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肖像畫的不同玩法|藝術薦書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自古以來,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畫家們都在樂此不疲地畫著人。

久而久之,肖像畫應運而生。作為人物畫中的一支,顧名思義,肖像畫重點關注的是一個人的相貌,同時它又可分頭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卡拉瓦喬《少年酒神巴克斯》 Florence, Italy

不過,你可千萬不要天真地以為,過去每個人都能輕易擁有一副自己的肖像畫。事實是,你若不是什麼王室貴族,八成沒戲。

因為肖像畫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昭顯權力的象徵。一直到十七世紀,荷蘭資產階級革命以後,伴隨著宗教和國王統治逐漸鬆散,日益發達的工業化,商人階層的出現,描繪普通人的肖像畫才快速發展起來。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大衛》米開朗基羅

怪不得大衛身材線條完美到無懈可擊,

估計是有誇張的成分...

畫家創作時,

是否要儘可能地還原人物原形?

意大利雕塑大師米開朗琪羅就認為,畫像不必酷似人物的原貌。創作的時候,畫家應該更多地考慮到人物的形象與他的身份是否契合,至於與他的容貌有幾分相似倒反而無關緊要。

在西方美術史上,荷蘭和意大利通常被認為是肖像畫的起源地。當時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統治者不斷的派本國的畫家去到佛蘭德進行學習,其中尼德蘭畫家漢斯·梅姆林就是很典型的代表之一。

漢斯·梅姆林(Hans Memling,1430-1495),北方文藝復興運動中的傑出代表人物,長期從事宗教畫和肖像畫的繪製。梅姆林的藝術風格恬靜優美,畫人時,常常能將人物的外形特徵和精神狀態統一優美地表現出來,既非單純的描摹,但又畫的很逼真。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瑪利亞·波提納利像》漢斯·梅姆林

板上油畫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以代表作《瑪利亞·波提納利像》為例,畫中瑪利亞·波提納利正在室內祈禱,她那虔誠的目光,顯現出她當時的內心寄託,同時也表達出虔誠信徒的精神面貌。素描手段細緻刻畫出了女子的面容和頸脖掛著的珠飾,並機智地以深黑色為背景來突出人物。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肖像畫,不得不關注的一點就是人臉的表情。

自古希臘的古風雕塑以來,笑臉就是人像的慣常表情。只需要將嘴角微微上揚,就可以使原本沒有表情的臉上煥發生氣。

公元前600年到480年左右的希臘雕塑,特別是少年像(kouros)和少女像(kore),稍許微笑就能賦予僵硬的姿勢單調的雕像以生命力。有趣的是,日本飛鳥時代的雕塑,例如廣隆寺、中宮寺的彌勒菩薩像上,也可以看到這種古風式微笑。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花園中的夫婦》

荷蘭最偉大的肖像畫家弗朗斯·哈爾斯喜歡描繪模特的笑臉,加上他的用筆輕快敏捷,讓人物顯得親切而富有活力。《花園中的夫婦》以意大利式的花園為背景,一對似乎新婚不久的夫婦面帶微笑,十分愜意,兩人的幸福感躍然紙上。

但是,美術作品當中卻很少能看到裂著大嘴笑的人物。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在東方,則有“虎溪三笑”的故事,講的這樣一個故事:晉代的慧遠隱居廬山,決定再不跨過虎溪之橋,有一次詩人陶淵明和陸修靜來訪,慧遠在送客時光顧著說話,不覺間走過了橋,三人大笑。

這個故事在日本也成為很受歡迎的繪畫題材,江戶時代的曾我蕭白等畫家所畫的笑臉非常滑稽。

而說起描繪真正的大笑的畫作,首屈一指的當數俄國家喻戶曉的大畫家伊利亞·列賓的代表作

《扎波羅熱哥薩克給土耳其蘇丹寫回信》

畫中描繪的是活躍在烏克蘭南部、札波羅熱地區的哥薩克人給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寫信拒絕歸附的情景。回信的措辭充滿了挑釁和諷刺。畫中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笑的表情和姿態,有一個男人真的把手放在肚子上大笑。獨立不羈的哥薩克人的笑聲,彷彿還在俄國的大平原上回響。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扎波羅熱哥薩克給土耳其蘇丹寫回信》

20世紀初的意大利未來派畫家翁貝託·波丘尼曾有幅畫名為《鬨笑》,現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畫面中央是一個女人,還可以看到酒杯和香菸,人們聚在酒吧裡,談話聲和笑聲充滿了畫面。這是一幅實驗性的作品,畫家試圖表現的不是笑的表情或動作本身,而是蔓延開來的歡樂的聲音和氣氛。

看到這樣的畫作,雖然不至於想笑,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笑給人群聚集的空間注入了活力,賦予其巨大的生命力。

瞭解了西方肖像畫,

再來看看我們中國人畫肖像畫的傳統...

《漢書·蘇武傳》上說,蘇武在北海牧羊十九年之後又回到了祖國,於是畫家奉命把他的相貌和其他功臣們都畫在宮廷中的麒麟閣上。而這個例子,曾被不少學者認為是古代肖像畫為政治服務的一個具體例證。

不過有些遺憾的是,由於當時宮廷建築多半不能持久,這些肖像畫也就同木土建築一同湮沒了。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步輦圖》局部

畫面上共有13位人物,4男9女

此外,像唐朝閻立本的《步輦圖》也是一幅中國古代的經典肖像畫。

《步輦圖》描繪了漢、藏二族由干戈之爭結為秦晉之好的事。文成公主嫁與西藏的松贊干布,其中關鍵人物就是這位能幹的使臣祿東贊。由於這是兩族間的大事,於是,唐太宗和祿東贊都畫得十分精彩入神,彷彿是為初唐宮廷大事所拍攝的一張彩色照片。同時,這幅畫還反映出了當時初唐時期宮廷的制度文化等,是極有歷史價值的一手資料。

圖的右半部畫的是唐太宗坐在由六位宮女抬著和扶著的步輦上,另有三個宮女撐著傘、張著扇。左側有三人,紅衣虯髯者可能是宮中的典禮官白衣少年或為譯員,二人中間則為祿東贊

而為了更好地凸現唐太宗的至尊風度,畫家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襯托,以宮女們的嬌小、稚嫩,以她們或執扇或抬輦、或側或正、或趨或行的體態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重。

畫畫的技術這麼厲害,

是基因好,還是太學霸?

閻立本於貞觀年間曾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將作少監,總章元年加右丞相。他的父親閻毗和兄長閻立德都善長於繪畫、工藝、建築。

他善畫人物、車馬、臺閣,其中最突出的當屬肖像畫與歷史人物畫。他的繪畫,線條剛勁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著,筆觸相比顧愷之也更細緻。

明清以後,肖像畫家又出了新招!

明清時期,畫家們通常更喜歡用墨染出人面,以凹凸法繪人物小照及行樂圖的風氣相當流行,其中曾鯨就是有代表性的人像畫家之一。

從傳統肖像畫基礎上走過來的曾鯨,吸取西畫講求解剖結構和立體效果的長處,以筆墨為主要的造型手段,以淡墨烘染面部的凹凸,層層暈染,達到“如鏡取影,妙得神情”的境界。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曾鯨 人物肖像冊頁

後代學者在研究中國的肖像畫演變時,也曾給出這樣的評價:

曾鯨的出現帶來兩個顛覆性的改變,一是肖像畫技法的革新,二是肖像畫家社會地位的轉變。他的精妙畫藝不光帶來財富,也成為進入文人交際圈的敲門磚。

明代中後期,繁榮的社會經濟帶動了民間肖像畫作品行業的興起,在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中就有正在為顧客寫生的肖像畫坊,生動反映了明代市坊間的肖像畫館的真實情況,頗有後世照相館的先聲。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縱觀中西方的繪畫發展史,便不難看出,西方肖像畫通常主體是人,直至現代藝術依然如此,即便今天西方的繪畫類型更加多元豐富了,但藝術的對象仍主要圍繞社會生活和人。

但中國畫便不同了,相當長時間裡,中國古代畫家更愛描繪山水和花鳥,人似乎不那麼重要。所以,雖然人物畫一度在唐代興盛,但之後便又隨著山水和花鳥的興起漸漸衰落下去了。

推薦書單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中國美術史》

《李霖燦讀畫四十年》

四十年臺北“故宮”研究,二十年臺灣大學授課,臺北“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李霖燦畢生經驗傳授;走遍名山大川、飽覽八代內府珍藏之後的思想精華所聚。

人間萬事萬物,一經欣賞,便能化腐朽為神奇。我們所缺的,只是欣賞的眼光。而套書就是要打造一雙“欣賞”的眼睛,治癒焦躁與不安。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名畫的B面(全4冊)

日本藝術史作家中野京子作品,包括《初見盧浮宮》、《畫框裡的男人裝》、《藝術品中的絕代豔后》、《命運之畫:是意外,還是宿命》四本,均獲日本讀者好評。

在本系列裡,作者以畫中人的命運、名畫背後的故事為切入點,為你講述名畫鮮為人知的另一面。精彩文字配合大量名畫圖片,本書將帶你暢遊藝術史的世界,走進名畫背後的歷史秘境。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藝術小料系列(5冊)

日本藝術史暢銷作家杉全美帆子的作品,包括《印象派畫家的朋友圈》、《文藝復興大咖列傳》、《我的朋友達•芬奇》、《異想天開的畫家們》、《希臘神仙們的小檔案》五本,均上榜日本藝術類暢銷書。

憑藉插畫形式,記錄下印象派藝術家、文藝復興大咖以及希臘神仙們的奇聞異事,他們其實也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

中西方肖像画的不同玩法|艺术荐书

美術的誘惑

日本知名暢銷書作家、神戶大學教師宮下規久朗精選20個主題,帶領你在世界、生活的各個角落感受美術的魅力。其實,美術並不單純是優雅趣味的對象,而是與我們的生活、社會和文化密切相關——飲食情景、文身、天才的誕生、錯視畫、三島由紀夫、供養繪額、折衷主義的榮光與凋落、琳派與原始主義……

美術深涉政治經濟,點綴生老病死,反映人的慾望和理想。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美術一直在歷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End-

見識城邦

中信出版集團社科人文品牌

為獨立思考的人服務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中國美術史》《李霖燦讀畫四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