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著名的「叛將」,第二位曹操錯失終成心腹大患

【導讀】三國小編認為是中國古代最精彩的一段歷史,不但湧現出很多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還流傳出家喻戶曉的佳話。三國有一點最為精彩的是在這段歷史中很難找到真正的正派和反派,除了董卓的殘暴、呂布的背信棄義等個人性格特點外,很難說哪一方是正義或者邪惡的,這也就使得人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看這段歷史。就連戰爭中的投降、叛變等都不能一概歸為不忠,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中著名的叛將。

三國時期著名的“叛將”,第二位曹操錯失終成心腹大患

張郃

大名鼎鼎的張郃在曹操的帳下屢建奇功,被曹操視為“吾之子胥,吾之韓信”,朱元璋當年也曾如此評價張郃「有謀臣如攸、彧,猛將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當年蜀軍率精兵與張郃、夏侯淵在漢中激戰。由於蜀軍不斷增派援軍,曹軍大敗,張郃退守陽平關,夏侯淵被殺,劉備聽聞後,只說了“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可見當時張郃在敵軍心中的地位。

三國時期著名的“叛將”,第二位曹操錯失終成心腹大患

但張郃最早並非曹操的人,而是袁紹麾下將軍。袁紹是出了名的不識人才,在官渡之戰時,郭圖有意將失敗的原因誣陷於張郃,張郃一怒之下投奔曹操,曹操大喜過望,親自迎接張郃並呼“韓信歸漢,微子去殷”,此後擔任著偏將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並在曹丕稱帝后升左將軍,封鄚侯,從此流芳百世。試想如果張郃由於愚忠繼續追隨袁紹,在那一群亂臣賊子中能明哲保身估計就燒高香了,更不要說建功立業了。

三國時期著名的“叛將”,第二位曹操錯失終成心腹大患

姜維

姜維被後世稱為“諸葛亮二世”,在諸葛亮死後成為蜀國的頂樑柱,是世間少有的文武全才。曾經九次北伐,以攻為守,才使得蜀國能夠堅持不被攻克。後人評價「諸葛未亡猶是漢,姜維不死尚為劉」。但姜維最開始也不屬於蜀國,而是魏將,想必曹操如果當時還在世,一定會後悔沒有發現這麼厲害的人,最終因為懷才不遇從自己身邊投了敵軍,成了自己國家的心腹大患。

三國時期著名的“叛將”,第二位曹操錯失終成心腹大患

昔日孔明北伐中原,用詐城之計本欲取天水關,本以為天水關太守馬遵昏庸必定中計,沒想到被其手下姜維識破,使得趙雲久攻不下。但最終由於馬遵心胸狹隘,姜維遭質疑,最後被孔明攻破天水關,並在風鳴山下圍住姜維。經孔明耐心說服,最終歸降,最終在蜀國施展了一身的才華。

三國時期著名的“叛將”,第二位曹操錯失終成心腹大患

呂布

呂布被稱作“著名叛將”絕不是因為他“流芳百世”,“三姓家奴”早在在世時就已經臭名昭著了,但不得不承認其神勇無比。但就好像現代上班族一樣,你空有一身本事,有才華、效率高、業績好,但不服上級領導,還隨時都有可能帶著公司機密跳槽,有德無才尚可培養,但是有才無德萬不可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