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本桐華的青春文學著作,我敢打賭,你讀完絕對還想再讀

這一本桐華的青春文學著作,我敢打賭,你讀完絕對還想再讀

最近刷微博看到有博主讓讀者互相薦書,於是評論區就有很多人留言,其他的讀者就在其中討論好看與否。人們對於書籍“好看”的定義,從封面的華麗精美滲透進書籍的靈魂,每個人的認知與審美皆不同,有些人愛村上春樹愛的要命,痴迷於他作品不可名狀的情緒,以及故事帶來的力量與安慰,而有些人盡力吐槽他村上式浮於表面顯於文字的文藝。

最近讀桐華《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與幾位看過此書的朋友討論了一下內容,如今再次拾起,卻又擁有另一番想法。當這些角色深深地鐫刻在腦海,我感到一陣恍惚,它們離我是那麼遙遠,卻又突然察覺,這本都是過去我擁有過的東西,當我隔著另外一個次元回顧的時候,它又似乎近在眼前。

有朋友詢問可否用我的方式來介紹這本書,經過一番梳理,接下來就開始吧。

這一本桐華的青春文學著作,我敢打賭,你讀完絕對還想再讀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是一本青春文學小說,它講述了80年代普通少女羅琦琦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愛情與友情以及身邊每個人生活和思想上發生的劇變。

關於青春的題材不容易寫,特別是講述一個人成長,小說要描述的不僅僅是一個人內心的變化,還要刻畫出一個時代的變遷,不經意就會寫成記錄般的流水賬,而怎麼喚醒讀者久遠的年代感以及過去曾熱愛過的人或者事,就需要作者在故事上下功夫。

前邊我提到,這一次閱讀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覺得書中有一些小細節值得挑出來講一下。

“又不是買豪宅,

小孩鬥爭的殘酷後果

羅琦琦班級的幾個女生聚眾嘲笑女班長之後,

“在大家的笑聲中,我似乎看到女班長迅速垂下的眼睛裡有亮閃閃的東西。一個瞬間,我忽然覺得醜陋的不是女班長,而是我們。”(原文)

羅琦琦想起了,小學三年級時被老師質疑是小偷以至於被逼站在臺上搜身,講臺下是無數顆仰起的腦袋,各種各樣的目光,害怕、冷漠、鄙夷、同情,所以,在那個瞬間她覺得自己成為了過去最討厭的那種人。

這一本桐華的青春文學著作,我敢打賭,你讀完絕對還想再讀

每個人的離開,

都曾隱晦地給你留下了什麼

陳松清因為家庭問題被逼無奈退學讀技校,臨走前對羅琦琦說:“你可不可以認真學習,全力以赴地考這次期末考試。”羅琦琦不解他為什麼這樣說,我卻能理解陳松清,他把夢想寄託到了羅琦琦身上,延續他未完成的路,希望她能替他完成學業。

那為什麼就是羅琦琦?我想不只是偶然遇見那麼簡單,他能看見到她的努力,她的拼搏與不屈,她的聰慧與自信,所以他選擇了她。在這部小說裡面,還有一個人有著同樣的寄託——小波。他本是一個陽光上進的少年,卻在命運的捉弄下改變了人生軌跡,他用他的方式影響併成就了羅琦琦。在金榜題名日,榜首閃亮的名字寄託著他之前為之拼搏的夢想。

這一本桐華的青春文學著作,我敢打賭,你讀完絕對還想再讀

那些青春時期的愛戀

終將變成一個綿長的故事

在閱讀這本小說前,我始終帶著疑問,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兩個互相相愛的人卻不明白對方的感情?甚至相互猜疑?

看完整本書,我內心漸漸有了答案。

在張駿和羅琦琦相處的時光裡,張駿始終有著那種乞求在一起,小心翼翼的心緒,內心埋藏著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會爆發,當一個男人,因為害怕失去暫時拋棄了自尊,壓抑至底反彈的時候,也是分開的時候,不平等的感情又如何長久呢?

而相互不理解是因為,男生與女生對待感情的方式不一樣,男人像金星,女人像水星,他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矛盾,就好像張駿會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一昧的乞求已經讓他放棄了自尊,這就是最大限度的愛了啊。

而他認為琦琦只愛學習。但羅琦琦呢,她性格內斂,沒皮沒臉,內心深藏的灰暗不易顯露,所以她才羨慕關荷,她跟張駿在一起的時候分享了所有隱藏的心事,對她來說,這是最私密的事情,以及她浪費自己的時間為他複習,她會認為,這就是她表達愛的方式。

年少的心,脆弱且柔軟,正因為如此,他們相愛且怨恨著彼此,但在青春這段感情裡面,這只是一場沒有輸贏的成長。

這一本桐華的青春文學著作,我敢打賭,你讀完絕對還想再讀

我們有一樣的年少時光,

都有逃不過的坎

當年羅琦琦替小波實現大學夢考上了清華,十多年之後發現原來小波也替她實現了年少時說過的開書店的夢想。

他們從沒有忘記彼此,她依舊是他內心的軟肋,她到書店給他留言,在熟悉的小河邊一如當年般不見不散,他依舊顧慮依舊彷徨最後快速趕往河邊。

羅琦琦擁有很多人所羨慕的學歷,閱歷,眼界,地位,她是眾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可在過去的歲月裡,她也曾是一個壞學生,她從來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她一直嫉妒關荷,嫉妒她的美貌與才藝,嫉妒她的謙遜與隨和,關荷的一切,讓她懂得從容地愛不完美的自己。

最後我想聊聊羅琦琦和小波

羅琦琦是一個滿身荊棘,自卑敏感而又驕傲的人。她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童年的缺愛以及被孤立的經歷造就了她特立獨行的性格。慶幸的是,高老師和小波的出現,讓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這也是她人生極為重要的轉折點。

之後,她擔任戲劇總導演,做黑板報,數學競賽,在幾千人面前演講,她挑戰了過去未曾想過的事情,她收穫到自信,懂得了承擔,以及開始學會怎麼去愛一個人。

羅琦琦擁有歇斯底里的青春,她用力愛著一個人,拼命堅持一件事,她從來不屈服於現實,甚至不順從逆境,她倔犟,她勇敢,她驕傲,她孤獨。這是我喜歡也是我所嫉妒的。

這一本桐華的青春文學著作,我敢打賭,你讀完絕對還想再讀

在小說裡面,我覺得作者刻畫許小波的離開是文中最精彩的一幕。這兩個極其相似的人,他們一樣孤獨,自卑,一樣缺少愛,他們在孤獨黑暗中相互取暖,她是他內心的光,而他也是她內心安寧的守護者,他們有身無分文依舊能開懷大笑的積極,在喧鬧人群中相視一眼就能明白對方的默契,以及相互堅守著對方不會拋棄自己的承諾。

但小波還是離開了琦琦,可是就連他最後的離開,也是再次促成琦琦的蛻變成長。我們總嚮往曾經的美好,那些始終如一的陪伴,綻放在陽光下的誓言,揮汗如雨的操場,可命運總喜歡添加一些缺憾,就如昆蟲啃咬成洞的樹葉,狹縫生長的樹苗,斷翅重飛的小鷹,每一次的掙扎,都變成了我們成長的動力。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是一本半自傳體小說,小說裡面或多或少都有作者青春的痕跡,這本書是真誠的,它真實地道出了一個人成長的真相,也道出了社會上隱喻的某種現象,它值得每一個成長中的人們反覆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