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巨製流光溢彩《太真外傳》曲盡其妙,助梅郎當選四大名旦之首

清初劇作家洪昇取材於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元代劇作家白樸的《梧桐雨》,創作出了傳世之作《長生殿》,看起來這離我們很遙遠,但是細細想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似乎又總在我們身邊流轉。至於原因也是很難說清楚,或許是它針砭時弊,或許是它溫婉悠長,我們需要承認的就是它的影響力之大。這個故事的歷史已經很長遠了,當它頻繁地走進劇場,讓人們觀看和思考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提的就是梅蘭芳大師的《太真外傳》了。

皇皇鉅製流光溢彩《太真外傳》曲盡其妙,助梅郎當選四大名旦之首

梅蘭芳先生早年曾編演過幾部著名的大型歌舞劇,《太真外傳》即是其一。該劇主要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由齊如山、李釋戡等編寫。講唐明皇因惠妃夭折,梅妃染病,佳麗難再,鬱鬱寡歡。於是到太真宮拈香驚豔,邂逅號為太真的道姑楊玉環,遂納入後宮冊封貴妃。楊色藝傾國深受寵愛,二人到長生殿乞巧明誓,君妃情篤永世和諧。後安祿山造反,玄宗攜玉環移駕幸蜀,途徑馬嵬坡,因將士怒請,無奈賜玉環自縊。戡亂既平移師迴鑾,池苑依舊物是人非,玄宗晝夜思念搜尋玉環魂魄。果得於海上仙山,二人夢中相會。

皇皇鉅製流光溢彩《太真外傳》曲盡其妙,助梅郎當選四大名旦之首

梅先生在排演《西施》之後,轟動九城傳頌一時。如何能讓觀眾再眼前一亮呢?怎麼能夠再去打動人呢?於是《太真外傳》就誕生了。全劇共分為四本,每本可演出兩個小時,也就是內行常常提到的八刻鐘,梅先生演出此劇,向來是一天只演一本。由王鳳卿飾唐明皇,姜妙香飾高力士,姚玉芙飾念奴,蕭長華飾楊國忠,侯喜瑞飾安祿山,可謂珠聯璧合,極一時之盛。

皇皇鉅製流光溢彩《太真外傳》曲盡其妙,助梅郎當選四大名旦之首

這出戏的佈景,場面宏偉別開生面。機關佈置甚是精美;星斗月圓多有心思;仙山樓閣光怪陸離。梅蘭芳在劇中的造型格外賞心悅目,憑此劇於1927年梅先生當選京劇四大名旦之首。時人有稱:還不用說是人,即使是牛,也會看得情思盪漾,為看梅郎《太真外傳》,搞得傾家蕩產的也大有人在。光是梅蘭芳一身羽衣行頭,就花了“梅黨”財神馮耿光一千大洋。歷史學家唐德剛說過,“如果男性之間也有一個人可以被稱作‘天生尤物’的話,這個人就該是梅蘭芳!”

皇皇鉅製流光溢彩《太真外傳》曲盡其妙,助梅郎當選四大名旦之首

那這出戏到底有多美呢?我們可以從曾經見過的老先生那裡得知,徐城北在《梅蘭芳與二十世紀》裡有文字記載:在《太真外傳》裡,......那玉環妃子百花亭畔,喝得七分醉意......酒興催人難自己......眉尖下洩露出最淫蕩的眼光......她醉態醉痴地唱道: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萬縷春情自丹田湧出,她委實不能自持了,叫道:“高力士,卿家在哪裡?......力士......” 在這嬌滴滴的聲音裡,舞臺下千百個觀眾不覺都停止了呼吸。千百張劇情說明書被不知不覺地搓成小球。性子急的男士們這時恨不能一躍上臺把高力士推向一邊;女觀眾也同樣侷促不安起來,因為她們知道演這個痛快淋漓場面的不是女性的楊玉環,而是男性的梅蘭芳!......那坐在前排的英美公使們,也不禁緊緊拉住他們身邊“密塞絲(Mrs.)”們的手,輕輕地叫一聲“汪達否(Wonderful)”。在他們洋人面前唱京戲,本是對牛彈琴,但在這場合下,縱使是牛也要之情思盪漾的!......

皇皇鉅製流光溢彩《太真外傳》曲盡其妙,助梅郎當選四大名旦之首

如果說在唱腔方面的創新,頭本里的“反四平”,應該是我們追溯耳熟能詳的《紅娘》裡那段“小姐小姐多風采”反四平調更久遠的出處。其中的二黃碰板“楊玉環在殿前深深拜定”現在仍傳唱不衰。唱詞寫得工整巧妙,多奇詞妙語,甚是好聽。再有四本里的反二黃新腔“忽聽得侍兒們一聲來請”也是極其曼妙動人,工尺上合乎規矩,多一分則多,少一分則少。至於說到舞蹈,只要提起梅大師,我們可以想到一個成語——能歌善舞,《太真外傳》中出現的翠盤舞,衣著華麗,婀娜多姿,加之舞臺燈光閃爍,煞是好看。這是一出歌舞並重,尤以唱詞具有較高文學品位,旋律創新,能從整體上體現梅派神韻和精髓的劇目。全劇結構嚴謹,詞曲典雅,意境幽深,回味悠長。

皇皇鉅製流光溢彩《太真外傳》曲盡其妙,助梅郎當選四大名旦之首

我們是否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故事傳唱至今,我們仍然喜歡看,我們仍然能夠從其中找到新的東西出來?毋庸諱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傳奇性。人都是有幻想的,當一個君王畢生只愛著一個女人的時候,這個女人會是多麼美麗動人。一個君主,在江山和美人面前他應該何去何從,他做的是對是錯呢?當然,楊玉環更是永遠的主人公,熠熠生輝,因為她是一個女人,卻又那樣影響了一個繁盛的國家,她已然足夠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