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羣的你,就不配和我交朋友

為了方便後期不斷給寶寶們帶來精彩內容,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喲。已關注的寶寶,後期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喲!

不合群的你,就不配和我交朋友

01

昨晚,剛想放下手機睡覺,就突然受到了一位學妹的來信,她說:

下午的時候,因為小事,和舍友起了爭執。

她又說,平日裡自己總是裝作很合群的樣子,隔三差五地陪著她們一起出去吃飯,即使有時候手裡頭還有很多事情沒做,也會先放一邊,和她們一起出去玩,為的就是盡力去合群,不被排擠。

可人的忍耐總是有個限度,時間長了總覺得這樣的合群既浪費時間又索然無味。可當我拒絕了一次後,舍友就開始在背後說我不合群,對我的態度越來越不客氣。

甚至,今天下午就因為我把舍友的肥皂不小心放錯了位置,舍友一氣之下就和我發生了爭執,最後卻對我說:“不合群的你,就不配和我做朋友!”

“難道不合群的我有錯嗎?”她發過一個難過的表情後問到。

“你沒錯,不合群只不過是一個人的選擇罷了,錯的只是她們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而已。”我說。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有人喜歡群居的熱鬧,而有人喜歡獨處的安靜,但我選擇的生活,你也無權指責。

而對於那些總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不能包容別人想法有異同的人,不要也罷!人總是在一邊成長著,一邊在慢慢尋找適合自己的圈子,千萬不要委曲求全的去迎合一個人,不合適自己的朋友就趁早離開。

所以,請記住一句話:人生有一知己,足矣;如果沒有,那獨處也很好。

不合群的你,就不配和我交朋友

02

曾經的我也是那個寧願委屈自己也要合群的人,忠於合群,也只不過是始於怕排斥罷了。

誤把朋友圈當人脈的我,會折上自己的學習時間只為了參加一個無關緊要的社團活動;

誤以為只要和舍員們一起吃喝玩樂就不會脫離集體;

誤以為那種天天泡圖書館的人是“書呆子”,而那種臨時抱佛腳的人才是真“聰明人。”

可到最後才發現,我一直堅持的合群除了帶給我渾噩的感覺外,竟找不到一點充實感。

就像叔本華說的:外在的騷動越厲害,外在給予的印象就越多,人的精神內在就越少。

的確,外界誘惑我們的東西太多,我們總是極力去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想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豐富些,想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些,可卻是越掙扎越不能活成我們想要的模樣,最後還是掉進了合群的魔爪,到最後還是成為了現實中那個碌碌無為的人。

為什麼?

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習慣了合群帶給我們的快感,卻少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前方渺茫。心找不到一個棲息的地方,自然是到哪裡都是流浪,又哪裡來的充實感之說?

知乎上曾經有個很火的話題: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吃生活上的苦也不願吃學習上的苦?對於這個話題縱說紛紜。

有人說,皮肉之苦易受,而精神之苦難頂;

有人說,智商決定了吃苦的層次;

也有人說,生活的上的苦有規律,能看到希望,而學習上的苦沒有,甚至感到絕望。

其實不然,我更覺得生活上的苦是合群,而學習上的苦是獨處。

吃生活上的苦,累了,可以休息,可以和朋友暢飲一番,可學習的苦則不同,這條路註定是孤獨的,沒有可以陪伴你,只有自己給自己打氣,耐住寂寞,才能走得更遠。這大概就是很多人寧願吃生活上的苦,也不願吃學習上的苦的真正原因吧。

可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裡也說過:那些一開始就站在高處看世界的人,到頭來只看見一些人和一些物質。

正如我們合群那樣,本以為可以變得更好,可到頭來也只不過是空歡喜一場。

“心,不是盛容不了世界與人群,是寧可與清歡獨舞,也不需要萬千喧浮塵世繚繞。”

雖然獨處不是人生的必選題,但我也希望你能隨時保持獨處的能力,在塵世中不受他人的干擾,堅持心之所需,併為之努力,做生活中的活精靈。

不合群的你,就不配和我交朋友

03

很喜歡《我的前半生》裡說的一句話:把時間花在磨鍊自己的能力上面,朋友之間講價值交換的,如果你的價值低,你再維繫的關係最終也會慢慢消散,只有價值對等,才會有交換的價值。

這就像那個不想合群的人一樣,三觀不合本就和之前的朋友沒有了對等的價值,也哪裡還有交換可言,與其委屈自己去合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群,倒不如把時間好好花在磨鍊自己上面,與內心的自己獨處,傾聽內心的聲音。

在《眉清目秀的日子:一個女人的咖啡時光》的作者在書中說到她遇見的一位“奇友”,似乎不那麼合群,可卻是過得最瀟灑,最自由的那一個。

在以每天護膚為生活標準,以整容為美的時代下,這位“奇友”卻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女人,她堅持自然美,除了寶寶霜之外沒有用多餘的化妝品。

她去太行山遊玩時,因喜歡上那裡的石頭房,便轉念一想就買下,在別人看來那是浪費,而在她看來卻是樂在其中;

她會因為一時看上一套房子,而不惜把之前房子賣掉去買喜歡的那套,在她的世界裡從來沒有猶豫之說,有的只是果斷和快樂;

在別人看來嫁給一個外國人之前肯定要先具備一口流利的英語,可在她那裡“微笑”和“OK”便成了世界語言。

這一樁樁事裡,在別人眼中可能會認為這個人不合群,任性,可那又怎樣,不合群,在自己的世界裡獨處不也是尋找快樂的另一種方式嗎。人不需要眾飲才快樂,自己找一個小角慢慢獨飲,其實,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獨處,才是快樂和充實感的源泉。

為什麼在生活中的我們總喜歡努力的合群?因為心裡總會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你:你不合群,就會被淘汰;你不合群,就是個異類。於是乎,你就算知道自己明明過得不充實,過得不快樂,自己想要變好,可卻是因為不想成為那個異類,而在委屈自己默默地合群。

可你也要知道,合群,只是在慢慢消耗你的銳氣;而不合群,才是你充實感的來源,才是你展現自我魅力的真實路徑。

不合群的你,就不配和我交朋友

04

著名演員羅蘭曾說:在孤獨中,我正視自己的真實感情,正視真實的自己。我品嚐新思想,修正舊錯誤。我在孤獨中猶如置身在裝有不失真的鏡子的房子裡。

我們一生中總會和很多的人成為朋友,有些能成為你的知己,那也挺好,可如果沒有,那也不必害怕,因為,

在獨處中,學會自我反思,正視錯誤

在獨處中,學會增值,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獨處中,學會享受,發現心中所需

其實這樣,要比刻意的合群要好上一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