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進行貿易戰,緣由來自哪裡?終節點在哪?

美國啟動貿易戰措施,歐盟參戰

三月,天降甘露,萬物生長,是春意盎然的季節。

然而今年的3月,卻是個不平靜的月份,一個暗流洶湧的月份。

就在前幾天,3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重關稅,其徵收的稅率分別為25%和10%,不用說,此舉劍指中國。

第二天,特朗普就發推特稱:對美國,貿易戰是好事。假設我們與一個國家貿易往來虧損了1000億美元,那就停止與他們進行貿易,我們就贏了,就這麼簡單!(這裡暗指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中國。)

緊接著,據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稱:特朗普政府正在醞釀對中國在美投資設限,並對中國進口產品全面徵收關稅,從玩具服裝到家用電器將全面覆蓋。

隨後,特朗普的首席經濟顧問——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全球貿易主義代表人物科恩,由於在立場上與貿易保護派分歧加大、意見無法調和,憤然辭職 。

就在中美貿易關係劍拔弩張時,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歐盟宣佈:從3月7日起,對中國不鏽鋼無縫鋼管續收五年反傾銷稅,最高稅率接近72%!

終於,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已經悄悄吹響集結號,一場陰雲籠罩在所有人的頭上。很多人問:中美之間真會爆發大規模貿易戰麼?

最後誰會是贏家?誰會是輸家?

為什麼美國一定要跟我們打貿易戰呢?

一切的一切,我們先從一段歷史講起。

美國對華進行貿易戰,緣由來自哪裡?終節點在哪?

2追古溯今,戰爭的原因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開始於上上個世紀40年代的第一次鴉片戰爭。

很多人在初中歷史課本都學過這段歷史,但上學時筆者就犯嘀咕:英國人為什麼跑大半個地球非要跟清政府幹仗呢?

後來學了經濟就明白了:其實就是兩國之間貿易逆差的問題。

當時大清帝國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國外發生的事兒人家眼不看耳不聽,落個清靜。西方社會都工業革命好幾十年了,大清還牛車馬車泥腿子呢~

但是,雖然清朝落後於西方社會工業革命後的技術很多,但在跟英國的貿易中,中國卻一直處於貿易順差,並且是鉅額順差。

中國生產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貴族們的歡迎,每年英國都要大量進口中國的貨物。為了保持貿易平衡,英國人迫切希望中國能放開貿易。但清政府卻認為中國什麼都不缺,沒必要跟英國進行貿易。並且英國出口過來的羊毛、尼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不受人待見,銷路不好。

大英帝國著急啊,一年兩三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出去就回不來了。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獲取暴利,企圖奪回流出的資本。

但在1838年,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奔赴廣東查禁鴉片,這一下徹底把英國人賺中國人錢的路給徹底堵死了。於是,英國藉此噱頭,發動了軍事戰爭開端的“貿易戰”,也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的圖像:

講這個歷史故事,是要告訴大家,兩國之間的貿易平衡很重要。

2001年,中國加入WTO,從此之後,依靠人口紅利和犧牲土地生產資料,中國變成全世界的製造業工廠,連續三十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的絕對核心。

現在,中國經濟總量已達82萬億,出口總額達27.79萬億,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而這背後,卻是美歐持續積累的鉅額債務。

據海關統計,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2%,其中對美出口2.91萬億元,增長14.5%,而自美進口為1.04萬億元,增長17.3%,對美貿易順差1.87萬億元,比2016年擴大13%!

鉅額貿易順差背後是美國產業的頭疼。用美國工人的話說:是中國把他們的工作飯碗給搶走了。

但是,如果你僅僅認為是由於貿易逆差這個原因,美國就拼命不惜任何代價跟中國打貿易戰的話,那你想的還是太簡單了。

接下來,筆者要帶你掀開更深一層不為眾人所知的中美貿易戰的另一面。

美國對華進行貿易戰,緣由來自哪裡?終節點在哪?

3中美貿易戰的核心——爭奪全球高端產業戰

“讓美國再次偉大!減少貿易逆差、讓製造業迴歸美國、讓美國中產階級重回鍍金時代……”,這是特朗普競選總統時經常提到的“雄心壯志”。

的確,作為一名商人政客,特朗普也朝這個目標在努力。但這跟中國打貿易戰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經濟一團亂麻。於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建立了全球一套經濟與分工合作框架體系。

在這個體系裡,形成了以美國為主導消費和負債的第一層級國家,這一層級國家掌握了利潤最大的中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研發創新能力與專利。

而全球基本物資需求量最大的中低端製造業則為第二層級國家。

最後,原材料和能源提供國為第三層級國家。

站在頂端的美國通過美元把貨幣流動性輸送到全球各個角落,並推動框架內每一層級的國家向前走。

隨著中國2001年加入WTO,伴隨中國人口紅利與各地政府招商引資興辦工廠,中國速度成為第二層級國的核心老大。(如下圖)

但隨著中國人口數量紅利高點已過,並且人們對重回藍天白雲的呼聲越來越高 。過去二三十年,中國在製造業方面一直以來所依靠的人口數量紅利和犧牲土地生產資料優勢已經逐漸消散。

於是,一個很關鍵很重要的轉折來了!

在十九大上,中央定調我們的經濟要從量的發展轉為質的發展。

其實,很多人有個誤區,把中美貿易摩擦的關注點都聚焦在了一些低端工業製造產品上。

事實上,這種產品第一沒有多大的技術壁壘,第二沒有高附加的利潤溢價。所以,對於美國而言,這些中低端的製造業對美國來講,雖然造成了大量的貿易逆差,但是對美國是沒有構成挑戰與威脅的。

而對於中國來講,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升,產業資本也把一些低端製造業遷出中國,轉移向越南、柬埔寨等這些東南亞國家。

這些都沒矛盾,真正的核心矛盾點出在中國產能過剩之後,開始了供給側改革和產業升級!

當中國開始進行產業升級的時候,核心的矛盾就出來了,因為這些產業升級後的製造業,也就是“高質量”的中高端製造業過去是美國人的專屬。而中國開始製造業升級之後對美國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挑戰!這種挑戰直接衝擊了美國作為第一層級國霸主的地位。

這才是中美貿易戰問題最核心最尖銳的聚焦點!

要知道,一個國家的強大有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就是高端製造業和科技研發能力。所以,不怕你做大,就怕你做大後還做強!

這就是競爭!

所以我們看到的所謂特朗普對鋼鋁徵收重關稅,其實都是貿易戰前期的煙霧彈。真正的重頭戲還在後頭呢。

一場超級大國之間的博弈,已經上演了。

但不管如何,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既然難以避免,那麼就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