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次加息會否終結美股九年牛市?

9月27日,美聯儲毫無懸念地25個基點。同樣毫無懸念的是,美國三大股指在加息消息兌現後,回吐當天漲幅,均以下跌報收。有關統計顯示,過去10次議息會議均導致美股下跌,平均下跌0.13%。但同樣不可否認,美股9年來的牛市,我們有目共睹。

一種普遍性的觀點認為,美股持續上漲是源於其經濟增長強勁。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忽略了大資本在股市中的投機因素,也忽略了美國政府與其他經濟體爭奪資金流向的投機因素。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領先其他發達經濟體率先復甦,國內平均經濟增速處於2%-3%區間。今年二季度,美國GDP同比增幅達到4.1%。從企業層面看,基本面好轉,銷售改善,自身盈利增長,資產負債表逐步修復,帶動企業股價出現上漲。我們還看到,股票回購也成為美股持續攀升的重要支持。有研究數據顯示,美國上市公司二季度宣佈了4336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幾乎是一季度2421億美元的兩倍,同比增長57%。

美國經濟復甦的表象背後,是美國運用其美元優勢促使資金迴流,客觀上把其他經濟體的增長“轉移”到了美國。而在股市上漲趨勢中,上市公司採取回購措施,是一種典型的助漲行為。這兩點看,美國經濟和股市都在迅速累積泡沫。

美聯儲實行的漸進性加息策略,引導了流動性充裕預期。而相對而言,2%上下的利率水平仍然處於歷史低位,較低的固定收益水平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加之,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稅改、降低金融監管等措施,促使全球資本流入美國,也對美股形成支撐。

但是,隨著加息進程的持續,這些曾經的支持因素也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加息幅度的累積,將不斷加重政府、企業及家庭債務負擔,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產生滲透式的影響,這會使資金逐漸從股市分流,致使槓桿泡沫可能加速破裂。因而,連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自己也在發言中提到,“需要警惕金融脆弱性積聚,非金融企業存在槓桿方面的問題”,“股市在某些指標上處於歷史性高位”。

就當前美國選擇的“寬財政”+“緊貨幣”的政策組合來看,這無疑將加劇特朗普政府的財政負擔,高漲的利息成本會對美國政府減少赤字的任何嘗試形成掣肘。進一步觀察,包括家庭和企業在內的私營部門利率負擔增加,將導致私營部門投資、消費支出下降,從而抑制經濟增長。

截至2018年年底,美國消費債務總額將達到創紀錄的4萬億美元。美國貸款比較網站LendingTree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人每年收入26%以上都要用於償還債務,這一比例高於2010年的22%,甚至高於金融危機前信貸供應激增時的債務水平。標普全球公司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公司債務負擔也達到創紀錄的6.3萬億美元,融資成本上升必然對企業業績帶來負面影響。

數據上看,美國經濟增長的強勢已經要打個問號。以具有代表性的新屋銷售數據為例,美國商務部最新公佈,8月份新屋銷售年化數字為62.9萬幢,預期63萬幢,7月份該數字由62.7萬幢下修為60.8萬幢。在下修之前,7月份新屋銷售年化數字已創9個月新低。修正後,7月份數字更是創下了去年7月份以來新低。6月份曾出乎市場意料創8個月新低。

美股自身存在的風險也在顯現,前期大幅上漲的科技巨頭股更像是獨自狂歡,其他行業公司股價並未跟隨,並在9月以來出現落寞走勢。有關研究顯示,如果剔除臉譜、亞馬遜、蘋果、奈飛、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ANG”組合)的驅動因素,美股今年根本無力連創新高。而且,流入“FAANG”的資金近期在放緩。

更無法忽視的是,國際貿易爭端的發展在加重美股市場壓力。鮑威爾在發言中也表示,全美各地企業對於貿易政策的擔憂情緒正普遍上漲,美聯儲擔心貿易摩擦將對商業信心造成傷害,進而對企業投資和金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這已是美聯儲今年第三次加息,也是2015年12月開啟本輪貨幣政策緊縮週期以來的第八次。在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伴隨加息效果的累積,這第八次加息會不會成為終結美股盛宴的殺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