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六家律所集体诉讼!拼多多的红与黑如何描?

已然焦头烂额的拼多多,刚刚又遭遇一记重拳。

美国东部时间8月1日,美国六家律师事务所宣布,将代表投资者们展开对拼多多的集体诉讼,并称:“拼多多发布了大量误导投资者的商业信息,我们正在准备集体诉讼,帮助投资者收回所遭受的损失。”

美国六家律所集体诉讼!拼多多的红与黑如何描?

回忆起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们,近期与拼多多落得同等境地的也只有发生“虐童”事件的教育企业红黄蓝了。

这次集体诉讼会给拼多多带来什么,风口浪尖之上的拼多多又会何去何从呢,律新社带你了解一下。

集体诉讼为哪般?因投资者利益受损

为何拼多多会被集体诉讼,这还得从8月1日的“被约谈”事件说起。

自7月26日拼多多挂牌以来,平台上的假货和山寨品一直备受质疑,具体详情请戳律新社昨日文章《上市7天深陷舆论风波 低价或成拼多多侵犯知识产权导火索?》。

7月31日

拼多多开始密集发声“回应一切”,创始合伙人达达回应:假货是人性问题,假货问题是社会问题,让3岁的拼多多承担是不公平的。

8月1日上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点名拼多多,要求相关部门调查其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下午拼多多回应监督要求称,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

美国六家律所集体诉讼!拼多多的红与黑如何描?

8月2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发声,要求各地监管部门对于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网络交易平台(网站)依法从严查处,其背景即为近日社会舆论关于拼多多涉嫌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的热议。

而此次拼多多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直接原因并非拼多多存在的假货和山寨产品问题,而是因为其股价大跌导致美国投资者利益受损。

“股价下跌被认为是非正常市场原因导致的下跌,而是由于中国政府对拼多多平台上的山寨产品展开调查。”一位在美国从事企业诉讼的代理律师表示。

美国六家律所集体诉讼!拼多多的红与黑如何描?

北京时间7月26日晚间,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价19美元/ADS,开盘价26.50美元/ADS,较发行价上涨39.47%,盘中一度涨幅超过40%,市值超过300亿美元。但随后几天拼多多股价一路下跌,上市仅5个工作日,股价跌破发行价,盘中最低价格18.62美元/ADS,相比上市首日市值蒸发近百亿美元。

对于参与了拼多多上市股票认购的投资者而言,如果按开盘价每股26.50美元计算,投资者手中所持股票价值已缩水近30%。

参与本次集体诉讼的美国律师事务所有Rosen Law Firm、Pomerantz LLP、Law Offices of Howard G. Smith、Faruqi & Faruqi LLP、The Schall Law Firm和Bronstein, Gewirtz & Grossman,LLC。

上述美国律师表示,这六家律师事务所正在召集一个集团诉讼。他们主要是要求拼多多赔偿因为中国政府调查拼多多平台出售侵权产品、股价大跌而导致的投资者的经济损失。

美国六家律所集体诉讼!拼多多的红与黑如何描?

律新社注意到,各家律所都在其声明中附有表格链接,邀请购买了拼多多股票的投资者们加入集体诉讼。股民只要打开网页,简单填写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就能作为原告之一参与到对拼多多的诉讼当中。

据了解,六家律所分工明确:

Rosen Law Firm声明调查原因是有人指控拼多多向大众投资者们发布具有极大误导性的商业信息;

The Schall Law Firm声明将调查拼多多是否涉嫌未披露相关信息给投资者;

Pomerantz LLP将集中调查拼多多及其高管是否涉嫌从事证券欺诈或其他非法经营活动;

Law Offices of Howard G. Smith和Bronstein, Gewirtz & Grossman,LLC表示调查焦点将集中在拼多多公司及其员工是否涉嫌违反联邦证券法。

但据一位美国律师透露,目前这六家律所对拼多多的起诉尚处在召集原告阶段,案件并未正式向美国法院提交。

集体诉讼早有先例对拼多多影响几何?

在美国法院正式受理集体诉讼案件后,就会进入正式审理环节。据了解,法院对案件的处理一般会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诉讼双方和解,第二种是法院判决。

那么如果原告胜诉,对拼多多的影响如何?

一位中国诉讼律师表示:“像这种类型的案件,不论是和解还是判决,都会涉及赔偿问题,但一般不会导致上市公司退市。”

美国律师则强调了两种可能退市的情形,“一种是诉讼导致特别大规模的赔偿,使得公司经营出现困难;另一种是受诉讼影响,上市公司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公司被迫退市”。

实际上,拼多多并非第一家在美股遭遇集体诉讼的上市公司。阿里巴巴、趣店、分众传媒、聚美优品、安博教育等公司都曾被美国律师事务所发起集体诉讼。其中,聚美优品仅上市半年遭遇集体诉讼,市值缩水近60%,并在2017年私有化退市;安博教育在2012年被指控公司高管违反美国联邦证券法的相关规定,给投资者造成了损失,应给予赔偿,后来安博教育在2014年被纽交所摘牌。

阿里巴巴曾遭遇的集体诉讼,则跟拼多多有些许相似之处。

美国六家律所集体诉讼!拼多多的红与黑如何描?

2015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在白皮书中点名阿里巴巴假货问题,受白皮书和财报影响,阿里巴巴股价大跌,由此导致多家律所对阿里巴巴发起集体诉讼。诉讼在受理一年后被美国法院驳回,随后美国律师团又提出上诉,但在2017年12月被发回重审。2018年6月22日,美国地方法院驳回针对阿里巴巴集团的集体诉讼。即便如此,旷日持久的诉讼战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仍然难以估量。

拼多多的粗放崛起之路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拼多多用户数已达到3.44亿人,短短半年时间内,用户数增长近1亿。

同时,在与阿里巴巴、京东对比数据中,在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力压前两家电商,以季度增长5000万用户的数据夺魁。各类数据均显示,拼多多的用户增长、成交规模交易增长速度接近神迹。

那么,拼多多如何跨越式地走到今天?

一、社交电商模式

借助社交网络实现传播裂变,降低获客成本。

拼多多独特的“拼团”模式,以微信为根据地,借助微信用户数量庞大、传播速度快、到达范围广、信任程度高等天然优势,通过拼团模式实现了传播裂变,触及到了京东、阿里覆盖不到的用户,获客速度惊人,获客成本低。拼多多2017年每个季度的获客成本都在10元以下,2018Q1获客成本达到了24.3元,但仍然远低于阿里和京东超过200元的获客成本。

美国六家律所集体诉讼!拼多多的红与黑如何描?

之前,小编朋友圈曾出现帮忙“点砍价”的或者帮忙积赞的活动,可以让微信好友低价拿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而拼多多类似这样的模式,用户通过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等社交传播方式,向朋友、亲人、邻居等发起拼团邀请,获取更低的价格及优质的产品。本来一些客户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在接到好友的拼团邀请,同时价格出乎意料的便宜,便也跟着拼团了。这样,就提高了拼多多的交易额。

拼多多的成功离不开微信的支持。腾讯的二股东地位以及战略合作确保了拼多多在微信上的运营顺畅,剑走偏锋对准低线城市价格敏感性人群。微信作为国内最具备社交属性的平台,覆盖范围广、使用时间长、熟人关系形成很好的社交闭环。用户可以通过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等社交传播方式,向朋友、亲人、邻居等发起拼团邀请,一起低价购买商品。

拼多多的用户70%为女性,65%来自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来自一线城市的用户仅有7.56%。拼多多2017年订单量43亿,每单平均单价32.84元,2018Q1订单量17亿单,每单平均单价38.94元。凭借折扣优惠,拼多多大大提升了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2017Q1,公司月平均活跃用户数只有0.15亿,到2018Q1,仅一年的时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1.66亿,增长了10倍;年活跃买家数从2017Q1的0.68亿增长到2018年的2.95亿,增长了3倍。

三、低于平均的价格水平

从2016年城镇居民数据来看,低收入户居民、收入中低偏下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3004.1元、23054.9元,均不到30000元;农村居民数据更是让人惊讶,即使是高收入户,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为28448元,而农村低收入户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只有3006.5,触目惊心。

美国六家律所集体诉讼!拼多多的红与黑如何描?

数据看来,低收入群体依旧庞大,这部分人受限于经济实力,对产品的购买多注重于产品的实惠性以及高性价比性。但是传统电商,均没有重点关照这部分人的购物需求,拼多多成功,就是战略够精准,直接攻陷低收入人群。

致力于做平台模式的拼多多,招商的权重更高。早期拼多多从淘宝、折800这样的平台找来不少商户入驻。引流政策很优惠,条件只有一个,价格不能超过淘宝。一位前拼多多运营坦言,价格不能定高,九块九包邮这样的东西最好卖。如果想上首页,必须有交易量。

四、广告投入大,宣传给力

在各种各样的大型综艺节目中,都能看到拼多多的身影,可见,在宣传方面,拼多多有多给力和烧钱。当然,投入巨额资金宣传,自然是有效果的,拼多多的那首广告神曲“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洗脑广告歌之一,相信大家听了一遍就会唱了,而且还申请了声音商标。

美国六家律所集体诉讼!拼多多的红与黑如何描?

美国六家律所集体诉讼!拼多多的红与黑如何描?

“消费降级”“社交拼团”曾一度成为定义拼多多的两个坐标,涵盖了其平台商品低价、品控失序、借助腾讯系社交生态生长等衍生内涵。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拼多多的爆款加低价模式,给它带来了成功,但产品的低价就注定会引来水平参差不齐的供应商,这也使得平台上假货众多,防不胜防。

虽然拼多多现在也作出了相应的改变,如增设商品审核系统,该系统可以24小时自动识别、巡查违禁品,同时若发现违禁品,会及时处理违规商家,并执行"假一赔十"标准的查处标准;但这导致了商家持续不断地到拼多多的上海总部维权,甚至尾随、威胁员工。行业里甚至流传着拼多多 “靠罚款商家盈利”的说法,有维权商家表示,平台很黑,我认识的做拼多多商家都有被罚款的经历。

在顾客和商家看来,拼多多短时间内还很难摆脱“坑多多”的帽子。而严厉打假之下,去年和今年都爆发了商家维权事件,让拼多多在商家和用户两边都不讨好。

群众对"拼多多便宜没好货"的印象会直接影响拼多多未来的发展道路。拼多多通过低价吸引了大量低线城市的价格敏感性消费者,那么为了留存住这些用户并继续增加用户量,那短期内就必须延续低价策略,不利于其摆脱当前困境。

此外,拼多多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腾讯,2013年,淘宝全面封杀微信链接,自此微商开始自行成长发展。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抱怨”没有在腾讯体系内拿到特权,“拼多多没有蘑菇街和京东的微信入口;当微信群里大量传播拼多多的谣言时,微信也没有站出来为我们辟谣。”

拼多多想要在不依赖腾讯的情况下独立发展并不容易。在电商领域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巨头的力量在左右着局势的发展,巨头之战中,拼多多很难置身事外。有专家分析称,拼多多的空间,正是阿里3亿用户和10亿微信用户之间的空隙。

另外,拼多多还有用户隐私保障、仓储物流、用户体验等一系列细节性的难题需要解决。

美国六家律所集体诉讼!拼多多的红与黑如何描?

“我希望我们的团队若在不安中醒来,永远不会是因为股价的波动,而只会是因为对消费者真实需求变化的不了解,以及消费者对我们的不满意乃至抛弃。”拼多多上市之前,曾在致股东信中这样写道。

此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拼多多针对汹涌的舆论作出了多次回应。7月31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发布了一封内部信,其在信中指出,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甚至扣帽子,我们自己不要慌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试图一蹴而就。不能竞争导向,别人指什么我们才做什么,要牢牢的抓住消费者导向,从消费者最最切身的利益点开始抓,开始改,持续地改。黄峥称,“即使是恶意的攻击,也要善意地解读”。

从目前黄峥的公开发言看,公司将来发展的想象力在于“拼”,将“拼”的购物理念和体验延伸到更多消费场景中,比如农产品的小规模定制服务;但对于公司目前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假货问题上,似乎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资本市场的鞭策,舆论的质疑,公司自我改进的节奏,拼多多在夹缝中求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