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雕丨從西周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如今得到傳承的不足十人

不知不覺間,立秋已至,院子裡、道路旁的樹木也將逐漸凋零,在秋風中演化成色彩繽紛的落葉世界。如果說,每一片樹葉的背後均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而傳承數千年的民間工藝——葉雕,將會賦予這個故事更加絢麗的色彩。

葉雕丨從西周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如今得到傳承的不足十人

作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葉雕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西周初期。司馬遷《史記》曾記載,周成王小時候與弟弟叔虞在院子裡玩耍,周成王將書上的落葉剪成圭的形狀,然後對弟弟叔虞說,"我把這個玉圭賜給你作為封地"。其後,周公旦提醒成王道"君無戲言",就將唐(黃河、汾河以東)這個地方分封給了叔虞。這就是"桐葉封弟"的傳說,而葉子做成的玉圭就成為權力移交的重要器物。

顯然,從葉雕產生的過程看,頗有幾分童真童趣、自然真實的味道,而其後的發展則是在葉片或圓滿、或殘缺的自然形態基礎上,利用其縱橫交錯的脈絡,突出表現其獨到的藝術特色,具有將大自然與人工技藝雙方合一、共同造就神奇的文化特徵,正符合了"文化藝術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這句至理名言。

然而,在小小一片樹葉上展現自己匠心的設計、豐富精美的圖案等並非易事,需要經歷複雜的工藝流程、以及高超的雕刻技藝,且這種種操作只能是純手工,無法藉助於其他器具來進行。據瞭解,在三千年的葉雕發展歷程中,唯一的變化是製作人可以佩戴放大鏡來更加仔細地觀察葉片了。

葉雕丨從西周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如今得到傳承的不足十人

通常情況下,葉雕要選擇秋季成熟的自然落葉,經過揉制、修剪、錘壓、浸泡、設計、雕刻、研磨、熨燙、漂白等60多道工序,運用繪畫、微刻、剪紙、書法、篆刻等工藝製作而成。實際上,在葉片加工製作上就已經難倒了很多初學者,尤其是葉脈與葉肉分離這一步。

葉雕丨從西周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如今得到傳承的不足十人

而在雕刻時,既要保持葉子天然的縱橫交錯脈絡,還要將自己想要的畫像完整地呈現出來,這就要求製作者必須聚精會神,一不留神就會使得本來輕薄的葉片被摧殘,前功盡棄,絕對沒有第二次修正的機會。

製作完成的葉雕,色澤自然,一般呈現棕黃、棕紅或者棕黑色;圖案栩栩如生,有山川、人物、魚蟲等不同的形象,如同一幅美妙的畫卷,講述著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故事。然而,由於純手工製作的特性,使得葉雕這門藝術的傳承出現斷檔的危機,在全國範圍內只能找到精通者七八個人而已,亟待社會各界的認可與商業化的推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