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前海掛牌企業另闢蹊徑 綠專資本成功升板納斯達克

國內IPO審核趨嚴、資本寒冬下,一些企業開始謀求發展。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國土另一端,以及大洋彼岸——港股和美股。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海外上市是一個好選擇嗎?掛牌企業動性問題一直為市場所詬病,而IPO從嚴審核已常態化,轉戰A股似乎沒那麼容易,在大魚吃小魚的資本競爭時代,掛牌企業路在何方?

美國時間6月13日,綠專資本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主板(交易代碼GRNQ),成為首家自主美國上市的中國前海掛牌企業。在行業中引起不少關注,對於掛牌企業而言,從創業板成功轉板到納斯達克資本市場的綠專資本,在跨境上市風口中,是如何突出重圍的呢?

首家前海掛牌企業另闢蹊徑 綠專資本成功升板納斯達克

綠專資本納斯達克敲鐘

綠專資本成立於2013年,隨後在前海掛牌,2014年赴美國OTC上市。此次轉板發行價為6美元/股,開盤價為15美元。當天收盤報22.75美元,大漲127.5%。據招股書披露,本次募集資金將用於金融科技、國際高端財富管理領域、跨境投融資社群項目,以及更多的國際金融資質牌照註冊申領。

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之後,綠專資本將獲得品牌、資金和行業資源的大力加持,對於大刀闊斧推進金融服務創新新戰略具有積極助推作用。綠專資本CEO李中群也曾表示,綠專資本升板納斯達克會繼續借力資本市場,進一步深化金融服務,開拓金融科技,積極協助企業和高淨值人群實現“價值資本化·財富國際化”,努力為亞洲區域打造資本新格局。

首家前海掛牌企業另闢蹊徑 綠專資本成功升板納斯達克

綠專資本創始人及股東

作為一家前海掛牌公司,綠專資本打破常規,率先赴美國OTC上市,成為亞洲第一家自行上市的企業,後利用資本市場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在亞洲各地設有多個自營戰略基地,服務區域覆蓋香港、深圳、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泰國等地,並先後取得香港信託牌照(香港受託人條例)、香港經濟牌照、香港證券會第9號牌照、香港證券會4號牌照等,建立起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從負盈利上市到成功轉入納斯達克資本市場並實現營收,綠專資本僅用了不到三年時間,這對國內掛牌企業示範意義重大,或再次掀起一波中小企業赴美上市熱潮。

首家前海掛牌企業另闢蹊徑 綠專資本成功升板納斯達克

綠專資本創始人

近年來,隨著市場融資供需失衡,不少企業估值出現泡沫,部分已經出現價值透支,價格泡沫破裂,且尚未好轉。國內掛牌企業數量由當初蜂擁而至的火爆市場變為較為蕭條,對於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掛牌企業受到諸多的機制侷限,以及全球化時代來臨。企業掛牌的初衷多半是為了解決資金難題,在“十三五”規劃中國家也明確強化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融資、併購、交易等功能,但目前的局面顯然沒有解決,因此很多企業決定終止申請掛牌的進程或選擇退出另闢蹊徑,尋求進入其他資本市場以獲得更長足發展考慮。

對市場來說,國際資本市場受監管機制較為完善,信息更加透明,投資時更放心。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國際證券化可以擴大企業融資渠道、上市公司股份可以全球流通、企業再融資能力強,有利於引進戰略投資者和開拓國際市場等,同時有助於提升企業國際的品牌形象和行業公信度更強。這或是近年來曲線境外上市成為如此受內地中小企業青睞的重要原因。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企業只有快速成長才能不被淘汰。證券化無疑是企業發展的推進器,能夠有效的把企業內在價值變為市場公認價值,是加快企業發展有利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