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唐朝的叛將,卻被唐朝封王,難道其中有什麼貓膩?

他曾是唐朝的叛將,卻被唐朝封王,難道其中有什麼貓膩?

我們都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變衰的一個轉折點,八年多的戰亂對這個朝代可謂是影響非常的深遠,伴隨著這場戰亂也出現了許多奇怪的事情,比如安祿山的一個兒子,曾經反叛唐朝,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卻被唐朝封做了郡王,而且還被奉進了凌煙閣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他曾是唐朝的叛將,卻被唐朝封王,難道其中有什麼貓膩?

這人便是唐朝比較有名的節度使之一李寶臣,有人對此就感到納悶,李寶臣他明明是姓李,姓氏都不通,怎麼會是安祿山的兒子呢?其實李寶臣原來的姓,誰也不知道的,因為他並不是漢人,而是內附的奚族人。當時范陽的將領張鎖高很是喜歡這個李寶臣就將他收作義子了,並把他改名叫做張忠志。

他曾是唐朝的叛將,卻被唐朝封王,難道其中有什麼貓膩?

李寶臣非常的贊成騎射,武藝也很是高強,經常負責偵察的工作,安祿山對他十分欣賞,於是就把他選作射生官,隨著他入朝。安史之亂爆發了以後,李寶臣作為安祿山的心腹,逃回了河北。對此安祿山感到非常的開心,就正是把他收為了自己的兒子。這時二人才有了父子之名。

他曾是唐朝的叛將,卻被唐朝封王,難道其中有什麼貓膩?

李寶臣確實是一個有膽識的人,他很是厲害,第一次出手的時候就帶領了18名驍騎,把太原的楊光翽給挾持了,唐軍有1萬多人的追兵,也不敢追擊他。後來他奉命扼守井陘,阻止了唐朝的軍隊,從山西進入河北地區。

他曾是唐朝的叛將,卻被唐朝封王,難道其中有什麼貓膩?

唐朝的大臣李沁也曾經在與唐肅宗談話裡提到他是一名驍將。在安祿山死了之後,李寶臣就被安慶緒任命為了恆州的刺史,不過這個時候他卻動搖了。

他曾是唐朝的叛將,卻被唐朝封王,難道其中有什麼貓膩?

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將軍圍攻相州時,李寶臣看到此景覺得不妙,於是便歸降了唐朝。不過沒多久,唐軍就戰敗了,於是李寶成也再度叛變了唐朝,歸屬了史思明的麾下。經過了幾年的作戰,叛軍的內部發生了內訌,史思明就被他的兒子史朝義給殺害了。

他曾是唐朝的叛將,卻被唐朝封王,難道其中有什麼貓膩?

史朝義接連敗給了唐朝的軍隊,李寶臣也見風使舵,再度向唐朝歸順了。史朝義被平定了以後,李寶臣不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得到了獎賞,同時唐朝還給他賜予了名師的鐵券給他,至此以後張忠志就變成了李寶臣。在763年之後,他還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殊榮,他圖像還被放入了凌煙閣。

他曾是唐朝的叛將,卻被唐朝封王,難道其中有什麼貓膩?

當時的李寶臣割據一方,朝廷對他也感到無可奈何,只能對他加官晉爵從而拉攏他。剛開始李寶臣被封為了清河郡主,後來他又被改封了隴西郡王,將近20年的時間獨霸一方。這麼一個判斷,竟然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可以說唐朝的衰落,也是十分的顯而易見了。

他曾是唐朝的叛將,卻被唐朝封王,難道其中有什麼貓膩?

對於李寶臣,各位看官有何不同觀點呢?如果喜歡本文可關注《隨手看歷史》獲取更多的歷史文章,歡迎轉發、收藏本文,謝謝大家閱讀,下期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