稀有的美味,鴨舌更是我們姐妹倆白熱化戰爭的目標,以至於老媽最後定下規矩,每次姐妹兩個輪流分得鴨舌。當然這些故事已經成為笑談,現在山珍海味也稀鬆平常,每次家裡吃鴨子我和姐姐還象徵性地把鴨舌讓給對方。這個時候全家便相視大笑,一切盡在不言中啊!


糧票、肉票、布票……渦陽人還記得這些酸甜苦辣的回憶嗎?


小時候父母親的單位就是家。從開水到夏天的冰水綠豆湯,再到冷飲棒冰都是單位發票統一供應。從國家到省到市最後到單位,大大小小都有計劃,可以說票證貫穿於老百姓的全部生活。

糧票、肉票、布票……渦陽人還記得這些酸甜苦辣的回憶嗎?


現在呢,這些有關生活物資的票證都可以進博物館,而我們手裡也多了一些新的票證,只是發證單位不同了。有各家蛋糕店的消費券、速食連鎖的優惠券、賣場商店的現金抵用券、零售鋪子的集齊可以兌獎的小卡片……無不印刷精美,個性鮮明。發票證不是東西不夠大家買的,而純粹是為了吸引顧客,刺激消費。

歷史存在於細節之中。每每回顧這些代表著過去年代日漸泛黃的“明信片”,時常有恍如隔世之感,而其實光陰只滑過40個年輪。無法想象這股清新的時代大潮還要帶我們走多遠、到什麼地方,但相信那一定是和諧繁榮的美好世界!(李祝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